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埠的元宵灯

 流星雨刘鑫 2022-04-03

游埠的元宵灯

元宵张灯。很早就有了。梁简文帝写过《列灯赋》,陈后主有咏《灯山》诗,说明南北朝宫庭里都在元宵扎灯。到唐代,《明皇杂录》记:“上在东都,遇正月望夜,有匠毛顺,巧思,结缯采为灯楼二十四间。”可见那时制灯的技艺已很高明。后来逐渐推行到民间,远宵灯就成为我国普遍盛行的风俗;固定静止的灯山、灯楼,也逐渐衍变为流动巡行的花灯、龙灯。

游埠,是兰溪县西部衢江北岸的一个集镇。水运交通方便,附近的农副产品都是这里集散,所以人烟稠密,市肆繁盛。每年元宵、清明“迎灯”更是远近闻名。

游埠的元宵灯不知始于何时。据《康熙兰溪 县 志 》记载,元宵“乡民亦有作龙灯,长数十丈,列燃绛烛以迎行于街市”。则兰溪农村在清初已有元宵迎龙灯。但游埠元宵灯,要比三百年前县志所说的热闹得多。游埠的客籍商人和手工业者,把各地家乡的多种灯彩形式汇集一起,于是百花荟萃,异彩缤纷,恰如一次元宵灯展览。内容大致可分为花灯、龙灯、狮子三类。

花灯,是由商店组织的,有一百多具。各扎鸟兽虫鱼和各种花木,栩栩如生,有的大如鳌山。巡行时还有几台“十番”锣鼓奏着细乐杂在灯列中随行。这是最文雅的一类。

群众最感兴趣的是龙灯。有四种:第一种是“桥灯”,即板凳龙。整条龙由大约五十块长约六尺的灯板连结而成,每块灯板有一个人用肩托着,如同桥板。灯板上扎着拱形如桥的灯体,画上龙鳞,这就是称作“桥灯”的来源。龙头和龙尾是木雕的。龙头装饰成高大的灯山,用支架撑着。当它迎行在游埠的四座石桥上时,远远看去,五彩通明的巨龙,黑暗中昂首婉蜒行进,与水中的倒影上下辉映,确是瑰丽壮观。这种桥灯有两条,一条叫“江西龙”,由原籍江西的住民组成,一条叫“义乌龙”,由原籍义乌县的住民组成。第二种叫布龙,有四条,属于世居本地的郎姓住民。纸扎的龙头和龙尾,龙身是许多篾圈蒙着画有龙鳞的布。长约五丈,由六个壮汉擎着,在冬冬的大鼓声中昂首摆尾奔跑,气势也十分雄壮。第三种是滚龙。形状与布龙大致相似,但可以挥舞。舞起来整条龙张牙舞爪螺旋式的团团滚动,姿态矫捷。滚龙由原籍江西省的手工业者组成,所以又名“江西布龙”。第四种龙迎行时,龙头一步一颠,俗叫“得得龙”。它由三十来块灯板连接,但和桥灯不同,纸扎的龙头很大,龙身灯板上扎着装点有十二生肖在内的动物和人物以及楼台亭阁。这些人和动物不仅制作逼真,还能活动,一拔机括,两只雄纠纠的公鸡会相斗,马会奔跑,人会磨豆腐。构思奇巧,非常吸引人。它也很文雅,只会颠着头慢慢地走,总是跟在花灯屁股后面。因为属于原籍旧衢州府各县的住民,也叫“衢州龙”。

狮子有狮子灯和舞狮两种。狮子灯体形威武,由两个人擎着迎行,属于船民。热闹的是舞狮,游埠人叫“跌狮子”,也称为“落地狮子”。大致和现在杂技团的舞狮差不多,略欠细致,舞姿却雄健粗犷得多。上街的“落地狮子”有七八对,都从附近的农村来。每对狮子在火把、火流星的护卫下,随着锣鼓声沿街翻腾起舞。最使人惊异的精彩表演是生小狮子。小孩装扮的小狮如何巧妙钻进母狮肚内,然后出生,观者很难觉察。这是“文跌”的狮子。还有“武跌”的狮子,舞姿更勇猛,会吃花,即对着喷射烟花火焰的“花筒”起舞,不管喷得多么猛多么久,绝不退缩躲避。郎家村的狮子还有“跌井”的绝技。围着水井舞动的狮子突然纵身向井里一跃,大半个狮子落在井里,井栏上只留下狮屁股。据说倒挂在井里的狮子重量,全凭后面舞狮者的脚支撑,而且要准、稳、配合得好。看起来真是惊险万分。

在一个小小集镇上,聚集这么多的花灯、龙灯、狮子,其热闹就可想而知了。每农历正月十三起灯那一夜,全镇店店户户都灯火通明,商店用排门板搭成看台,围上栏杆,接待乡村来的老年和妇女观众。男人都在人丛中挤来挤去。天刚黑,各种灯就从各自的结集处出发,到街道上巡行,此来彼往,令人目不暇接。元宵—正月十五这一夜闹得最久,各种灯要在每条街道上巡行三匝收灯。明天所有的灯都收藏起来,今夜,谁都想欢乐得长久一些,于是就兴起“扳龙”。“扳”游埠方言是拖住不让前进的意思。“扳龙”就是拖着桥灯的龙尾向后倒退,不让它到终点去休灯。这是元宵灯最精彩的一幕。

当桥灯在长而直的街道上缓缓行进,估计快到街尽头的时候,早就围跟在龙尾的一群青年人,一声吆喝,拥上去抢住龙尾就向后拉。但不是很容易能拉动的,因为擎龙头的有十来个腰捆扎包的大汉,有时候僵持很久仍又前进。不过擎龙头的和观众的心理终究是一致的,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刻,领头的一暗示,龙头的支架放平,拉龙尾的青年们感到有点松动,一加劲就扛着龙尾转向奔跑,所有的擎灯者也同时掉过身来,愈跑愈快,七八十公尺长的桥灯就象灯潮大浪,在两旁观众热烈的欢呼拍掌助威声中,向后倒弛。其情景之紧张热烈,真令人惊心动魄。“扳龙”也时常出现险象。因为向后疾弛的速度很快,将到街道的另一端时要放慢速度,但这时的龙头由于惯性作用,却收缩不住,于是龙身就挤在一块;灯板与灯板折成不同角度的夹角,擎灯的如果稍一不慎,就要被夹伤,甚至丧命。但擎灯者都是有经验的好手,观者捏着一把汗,却从未看到出事故。“扳龙”有时一扳再扳,甚至三扳四扳,要闹到半夜以后,观灯的和擎灯的都尽兴了,才收灯休息。

抗日战争开始,经济凋蔽,社会不宁,游埠元宵灯也逐渐衰落。现在只有“跌狮子”,还在装点游埠街头的元宵景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