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女博士挺着孕肚从枪下救人,却为德国战犯辩护,究竟是为何

 良辰美景奈何天 2022-04-03

1951年1月27日,比利时军事法庭上,73岁的纳粹德国军官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正在接受审判,他眼神空洞,一脸绝望。

一个三十来岁、面容清秀的中国女人出现在证人席,义正辞严地为他申辩:“如果说,救了那么多人是我个人努力的结果,那么这个结果恰恰是法肯豪森将军给的,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做出极大努力的结果。若没有他的帮助,我将一事无成。”

不明所以的群众惊诧不已,有人皱眉摇头,有人瞋目切齿,甚至有人拍案大骂:“你在做什么?你辜负了比利时的信任!”

面对此起彼伏的质问和唾骂,中国女人始终挺直了脊梁,急切而有序地罗列证物,请求法官允许证人出庭。她没有一丝愧色,因为她没有说错也没有做错。

这个中国女人,叫钱秀玲。

她曾在战火中,不顾性命地挽救了数以百计的比利时人。人民感激和爱戴她,比利时举国向她致敬,民众亲切地称她“圣母玛利亚”、“地上的天使”。

那么,这位比利时的恩人为什么要为比利时的敌人辩护?她究竟是什么来头?

1913年,钱秀玲出生在江苏宜兴的一所大宅里。

钱家是江苏一带的世家望族,不仅从商,还有族人涉及军政两界。钱秀玲的父亲钱熙勋虽为一介乡绅,却很开明。

他秉承“子孙虽愚,诗书须读”的家训,专门在大院里准备了一间敞亮的屋子,请来教书先生,设了免费私塾让自家和乡邻们的孩子都来此念书。

钱秀玲便是在这里,接受了最初的教育。

她自小聪慧,四岁读百家姓,五岁通背《木兰诗》。长大后的钱秀玲不骄不奢,别的名门闺秀看的是时装杂志,她却捧着科学画报,奉若珍宝。

小姑娘被画报上的居里夫人牢牢吸引,立志要成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为了追逐梦想,她先后到江苏和上海的新式学校学习。

16岁时,成绩优异的钱秀玲跳级成为上海大同大学化学预科班的学生。后来她决定远赴比利时,去鲁汶大学修习更加先进的知识。

家里不同意,她便水米不进。见她去意坚决,父母于心不忍,恰巧她的未婚夫也在比利时,这才点头应允。

早在她幼时,家里就给定了一门娃娃亲。两个小儿女未曾见过面,此次时机正好,两家大人存了心思让二人好好培养感情。

钱秀玲是受解放思想熏陶的进步女性,对这种相夫教子、平淡无趣的媒妁姻缘极为反感,可碍于父母之命,她还是去见了未婚夫。那次会面,她没有心动的感觉,认定自己不喜欢这个男孩,也不愿意嫁给他。

钱秀玲去信回家表明心意,父亲勃然大怒,威胁不再寄学费给她。心气高意志坚的女孩,并未因此屈就自己接受这段婚姻,而是加倍苦读。

一年后,她学会法语,获得化学系三十进一的录取名额。更可喜的是,她考取了庚款官费生,不用再为留学开销而发愁。

在钱秀玲看来,人生是自己的,不管前途还是婚姻,都要自由自主。所以,当缘分降临时,她大步走向了爱情。

一次,钱秀玲在校外的街上购物,无意撞见一个比利时男孩跪在地上为晕倒的流浪老人紧急施救。他毫不介意老人衣衫褴褛、满脸脏污,毅然伏下身做人工呼吸。

不多时,老人悠悠转醒。热心的钱秀玲叫来马车,男孩抱着老人上车,驶向医院。马车经过的一瞬间,她与男孩相视一笑。

翌日,钱秀玲在学校的表彰通告上知道了男孩的名字,他在医学系读大三。再后来,少女主动追求,男孩倾心回应,一段美好的爱情拉开了序幕。

但这段异国恋,遭到了中国留学生们的嘲讽,“我们有那么多优秀青年,你偏要找个洋人!”钱秀玲不在乎流言蜚语,她只知道,喜欢就要在一起,为旧俗和非议所困的,不是她想要的爱情。

1935年,钱秀玲获得化学物理双博士学位,留在母校担任助教,还与比利时恋人结了婚。两年后,考虑到祖国人才稀缺,夫妇俩便相约回中国,岂料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他们被迫滞留,不久,欧洲战场也烽火四起。

而此时,钱秀玲怀孕了。回国无路的她,冒险跑到巴黎,想去居里夫人主持的原子能研究所寻份工作。可惜为避战乱,研究所早已迁往美国。

钱秀玲只好暂时放下梦想,随丈夫一起到偏远小村埃尔伯蒙开了私人诊所。丈夫行医,她当护士,由于医术好人品佳,他们很快就小有名望。

不想才过三年,纳粹的枪炮就打进了比利时。

1943年的一个春日,村里的广场贴了张绞刑布告。当地的爱国青年罗杰,因埋雷炸毁德军的输送铁路被捕,三日后就要处死他。他的父母亲人营救无门,甚至求了比利时国王出面都没用。

眼看刑期将至,绝望和恐惧在大家心头盘踞不散。这时,钱秀玲站了出来,告诉人们她或许会有办法。

处决布告上签着德军驻比利时军政总督的名字,叫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钱秀玲知道这个人。她的堂兄钱卓伦在国民政府任职时,就曾与到华支援国军、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的法肯豪森一见如故,结为知交。

三年前德军进驻比利时,钱秀玲写信问钱卓伦:“德日结盟了,法肯豪森熟悉中国,会不会帮助日本侵略我们?”堂兄回信说冯为人正直,对中国感情很深,他不会这么做,你在比利时若有难事可以去找他帮忙。

正是这句话,让钱秀玲下定决心去救人。

她拍急电给钱卓伦说明此事,堂兄很快回复说会恳请法肯豪森相助。可她仍觉得底气不足,堂兄和法肯豪森曾为挚友不假,但毕竟是陈年旧事了,她要为死刑犯求情,他完全可以袖手旁观,因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这件事,希望实在渺茫。然而人命关天,钱秀玲无暇他顾,立即动身前往舍佛堡。

多年后,她回忆说:“当时我考虑不了那么多,但凡我能够做到的事,就一定要去做,救人要紧,人的生命都是一样的宝贵。”

在岗哨林立的德军司令部,钱秀玲见到了法肯豪森。她表明身份,言明来意,他思量许久后答应会尽力帮忙,还说如果有需要,可以随时来找他。

罗杰最终捡回了一条命,被送到柏林的集中营去做苦力,这是最好的结果。

钱秀玲默默感谢法肯豪森,可她不知道,他也冒了极大的风险。虽贵为总督,他却无权统管盖世太保。恰好希特勒命他从比利时征发劳工到柏林,他这才有机会和盖世太保相商而定,把死刑改为服苦役。

此后,钱秀玲的安静生活被打破了。因为她有一颗悲悯之心,无法拒绝任何一个前来求助的比利时人,每一次她都拼尽全力。

钱秀玲和法肯豪森就这样相互配合,从纳粹的魔掌下解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他们自己也屡次身陷险境。

有一回,钱秀玲在火车上听到有人要被处死。她不假思索便上前询问,对方立马警觉地怒目圆瞪。原来,那是几个奸细。这些人投敌卖国,和汉奸一样为人不齿。他们若知道钱秀玲救人的事,她必将性命堪忧。

那几人反复诘问钱秀玲的身份和意图,她紧张又害怕。几番周旋下来,总算打消了这些坏蛋的疑虑。此时,钱秀玲的一身冷汗已濡湿了薄薄的内衫。

而法肯豪森的处境更加糟糕。他戎马一生,对战争已心生厌烦,早早退了休,还悄悄加入刺杀希特勒的秘密组织。

偏偏希特勒看中他的军事才干,用家人胁迫他为纳粹做事。所幸山高皇帝远,法肯豪森并未完全服从,在驻地实施的政策也相对温和而人道。

这之前,他就暗中营救过不少犹太人。所以,帮助钱秀玲的其实也暗合了他的内心。不想却引来希特勒的不满和怀疑,盖世太保严密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为了不给钱秀玲招致灾祸,他狠心将再来求助的她拒之门外。

本以为到这里,这场凶险万分的救人壮举就结束了,谁曾想,接下来会发生一件更为惊心动魄的大事。

艾克兴市的游击队为保护抵抗组织的电台,击毙了三个盖世太保长官。闻讯赶来的德军大队抓不到已经撤离的游击队,便抓了当地96名青年做人质,警告说,36小时后会每半小时枪杀15人,直至凶手主动现身。

尚未走远的游击队无法看着无辜市民被杀,也不能去飞蛾扑火,只好连夜赶到埃尔伯蒙,向那位能救人的钱夫人求助。

钱秀玲此时怀有五个月身孕,稍不留神就可能一尸两命,况且法肯豪森已自身难保。丈夫坚决反对她再去冒险,她摇摇头说:“不去的话,我的良心会永远不安。”

她挺着孕肚坐上老旧的汽车,在坑洼不平的乡间小路上,穿越枪林弹雨,不顾安危地连夜奔向舍佛堡。法肯豪森出于安全考虑,依然避而不见。钱秀玲心急如焚,眼看苦求无果,她不惜以死相逼。

总算有机会再走进那间办公室,法肯豪森愈发憔悴苍老,他已经66岁了。钱秀玲深感为难,一边是96个无辜百姓,一边是多次帮忙的花甲老人。她只能满含愧疚地恳求老将军,再次伸出援手。

法肯豪森欲言又止,沉默了很久,他长叹一声:“也许我很快就要被解职了,不过你放心,我会用最后的权力解救那些无辜的生命。”

说完,他看了看钱秀玲微隆的腹部,叮嘱她好好活着。短短四字一如永诀,钱秀玲泪流满面。

不久后,人质们得以免于一死,被押往柏林。

法肯豪森却音讯全无,钱秀玲陷入了深深的担忧。她回想起当时他面露难色,无法想象这位善良的老人,究竟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换来人质的存活机会。

二战结束后,钱秀玲救人的事迹在比利时家喻户晓,人们亲切地叫她“钱妈妈”,国王授予她“国家英雄”勋章,艾克兴市将那条人质被抓的大道命名为“钱夫人路”,还与她的家乡宜兴结为友好城市。

多年来,钱秀玲一直内心难安。当她终于得知法肯豪森仍活着的讯息时,他已经在布鲁塞尔接受了56次审判。

原来,在那次解救人质后没几天,希特勒遭到了暗杀。死里逃生的他下令抓捕所有参与者,法肯豪森的名字赫然在列。

但由于没有实据,他逃过一死,被解了职投入集中营。后来德国战败,他成了盟军俘虏,先后辗转多国监狱,直到1948年被引渡到比利时。

人们不知道法肯豪森曾救过他们的同胞,把纳粹暴行全部加诸于这位前总督身上,纷纷要求处死这个头号战犯。

钱秀玲赶来探望安慰,她问:“将军,您是否后悔当年救人?”

形销骨立的法肯豪森坦言:“从不后悔,若有可能,我还会救更多。”

是啊,他们都是比利时的英雄,只不过,钱秀玲站在阳光下,而法肯豪森一直隐于幕后。事到如今,人们应该知道真相了。

钱秀玲辞去工作,全力搜集证据,联络被救者出庭作证,然后开记者会公布事实原委,登报声援法肯豪森。尽管如此,还是有人骂她“假英雄”、“亲德分子”。

最后的庭审日,钱秀玲不畏谩骂也不顾阻拦,身姿笔直地站上证人席,大声呼吁人们应当理性看待法肯豪森,感谢和肯定他当年为比利时所做的努力。

法庭最终采纳了钱秀玲的证言,判处法肯豪森强制劳动12年,半月后因比德两国和好而提前释放。有位被法肯豪森救过的女士,随他返回了德国,一直陪伴和照顾他。

1966年,88岁的老将军在家乡拿骚安然离世。

福楼拜曾言,与其说是为了爱别人而行善,不如说是为了尊敬自己。

钱秀玲救人从不是为了什么,完全是出于本心和善意,她认为每个人都会这么做,自己的举动并不值得大书特书。

因此,她收起勋章,谢绝采访,回国探亲也从未提起那段往事。直到有人多方走访,写了书,拍成电视剧,她的义举才被族亲和国民所知。

只是她仍不愿多谈那段传奇经历,每有问及,她总谦逊地说自己不过是跑跑腿,救人的是法肯豪森将军。

2000年,艾克兴市授予钱秀玲“荣誉市民”称号,她浅笑道:“我不过是举手之劳,你们好好生活,不要一直记着我,忘记我吧。”

后来,钱秀玲离开科学界,开了中餐馆。人到晚年,她便练练书法,打打太极,资助中文学校,投身慈善事业。虽然“科学报国”的梦想未能实现,但老太太并不为此纠结。

她说:“命运和我开了个玩笑,但这也没什么,人生处处有青山,开餐馆也很好,交了很多朋友,弘扬了中国的餐饮文化。”

达观开朗如钱秀玲,总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

她这一生,为了追逐梦想而刻苦钻研,为了获得爱情而勇敢携手,为了内心常安而竭力救人,为了生活清明而不慕盛名。

人世一遭,不过是抬头观星,低头观心。

无论此生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最重要的,是始终知道自己的心朝向何方,自己的脚步走到哪里。

. END .

【文| 白绡 】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