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书画家董其昌的小行书,总感觉有点“绵软”,他的风格字形本和米芾是不一样的,但他非常钟爱米芾书法,约50岁时得米芾《蜀素帖》,细细赏析,先后三次题跋。 以下为前跋(其一): ![]() ![]() ![]() 以下为其79岁时跋(其三): ![]() 以下为后跋(其二) ![]() 这件《跋米芾〈蜀素帖〉后》(其二)书风有别于他的其他作品,估计是得到米芾《蜀素帖》后很受感染,用的是米芾笔法,题跋说“米芾此作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而实际米芾当时是趁兴而作、信手而书。所以倒不如说董氏此跋确实“如狮子捉象”,非常精彩,此作放大后效果尤佳,可作为法帖,现中书协主席孙晓云也多次实临。 董其昌书法的艺术特征给人的印象是淡与秀,结字讲究精微、紧密而有势,章法则讲究疏密相间,有“颜骨赵姿”之称,虽不及米,但也自成一格。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下为现中书协主席孙晓云的临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