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食是孩子生病的根源 ![]() (1)孩子嘴巴有味儿、肚子疼、舌苔很厚、舌上有红点,可能是积食导致脾胃受伤了 我们来看下面两个小朋友的舌象图。 家长描述▼ 女儿今年6岁。嘴里老是很臭,经常肚子疼。 罗博士解析▼ 舌苔厚腻 :积食 舌头上有小红点:积滞化热 家长描述▼ 孩子6岁。有口气,胃口不好。有时候会肚子痛,痛时面色发青,按他的肚子感觉较硬。 罗博士解析▼ 舌头中部舌苔厚 :有积食 口气:胃气上逆 肚子痛 :脾胃受伤了 肚子硬 :有积滞 面色发青:气血不通畅 这两个孩子的舌象有共同点: 中医常把痛症和面色发青联系在一起,因为体内气血不通畅,孩子的肚子就会感觉特别疼,疼痛会使身体一直处于一种特别紧张的状态,这时候孩子的面色就会发青。 (2)孩子吃了东西觉得肚子胀,可能是积食 家长描述▼ 孩子经常腹胀,有口臭。 罗博士解析▼ 经常腹胀:有积滞(实)运化无力(虚)、 口臭:胃气上逆 根据家长的描述,这个小朋友经常腹胀。腹胀说明什么?腹胀一般是因为脾运化无力,这是虚证;还有实证--胃里面有积滞,堵的东西排不出去了。 因此虚实都会导致腹胀,而且虚实有可能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脾虚,脾无力运化,导致有积滞,产生腹胀。口臭就说明脾胃里面堵了.胃气上逆,所以小朋友口臭了,就说明他的脾胃一定运化不良,还有可能积食。 再看这个小朋友的舌象,舌头中间的舌苔很厚,说明有积食。而且他舌头中间有一点儿发黄,说明刚刚开始化热。这时要给他消积食,一般用焦三仙加炒鸡内金,同时配合捏积,然后再一点点补脾。 (3)用食疗的方法兼顾消积食和补脾 有的家长问我,到底怎么消积食和补脾呢?其实,您可以先给孩子消2天积食,再吃几天补脾消积米补脾;看他的舌苔又有点儿变黄了,再给他消2天积食,然后再吃补脾消积米……这样配合起来补脾。这叫“攻补兼施”,就是一边清,一边补,两者配合,慢慢补正。 有时候同一个方子里面,也会有消积食和补脾的。一开始消积食的比例多,补脾少,孩子服用1周以后,可逐渐把消积食的比例减小,把补脾的比例增加,最终逐渐变成全是补脾的。在用这些食疗方的时候,家长要注意分寸斟酌。但是这个用法,跟吃2天消积食的,1周补脾的,再吃2天消积食的,1周补脾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拿捏好两者的关系--看到舌苔薄了就补脾;看到舌苔变厚,就消消积食再补脾。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能再配合小儿推拿,会对孩子的身体特别有好处。 消积饮 配方: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和焦神曲)炒鸡内金各6 克(这是6岁孩子的用量,年龄小的孩子酌情递减,如3岁的孩子每味药各用3克)。 做法:倒入2杯水,开锅后小火煮20分钟。 用法:每天饭后半小时喝,一般1天喝3次,每次煮够孩子当天喝的量就行。 叮嘱:孩子积食的症状消失就不用再喝了。 孩子舌苔由白变黄,代表着体内积滞逐渐要化热了;这个时候,我们要一点一点给孩子清热。清热的时候,消积饮里稍微配一点儿蒲公英就可以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