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针疗法 肋间神经痛穴

 扶阳火神 2022-04-03

图片

肋间神经痛穴

【位置】相当于传统腧穴丘墟穴。《针灸甲乙经》中载:在足外廉踝下如前陷者中,去临泣一寸。

【取法】正坐垂足。在外踝前下缘,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取之(图4-9)。

【作用】具有疏肝利胆通络止痛的作用。

【主治】肋间神经痛、胁肋痛。

【治法】取肋间神经痛穴常规消毒后,用1寸毫针直刺0.7寸,先捻转,待针感传至同侧胁肋部,再给予泻法,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每2~3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交叉取穴。对伴有怕冷等症状者,可配合局部艾灸10~15分钟。对重症胁肋痛者,如用单穴效果不明显,可选用丘墟穴透照海穴,有立竿见影之功效。

注释】肋间神经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肋间神经反复发作性的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症。多因情志抑郁、肝气不舒、寒阻脉络或闪挫跌倒等因素致气血运行不畅,肝经经脉气滞或血瘀而产生的疼痛。发作时,胁肋疼痛,痛连背部,俯卧时有牵拉痛,胸椎亦有压痛,个别病人伴有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两胁为足厥阴之经,足少阳经循行所过,故两胁作痛,多数与肝胆疾患有关《素问·缪刺论》中曰:“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此症属于祖国医学“胁痛”的范畴。

丘墟穴为足少阳胆经之原穴,具有疏肝利胆、通络止痛等功效,历来是医家治疗肝胆郁滞、胸胁疼痛之要穴。一般认为,少阳胆经脉络受阻,气血受损,久瘀化火而引起胸胁疼痛。而丘墟穴则是胆经“经脉之所过”的原穴,脏腑原气多在此穴周围经过或留止。故取丘墟穴行泻法,可以促使少阳胆经气血流注加快,脉络畅通通则不痛。

【病 例】祝某,女,51岁,工程师。因胸痛1周于1997年8月19日就诊。病人感冒后第三天出现右侧胸助部针刺样疼痛,有时放射至背部,咳嗽时疼痛加重。查体:心率每分钟 82 次,心律整齐,呼吸每分钟 12 次,右侧胸肋部无肿胀,第七、八肋骨处有轻度压痛,胸肋挤压征(一),脉弦细,舌质红,苔薄黄。诊断为肋间痛,取肋间神经痛穴(左)针刺,用泻法,15分钟后,病人疼痛有减轻,共治疗6次而愈。3个月后复诊未见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