分享

石药集团发布2021年财报:全年营收278.67亿元,四大业务均实现高增长

 dongchang 2022-04-03

3月22日,石药集团发布2021年业绩,全年营收278.67亿元,同比+11.7%

其中,四大业务营收

成药业务:营收226.81亿元(包括授权费收入4900万元),较去年+11.2%。各主要治疗领域:

  • 神经系统疾病药物:营收75.44亿元,同比+1.8%;

  • 抗肿瘤药物:营收77.11亿元,同比+22.5%;

  • 抗感染药物:营收29.49亿元,同比+8.9%;

  • 心血管疾病药物:营收27.65亿元,同比+17.2%;

  • 呼吸系统疾病药物:营收4.02亿元,同比-18%;

  • 消化代谢疾病药物:4.97亿元,同比+1%;

  • 其他药物:营收7.64亿元,同比+18.2%。

原料产品业务:2021年营收21.49亿元,同比+15.6%。

抗生素及其它:2021年营收16.70亿元,同比+21.7%。

功能食品及其它业务:2021营收13.66亿元,同比+4.6%。

值得注意的是,医药板块,抗肿瘤药收入首次超越神经系统药物,成为石药集团第一大核心子业务

此外,公司在去年加大了研发的投入,研发费用达到34.33亿元,同比+18.8%,约占成药业务收入的15.1%。

发布财报后,石药集团表示:“预计未来五年,石药集团将有30余个创新药及新型制剂产品,以及60余个仿制药上市。”

抗肿瘤药收入首次超越神经系统药物

作为国内老牌药企,石药集团医药产品管线覆盖包括有神经系统疾病、抗肿瘤、抗感染、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消化代谢等领域。

2021年,石药收入支柱在神经系统疾病和抗肿瘤领域,分别为75.44亿和77.11亿,占成药产品收入的67%。

抗肿瘤药物以22.5%的增速超越神经系统疾病,成为石药集团成药产品第一大核心业务

要知道,之前神经系统领域一直是石药集团的优势领域,主要产品包括恩必普、舒安灵、恩悉、欧来宁、奥拉西等。

其中恩必普是石药的神经系统领域核心产品,自2021年3月以来,新医保谈判价格的生效使该药的可及性和竞争力均有提高,销量显著增长,抵消降价影响。同时,石药还在开拓新适应症,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新适应症的拓展为丁苯酞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但是,石药集团神经系统领域近年来却“青黄不接”,并未有大的品种获批。

相比之下,在抗肿瘤领域,石药集团硕果累累:
  • 2022年1月11日,石药集团旗下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药品获批,其适应症为:用于既往至少经过一线标准治疗的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 2022年3月18日,石药集团旗下PI3Kδ/γ 抑制剂度维利塞胶囊获批上市,用于滤泡性淋巴瘤,这是国内首款获批的PI3K抑制剂


另外近年来核心产品产品还包括:多美素、津优力、克艾力及多恩达。其中,
  • 津优力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长效升白药物

  • 克艾力是国内首仿上市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新一代紫杉醇类化疗药物,在2020年集采降价70%,并在2021年纳入医保目录。


石药集团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肿瘤产品在成药业务中的比重,逐渐超过神经药物称为公司的核心业务。”


得益于“原料药+制剂”+制药的产业链优势


众所周知,石药集团以原料药发家,但在原料药逐步衰落之前,抓住机遇,迅速的转向了创新药领域。

如今石药集团的高收入得益于“原料药+制剂”+制药的产业优势

尤其是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等政策大背景下,传统原料药企遭受重创。在原料药行业日子不好过的情况下,很多原料药企业开始考虑转型。


以制剂为例,其在制药的产业链上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上,具有支持新药研发、助力新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作用。很多药企对此早早开始布局,转型为制剂企业,或发展中间体。

石药集团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手握原料药、制剂、创新药产业链上中下游,实现成功转型

2021年,成药业务:营收226.81亿元,较去年+11.2%;原料产品业务:2021年营收21.49亿元,同比+15.6%。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石药集团在年报中表示,“在成药产业中,创新药产品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借助原料药的优势,公司成药业务费用支出也远远低于同行。”

另外,在原料药市场中,虽然维生素C市场产能过剩的局面依然存在。但市场供应因环保压力而受到制约,给有实力的大型维生素C生产商提供了机会,石药集团2021年在维生素C市场表现也不错。

对于像石药集团这样以原料药发家的企业而言,转型创新药之路相比于同行的挑战更大,但是相应的转型之后所带来的产业链优势也更大,所以说机会与挑战是并存的。

开启“后转型时代”

目前,国内医药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众多药企华丽的转身已成为历史,当下和未来更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发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一直都是躲不开的话题,创新药、创新制剂构成药企发展的驱动力量。

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

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表示:“药企的竞争,最终都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当下石药集团处于关键时期,如何将创新药做大做强,立足中国市场,开拓国际化道路是后转型时代需要考虑的问题。”

毫无疑问,“研发”与“国际化”是石药集团的两杆大旗

身为传统药企的一员,体现在石药集团内部,则是创新药比重的日益提升。尤其是2021年,

石药集团研发的投入达到34.33亿元,同比+18.8%,达到历史巅峰

在2021年,公司19个产品获得中国药品注册批件,2个产品获得美国ANDA批件。11个在研创新药取得首个适应症及28项新增适应症的中国临床试验批件,5个在研创新药取得美国临床试验批件。

与此同时,石药集团已着力建立多个创新研发平台,涵盖小分子、大分子、纳米制剂、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及小干扰核酸(siRNA)药物等

其中,纳米技术平台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已成功开发4个纳米剂型的重磅产品,目前的研发管线中多于5个产品都是具有全球专利及极具市场价值的重磅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搭建起核酸药物平台,开展针对包括Delta和Omicron等多种新冠毒株在内的mRNA疫苗研究该平台也开始开展对慢性遗传基因相关重大疾病的药物展开研发,力求填补非肿瘤领域的临床需求,布局下一代商业潜力巨大的产品群。

除了自主研发,为了完成业务拓展,石药集团还完成产品许可引进、合作和收购项目6个,涉及多个治疗领域的产品

  • 上海倍而达药业合作,取得甲磺酸瑞泽替尼胶囊(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不可逆的第三代EGFR-TK)在中国的独家产品授权及商业化权利;

  • 康诺亚生物医药合作,取得CM310单抗和CM326单抗在中国就中重度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独家产品授权及商业化权利;

  • 2022年2月,收购了铭康生物51%股权,获得铭康生物已上市产品铭复乐(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发病6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的治疗。

除了关注国内市场,石药集团也在积极探索出海之路

  • 对外授权方面,石药集团与美国合作伙伴就候选药物NBL-015(抗Claudin18.2单克隆抗体)达成合作,这将是集团自研创新产品出海的重要里程碑。

国际市场虽然和华海、人福等药企晚得多,但是公司平均每年向FDA申报10个品种左右,未来还将持续发力。

总的来说,从研发管线看,石药集团管线充足:在研项目约300项,其中小分子创新药40余项、大分子创新药40余项、新型制剂30余项。从目前出海产品申报来看,石药集团未来可期。

发布财报后,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表示:“未来五年,公司将有30余个创新药及新型制剂产品,以及60余个仿制药上市,公司也将继续国际化之路。”

····

从未来的角度去看,石药集团已经开始构建出了一整套的研发体系,其也有300多个在研项目,为后续储备了足够多的项目,在研发费用方面,石药也正在逐年追加。

再加上其“原料药+制剂”+制药的产业链优势,就整体而言,未来值得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