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考前的学习方法

 王予红 2022-04-03
朗读:李俊岩

每次考完试,总会有学生或者家长感叹“没有发挥好”“没有考出来”,但是也会有平时不显山不漏水的孩子,最后的大考中一鸣惊人。偶然因素肯定会有一些,但是真的大部分都是偶然吗?这是不太可能的,中考和高考这样的考试,是太多的专业人士设计的,目的就是让真正有水平的人脱颖而出,应该能准确显示孩子真实的学业水平。





还是好好分析一下导致没有发挥好的原因吧。一方面可能是题目确实不顺手,一方面是孩子自身考试中状态不佳。但是为什么会不顺手呢?为什么会状态不佳呢?认真分析,肯定是有原因的。作为一个多年的老师,看到很多的孩子最后的状态,我明明白白的看得到他为什么在大考中失败,为什么在大考中成功,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并不是像很多人想的一样,看运气。能不能够发挥好,实际上是在考试前就决定了的事。所以,考试前我们要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分析透彻,拿出来改进的方法,这确实需要更加专业的指导。





如果孩子的心态好、方法对,大考前的最后的几个月应该是进步最快的一段时间,如果还能会考试,那在最后的大考中就能出色发挥。在大考中获得好的成绩,就是这三条,心态好、学习方法对、会考试。最重要的当然是心态好,这样才能够保证每天的学习效率,请参考之前写的《大考前如何减少焦虑》。今天讲一讲学习方法。







1. 中考和高考的特点是题目新孩子平时大量时间在刷题,刷题都是往年的题目,所以,一旦看到新颖的题目,就感到不顺手。总有些孩子刷题并不多,但是知识掌握的还不错的,这些孩子是最会学习的人。他们往往更喜欢弄透彻课本上的知识点。题目新,也要依据课本知识点。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细节都掌握了、道理都吃透。题目自然是可以涵盖的。出题的人也是要扣着课本儿,一点儿一点儿的去琢磨题目。我们应该扣着课本准备考试。把课本细细的梳理几遍,做到每个知识点烂熟于心。还要学会看目录,当知识点都梳理过了,再拿着目录梳理,自然就有了高度,看目录就是自然的总结归纳和融汇贯通。要注意,基础比较差的孩子自己不会看书,应该有老师领着他梳理知识点,他们自己学习的时候,会觉得刷题效果更好一些。

2. 刷题与知识点相结合。题当然是必须的,但是不能只是刷题,整理错题的时候,错题要指向知识点儿。哪一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才导致出错,要去把这个知识点弄透彻以后,就不要再因为这个点再出错,这才是精准的学习。把自己有问题的知识点,列成清单,一个一个解决。

3. 刷题和刷思路结合。如果思路不够开阔,可以尝试着刷思路。看一道题之后,经过初步整理思路,就直接去看题目解析。把自己的思路和答案上的思路进行对比,省去做题的过程。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见识更多的题目非常有利于打开思路很多人的做题速度慢,也是因为找不到思路,经过这样的练习,做题速度也会提高。孩子们做这样的练习,还能调节自己的状态,因为消耗时间少,效果明显,很有成就感,能够让孩子更有精神。

4. 不做漏斗,重视巩固和记忆。做完的一套卷子掰开、揉碎了一道题一道题地复习。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尤其不是比谁学到的更多,而是比谁漏掉的更少。做过的题目没有复习和巩固忘得特别快,忘了再做做了又忘,这都是浪费时间。不仅复习,而且要适当的做记忆,把做会的题目形成固定的连接,可以参考之前写的《掌握思维的杠杆》。

5.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问题。当学生用语言来描述知识的时候,

不知不觉地大脑处在积极思维状态,给自己讲,给别人讲都很好。费曼说:“只有在一个人明确表达的那一瞬间,他才真正开始建立理解。 ”凡是不能明确表达的,都是理解不透彻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不是总结问题,是学习的过程。例如,一道习题感觉会做了,要自己给自己讲一遍。讲的过程中,还会发现自己没有理解透彻的地方,所以不要相信感觉。

6. 独立自主,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在这个时候,最了解情况的是学生自己,他应该知道自己最紧迫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把自己最需要做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学校的作业已经应该放在第二位了。这个时候,还是一切以完成作业为主要学习,是非常不明智的。

  后面我们再谈谈学会考试,希望孩子们的辛苦都能有回报。

点这里,让更多朋友看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