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历经了数周的战事之后,乌克兰再度将战火波及到了俄罗斯本土——4月1日凌晨5点左右,根据视频显示,俄罗斯的边境城市别尔哥罗德,遭到乌克兰空军的两架直升机袭击,一处石油设施被空袭摧毁,燃起熊熊大火。 虽然这一次乌克兰对俄罗斯本土的袭击,规模并不大。但对于俄乌战局而言,却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 因为在此之前,乌克兰虽然也有将战火波及到俄罗斯本土,但依靠的大多都是导弹袭击,鼓舞民心、士气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这一次乌克兰空军的军事行动,却是乌克兰精心布画,掣肘俄军重大战略部署的一部分。 在4月1日之前,由于俄罗斯声称由于俄乌谈判进程顺利,所以为了表示诚意,俄军将减少基辅地区的战事冲突。 可实际上,这不过是俄军从“全面攻破乌克兰”转为了“达成区域目标”的姿态转换而已。 在俄罗斯针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前后,俄方曾有两次“长篇演讲”,而在这两次的演讲之中。俄罗斯方面可谓“否定”了乌克兰作为主权国家存在的合法意义。这当然不是俄罗斯意图占领乌克兰,而是“高调宣称,落地谈判”,实际是为取得乌克兰东南三州做舆论、合法性和谈判做铺垫。 但很明显,俄罗斯低估了乌克兰军民的抵抗决心,更高估了自己军队的战斗力。 乌克兰战事初期,俄军本来想要速战速决——2月24日下午,俄军近卫空中突击第31旅一部空降兵,袭击了基辅郊区的戈斯托梅尔机场,结果乌克兰军队反应神速,战力彪悍,居然让“合同兵”高达80%,实为俄军精锐先锋的空降部队,没能成功控制机场。 这直接就导致,俄军没法利用先前空降兵,引导后续的大部队利用机降运输落地,完成神兵天降,直入基辅,活捉泽连斯基的战略任务,以至于战事迁延,今日仍然未完。 空降奇袭没能成功不算特别意外,毕竟乌克兰经过近年的现代军事化改革,早非2014年的“吴下阿蒙”,实是全球第一流的现代军队,真正的高度仿化了美军架构——当然,武器装备不可能跟美军比,但在现代化军事编组上,已经不同寻常,再加上有苏军传统,其实远不是俄军在中东打的那些“民团级”军队可比。 可到了地面战上面,俄军本来有一定的军力优势,结果真刀真枪打起来,俄军不仅在基辅未能取得任何重大战果。本来守军稀少,理应速下的苏梅,更是至今没能攻下。至于有重兵守备的哈尔科夫、顿巴斯地区、基辅和敖德萨更是稳如金汤,也就打了一座并不关键,防守极为薄弱的赫尔松。 随着西方世界的一系列制裁,俄罗斯经济经过短期震荡后,虽有所好转。但毕竟不能持久,所以克宫传出要在5月9日二战胜利纪念日前,结束“特别军事行动”。 而这其中除了经济原因,既有“政治原因”,同时更有军事久战不下的原因。 事实上,在取得“全面目标”不现实的情况下,俄军已经开始转入取得“基础目标”——支持顿巴斯二州的两个俄族共和国成功独立并成功控制“声索领土(原本州界)”、获得克里米亚主权,即拿下乌克兰的东南三州,再加上乌克兰的“去军事化”。 但战事打到现在,现在俄乌双方的军力其实已经出现极大变化,如今乌克兰在西部已经动员完毕了一大批国土防御部队。在战场上,俄乌军力比已经是二十万对四十万,乌军倍于俄军。 而且俄罗斯在此次乌克兰战事中,采取的是非常典型的“大纵深战术”,可这种战术的关键在于,需要奇速、兵多还要攻占关键战略要地。 一般来说,大纵深战术是分成三个梯次,递进交叉用兵,譬如第一个梯队负责打开战线突破,第二梯队负责扩大战果,深入敌方。第三梯队则进入敌人大后方挺进,瓦解或者阻遏敌人后方动员力量。 结果俄罗斯只干了第一梯队的事儿,而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由于兵力不足,根本就不存在。 当然,就算有足够的兵力,由于第一梯队没能拿下一座关键战略要地,后续的梯队其实也只能继续干第一梯队的活计儿。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一直盛传的“顿巴斯大合围”没发生的原因,压根就不存在合围的基础,真要强行绕过哈尔科夫、苏梅等城,去合围乌克兰在东部的重兵集团,那就等着乌军去反包围吧... 所以战事进行到现在,俄军也开始调整部署,既然军力不够全面出击,那就调动军力,重兵攻击一处——也就是冲着完成“基本目标”,拿下乌克兰东南三州的战略,进行部署。 这也就有了俄方声称的“为表诚意,在基辅地区降低冲突”,而泽连斯基反呛一声“乌克兰并不天真”的原因。 但俄罗斯想要从基辅、哈尔科夫等前线调兵转进,又哪里容易?尤其是乌克兰军队并未遭遇重大打击,俄军想要敌前撤退,何其艰难?乌克兰为了阻击俄军撤退,不仅出击收复了基辅、哈尔科夫等城市的部分失地,在基辅一线还积极破坏桥梁道路,寻求歼灭俄军有生力量或者阻碍转进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而别尔哥罗德的石油设施遭到乌克兰军队空袭,其实也是乌克兰这一反击行动的一部分。 总体来说,乌克兰战事的接下来的关键,应该就是乌东战局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