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卷二百八十八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4-03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二百八十八卷目录

 牡丹部汇考二
  王世懋花疏〈牡丹〉
  薛凤翔牡丹八书〈全〉
  薛凤翔亳州牡丹表〈全〉
  薛凤翔亳州牡丹史〈全〉
  高濂遵生八笺〈牡丹花谱 古亳牡丹花品目〉
  王象晋群芳谱〈牡丹 秋牡丹〉
  本草纲目〈牡丹〉

草木典第二百八十八卷

牡丹部汇考二

王世懋《花疏》牡丹

牡丹本出中州。江阴人能以芍药根接之。今遂繁滋,百种幻出。余澹圃中绝盛,遂冠一州。其中如绿蝴蝶,大红狮头,舞青猊,尺素最难得。开南都牡丹,让江阴。独西瓜瓤为绝品,余亦致之矣。后当于中州购得黄楼子,一生便无馀憾。人言牡丹性瘦,不喜粪。又言夏时宜频浇水,亦殊不然。余圃中,亦用粪,乃佳。又中州土燥,故宜浇水。吾地湿,安可频浇。大都此物,宜于沙土耳。南都人言:分牡丹种时,须直其根,屈之则死。深其坑,以竹虚插,培土后,拔去之,此种法宜知。
薛凤翔《牡丹八书》种一
种以下子言,故重在收子。喜嫩不喜老,七月望后,八月初旬,以色黄为时,黑则老矣,大都以熟至九分,即当剪摘,勿令日晒。常置风中,使其乾燥。中秋己前,即当下矣。地宜向阳,揉土宜细,熟界为畦畛。取子密布上,以一指厚土覆之。旋即痛浇,使满甲之仁,咸浸滋润后。此无雨,必五日、六日一加浇灌。务令畦中常湿,久雨则又宜疏通之,若极寒,极热,亦当遮护苗。既生矣,则又俟时。三年之后,八月之中,便可移根。使如其法,再二年,馀必见异种矣。然子嫩者,一年即芽。微老者,二年极老者,三年始芽。子欲嫩者,取其色能变也。种阳地者,取其色能鲜丽也。
栽二

牡丹虽有爱阴爱阳不同,大都自亳以南,喜阴,不畏霜雪。北地寒,气劲烈阴,则多为所伤,以故不可一例言也。又栽花不宜乾燥,亦最恶污下。江北风高土硬,平地可栽。江南卑湿,须筑台,高三尺许,亦不可太高,高则地气不接。栽法之要,量其根之长短,准凿坑之深浅、宽窄。坑中心起一圆堆,以花根置堆上,令诸细根舒展,四垂,覆以软肥净土,勿参砖石、粪秽之物。筑土宜实,不宜虚。立秋至秋分栽者,不可用大水浇灌,止以湿土杵实。恐秋雨连绵,水多根朽。重阳以后栽者,须以大水散土,渗实之。布置每去二尺一本,庶根不交互,花自繁茂。
分三

凡花丛大者,始可分第。宜察其根之文理,以利凿微引,至裲裆之会,乘其间而拆之。每本细根,亦须存五六茎。或一株分为二,繁者分为三。最要根干相称,依法栽培,以需其茂者也。但分后花自薄弱,而颜色尽失。其故盖泄气使然耳,不特根分。而花弱、色减,即以全根原本移过,别土亦必三年,而元气始复。花之丰趺正色始见,况远携者乎。今觅花者,不知其故。动疑伪投鲜,不诬矣。花移近处秋分前后,无论已。或二三百里外,须秋分后方可。不然有气蒸根,腐之虞。千里外,又须以土相和成淖,以蘸花根,谓之浆花。花藉滋养,稍久可耐。又以席草之类包裹,不使透风,自无妨生意。一人可负数十本,多则恐致损折。或近冬气寒,必加糠秕入裹中,方妙。
接四

《风土记》书接法不详,亦不甚中肯綮。凡接花,须于秋分之后,择其牡丹壮而嫩者,为母。如一丛数枝,须割去弱者,取强盛者,存二三枝,皆入土二寸许,以细锯截之,用刀劈开,以上品花钗,两面削成凿子形,插入母腹。预看母之大小,钗亦如之。至于母口正者,钗固削正。母口斜者,曲者,钗亦随其斜曲。务要大小相宜,斜正相当。倘有本大而钗小者,以钗就本之一边,必使两皮凑合,以麻松松缠之,其气庶几互相流通。盖因脉理在皮里,骨外之故。后用土封好,每封覆以二瓦,以避雨水。俟月馀,启瓦拨土,视母本发,有新芽,即割去之,仍密封如旧。明年二月初,旬又启拨,看视如前法。盖一本之气不宣泄于芽糵,始凝注于接枝。本年花开,倍胜原本矣。若不以旧法接修,漫然为之,必无生理。凡接须在秋分之后,早则恐天暖,而胎烂也。养花之家,先须以老本分移,单栽,候发嫩枝,为接花母本也。隆庆以来,尚以芍药为本。万历庚子以后,始知,以常品牡丹接奇花,更易活也,故繁衍无既。
浇五

初栽浇足。以后半月一浇,旱则旬日一浇,水不喜多,亦厌其少。多则根烂,少则枯乾。久栽之后,如冬不冻,两旬一浇,不浇亦无害。正月二月,宜数日一浇。三月花有蓓蕾,或日未出,或下舂时汲新水,一二日一浇。夏则亦然。惟秋时不宜浇,浇则芽旺秋发。明年难为花矣。吾乡颜氏,于花盛开时,花下以土封池,满池注水花可多延数日。浇用塘中,久积水,尤佳于新水。以其水暖而壮故也。浇水须如种菜法,成沟畦以水灌之,最省人力。不然力不敷,而花涸。两月以后,浇如不足,花单而色减也。
养六

新栽芽花,遇冬月,或以豆叶柳叶围其根,嫩枝不寒,庶无损伤。《洛阳花记》云:以棘数枝,置花丛,小棘气暖,可以避霜。亦一法也。久栽伏土根干,苍老者不必尔。牡丹好丛生,久自繁穴。当择其枯老者,去之嫩者,止留二三枝。一枝止留一芽,二芽亦喜。削尽傍枝,独本成树。正月下旬,根下有抽白芽者,即令削去,花必巨丽。谓之打剥根。下宿草,亦时芸之,勿令芜茂,分夺地力。花将开前五六日,须用布幔席薄遮盖,不但增色,自是延久,若一经日晒,神彩顿失。秋后树上,枯叶不可打落。叶落则有秋发之患。或自落太早,看胎将有发动,须预以薄绢,将胎缚严,始免其病。不然,则明春花损矣。
医七

花或自远路携归,或初分老本。视其根黑,必是朽烂。即以大盆盛水,刷洗极净,必至白骨,然后已。仍以酒润之,本润易活。谚曰:牡丹洗脚,正谓此也。间有土蚕,能食花根,蝼蛄能齧根皮。大概白花,根甘多虫。白舞青猊,与大黄更甚。凡花叶渐黄,或开花渐小,即知为蠹所损。旧方以白蔹、砒霜、芫花为末,撒其根下,近只以生柏油,入土寸许,虫即死。粪壤太过,亦有虫病,或病,即连根掘出,有黑烂粗皮,如前洗净,另易佳土。过一年,方盛。此医花之要。
忌八

栽花忌本老。老则开花极小,惟宜尺许嫩枝新笋。忌久雨溽暑蒸熏,根渐朽坏。忌生粪咸水灌溉。粪生则黄水咸,则败。忌盐灰土地,花不能活。忌生粪烂草之所,多能生虫。忌植树下,树根穿花不旺。忌春时连土动移,即活花,必薄弱。忌花开折长,恐损明岁花眼。《牡丹记》云:乌贼鱼骨,入花树肤,辄死。此皆花忌也。
薛凤翔《亳州牡丹表》花之品
昔班孟坚作人表,次等有九钟嵘。评诗列品,惟四则。物之钜细精粗,必有分矣。况于神花,变幻百怪,总归巨丽。藉使欣赏失伦,则何以答造化,谢花神乎。夫其意远态前,艳生相外。灵襟洒落,神光陆离。如伫如翔,欲惊欲狎譬巫娥出峡,宓女凌波。故曰神品。至于玉润珠明,光华韶佚,坏姿艳质,悸魄销魂。意者汉室之丽娟,吴宫之郑旦矣。故曰名品。亦有诡踪幻迹,异派殊宗。骋色流晖,不恒一态。岂龙漦乎。抑狐尾也。故曰灵品。若夫品外标妍,局中竞秀。盈盈吴氏之绛仙,袅袅霍家之小玉。故曰逸品。又有绛唇玉貌,腻肉丰肌,望灵芸于琼楼,阅丽华于藻井。都自撩人,总堪绝代。故曰能品。抑或媚色,娟如粉香,沃若徐娘。老去毕竟,风流潘妃到来,犹然羞涩。大雅不作,馀馨尚存。故曰具品,作花品表。
神品

天香一品   娇容三变   无上红
赤朱衣    夺锦     大黄
小黄     金玉交辉   黄绒铺锦银红娇    绣衣红    软瓣银红碧纱笼    新红娇艳   宫锦
花红绣毬   银红绣毬   花红萃盘天机圆锦   银红犯    方家飞燕妆飞燕红妆   海棠红    新银红毬方家银红   碎瓣无瑕玉  青心无瑕玉梅州红    绿花     万叠雪峰无名三种   缕金衣    五陵春
花红独胜   花红无敌   闺艳
金屋娇    娇白无双   云素
独粹
名品

胜娇容    醉玉环    新红绣毬新红奇观   柘榴红    榴花红
花红叠翠   秋水妆    老银红毬杨妃深醉   花红神品   海棠魂
花红平头   花红舞青猊  银红舞青猊花红魁    万花魁    西万花魁绛纱笼    杜鹃红    杨妃绣毬歹刘黄    大素     小素
素白楼子   玉带白    玉玲珑
碧玉楼    玉簪白    鹦鹉白
赛羊绒    白鹤顶    玉板白
绿珠堕玉楼  佛头青    凤尾花红太真晚妆   忍济红    芹叶无瑕玉平实红    银红锦绣   魏红
褰幕娇红   梅红剪绒   花红缨络念奴娇    汉宫春    墨葵
油红     墨剪绒    墨绣毬
中秋月    琉瓶灌朱   藕丝平头万卷书    桃红万卷书  乔家西瓜穰桃红西瓜穰  进宫袍    娇红楼台倚新妆    界破玉    花膏红
尧英妆    张家飞燕妆  银红艳妆白屋公卿   赛王魁    碧天一色黄白绣毬   艳阳娇    奇色映目奇色独占魁  银红妙品   连城玉
玉润白    瑶台玉露   冰清白
藕丝霓裳   珊瑚凤头   银红绝唱三春魁
灵品

合欢娇    转枝     妖血
靧面娇
逸品

瓜穰黄    非霞     洛妃
肉西施    醉西施    胜西施
番西施    观音现    白舞青猊玉蕴红    玉芙蓉    绣芙蓉
添色喜容   玉楼春雪   金精雪浪银红魁    张家飞燕妆  玉美人
轻罗红    满地娇    无瑕玉
绿边白    白莲花    银红上乘采霞绡    胭脂界粉
能品

珊瑚楼    茜月红    大火珠
桃红凤头   太真冠    马家飞燕妆倚栏娇    乔红     大娇红
娇红     五云楼    玉楼观音现醉猩猩    玉兔天香   洁玉
睡鹤仙    观音面    桃红舞青猊醉仙桃    素鸾娇    脱紫留朱花红宝楼台  玉楼春    大叶桃红皱叶桃红   妒娇红    羊脂玉
玉绣毬    沈家白    平头白
迟来白    醉杨妃    鹤翎红
一百五    胭粉楼    桃红线
红线     藕丝绣毬   波斯头
大添色喜容
具品

王家红    状元红    金花状元洒金桃红   腰金紫    淡藕丝
紫舞青猊   大红舞青猊  粉舞青猊茄花舞青猊  藕丝舞青猊  藕丝楼子火齐红    寿春红    莲蕊红
海天霞    羊血红    四面镜
石家红    桃红楼子   老僧帽
陈州红    胭脂红    平头红
金线红    大红绣毬   大红宝楼台彩霞红    七宝冠    朱砂红
细叶寿安红  粗叶寿安红  回回粉西施细瓣红    西天香    殿春芳
殿春魁    庆天香    水晶毬
玉天仙    粉红楼子   胜天香
醉春容    粉绣毬    粉重楼
腻粉红    胜绯桃    瑞香紫
紫姑仙    徐家紫    紫重楼
茄花紫    烟笼紫    即墨紫
叶底紫    茄色紫    茄皮紫
紫缨络    丁香紫    平头紫
紫绣毬    玉重楼    白剪绒
白缨络    玉绣毬    玉盘盂
青心白    伏家白    凤尾白
出嘴白    玉碗白    汴城白莲香白    茄色楼    藕色狮子头
花之年

丘道源《牡丹荣辱志》云:施之以天时,顺之以地利,节之以人事。其栽其接,无竭无灭。其生其成,不缩不盈。余故表其年,使知衰残之期。时至事起,而为之接。命焉。牡丹子生者,二年曰幼,四年曰弱,六年曰壮,八年曰强。秋接者,立春曰弱,谷雨曰壮,三年曰强,生与接俱不能无分。分一年,曰弱。二年曰壮。三年曰强。八年曰艾。十二年曰耆。十五年曰老。耆则就衰老,则日败。再接再分,就衰,日败者,复返本而还元。立春曰弱,一年曰壮矣。此驻颜之道。年表最为吃紧,栽接生成,按候而至,天时地利人事之纪也。


一年     二年幼    三年
四年弱    五年     六年壮
七年     八年强


秋分     立春弱    谷雨壮
一年     二年     三年强


一年弱    二年壮    三年强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艾    九年
十年     十一年    十二年耆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老
薛凤翔《亳州牡丹史》牡丹
天香一品,圆胎能成。树宜阴,其花平头,大叶,色如猩血。出贾立家子生。故一名贾立红。
万花一品,色若榴实,花房紧密。插架层起,而色丽明媚,有如丹饰浮图。
娇容三变,初绽紫色。及开,桃红。经日渐至梅红。至落,乃更深红。诸花色久渐褪,惟此愈进,故曰三变。阴处阳处开者,各不相类。其色之变,亦不止于三也。《欧记》中有添色红,疑即其种。《袁石公记》为芙蓉三变,其本原出方氏。
赤朱衣,旧名夺翠,得自许州。花房鳞次而起,紧实小巧,体态婉娈,颜如渥赭。凡花于一叶,间色有深浅,惟此花内外,一如流丹。近复得夺锦一种,大瓣深红,浮光凝润,尤过于夺翠。
觉红,此花乃蜀僧居亳所种。以僧名觉人,遂呼为觉红。又谓佛土。所产而红色,无出其右者。一名无上红。其胎红,尖花,放平头,大叶,房亦簇满,约有数层。而艳过一品,稍恨其单叶,时多。
大黄绿胎,最宜向阴养之。愈久愈妙,其花大瓣,易开。初开微黄,垂残愈黄。簪瓶中,经宿,则色可等秋葵花。小黄绿,胎花之肤理。轻皱弱于渊绡,四周有托瓣。瓜瓤黄质,过大黄。殊柔腻靡曼。但一房不过四五层。而近萼处,微带紫色,故少逊耳。
金玉交辉,绿胎长干,其花大瓣,黄蕊,若贯珠。皆出房外,层叶最多。至残时,开放尚有馀。力胜于铺锦,此曹州所出,为第一品。
八艳妆盖,八种花也。亳中仅得云秀妆、洛妃妆、尧英妆三种。云秀为最。更有绿花一种,色如豆绿,大叶,千层起楼。出自邓氏,真为异品。
万叠雪峰,千叶,白花。
黄绒铺锦,此花细,叶卷如绒缕。下有四五叶,差阔连缀承。之上有黄须,布满若种金粟。
银红娇,其花大瓣,丰姿绰约,如绛雪绕枝。
绣衣红肉,红胎花,开平头,大叶,亦梅红色。花瓣相映,浑然有黄气。如琥珀光,明彻可鉴。以夏侍御所出,名绣衣云。
软瓣银红,干长胎圆,花瓣若蝉翼。轻薄无碍,其色等,绣衣红而上之。
碧纱笼,出张氏。向阳易开,头甚丰盈。其色浅红,如秋云罗帕,实丹砂。其中望之,隐隐绿趺遮护,更如翠幕,故又名叠翠。
新红娇艳,花乃梅红之深重者。艳质娇丽,如朝霞藏日;光彩陆离,又若新染未乾。故名新红,极胜。始成千叶,尤出一品上。缘岁多单叶,乃其病也。方氏一种新红绣毬,赵氏一种新红奇观,皆丽色动人,然所传多赝,盖以天香一品乱之。
宫锦,此品碎瓣,梅红色。开时,必俟花房满实,方为大放。然后渐成缬晕。
花红绣毬,红胎圆小。花开房紧叶繁。周有托瓣,易开且早绸缪。布濩,如叠碎霞。命名绣毬者,以其形圆聚也。
银红绣毬,花微小,而色轻。
杨妃绣毬,妒娇红色,俱类花红绣毬,而体势不同。花红萃盘,红胎,枝上绿,叶窄小,条颇短,房外有托瓣,深桃红色,绿趺重萼。
天机圆锦,青胎,开花小而圆。满朱房嵌枝,绚如剪綵,银红。犯有二种,一红艳过天香,一品,开花最难。一色视一品稍浅,易开,俱长条大叶,圆胎。其花紧满,开期最后。
飞燕妆有三种,一出方氏,长枝长叶,此花黄红。一出马氏者,虽深红,起楼远不及方。一出张氏者,乃白花,类象牙色,差胜于马。
飞燕红妆,一名花红杨妃。细瓣修长,得自曹县方家。海棠红,喜阳,易开。绿叶细长。常多秋发诸花,皆以红极称佳。独此品通体金黄,兼有红彩。人谓似铁梗海棠。而活色香艳,皆过之。盛时则房中四五叶,参差突出,其胎本红,在阴处则绿。春来亦复红也。大都花胎多,四时变易耳。
海棠魂,谓得其神也。亦石氏自许州移至。
新银红毬,方家银红,二种色态颇类。第树头绿,叶稍别。其色光彩,动摇。
碎瓣无瑕玉,绿胎。枝上叶圆,宜阳。乃白花中之最上乘。又一种如芹叶者,不及此。
青心无瑕玉,丰伟悦人。又一种叶干类大黄者,亦名无瑕玉。
梅州红,性喜阴,圆叶圆胎,花瓣长短有序,疏密合宜。色近海棠红。但近萼处稍紫,出曹县。王氏别号梅州云。
胜娇容,深红色,最耐残。如一茎有两胎者,必剪其一。即不剪,亦独一胎。能花,花大可五六围。高可六七寸醉玉环,方显仁所种。乃醉杨妃子花,花房倒缀,故以醉志之胎。体圆绿,其花下乘。五六大叶,阔三寸许,围拥周匝,如盆盂盛花状。质本白,而閒以藕色,轻红轻蓝相错成绣,其母醉杨妃,作深藕色。
妒榴红,胎圆如豆,树叶如菊。最易成树,早开应时第,不耐炎日,久之色褪。
榴花,红色,近榴花。
花红叠萃,尖胎,花身魁岸,其下大叶五六层,腰閒襞积,细瓣鬈曲。碎聚顶上,复出一层大叶,花在绿树之颠。
秋水妆,肉红圆胎。枝叶秀长,其花平头,易开花。叶丛萃质,本白而内含浅。绀外则隐隐丛红绿之气。夏侍御初得之方氏,谓其爽气侵人,如秋水浴洛神。遂命今名。
老银红毬,花本深红,亦有水红,时而边如施粉。中如布朱,其胎青红。
杨妃深醉,胎长。花质酷似胜娇容,名深醉者,谓其色深也。
花红神品,花叶之末,色微微入红,渐红,渐黄,盖得自太康。
花红平头,绿胎,其花平头,阔叶,色如火。群花中红而照耀者,独此为冠。世传为曹县石榴红。韩氏重赀得之,迩来几绝。王氏田閒藏一本,购归凉暑园。但顶少涣散,中露檀心。又一种,千瓣者,南里园有之,凡花称平头,谓其齐如截也。
花红舞青猊,宜阴。老银红毬子,花色亦似之开时。结绣,从花中抽五六青叶,如翠羽双翘。
花红魁,出张氏。
万花魁,出李氏。
西万花魁,巨丽尤甚。方氏别有银红魁。
绛纱笼,胎小,花瓣有紫色。一线分其中,质红如烛。杜鹃红,短茎,绿胎。树叶尖厚,花作深梅红色,细叶稠叠紧实,如赤玉碎雕而成。
大素、小素,易开宜阴。小素一名刘六白,二花平头,房小,初开结绣一丛,常发数头,如素白楼子。玉带白皎洁,更出其上。
玉玲珑
碧玉楼,如琼楼玉宇。
玉簪白,谓白如玉簪花。
鹦鹉白,谓类鹦鹉顶上毛。
赛羊绒,谓细瓣环曲如绒。
白鹤顶,色甚白,而鹤顶殷红,取名不类,可怪。
沈家白
绿珠堕玉楼,长胎,花色皑然,叶半有绿点,如珠。其色类佛头青,而体异也。
界破玉,此花如白练。花瓣中擘一画,如桃红丝缫,宛如约素,片片皆同。旧品中有桃红线者,乃浅红花,又非此种。夏侍御新出一种,类界破玉,谓之红线。线外微似杂色组。
花膏红,梗胎俱红。其花大叶,若胭脂点成。光莹如镜,但微恨其花房多散漫耳。
凤尾花红,尖胎平头,内外叶有数层,名凤尾者,以叶似耳。
绉叶桃红,花瓣尖细,层层密聚,如簇绛绡第。色泽少暗。嘉隆间最重之。一时并出者,更有大叶桃花,其花稍不及绉叶。
太真晚妆,此花千层,小叶,花房实满,叶叶相从,次第渐高。其色微红而鲜洁,如太真泪,结红冰。因其晚开,故名。曹县一种,名忍济红,色相近。忍济者,王氏斋名。平实红,此花大瓣,桃红。花面径过一尺,花之大,无过于此,亦得自曹州。
银红锦绣,宜阴。花形开法,俱似三变。其色微红,浅深得宜,宛然若绣。
烟粉楼,色同魏红,而易开。张氏子种花也。
褰幕娇红,即缩项娇红,长胎,柳绿长叶。因其茎短,花在叶底,其色梅红,起楼如千叶桃,别有缩项一种,叶单。
花红剪绒,花瓣纤细,丛聚紧满,类文縠剪,成大都。与花红缨络同致。
花红缨络,长枝大叶,其花易开,叠瓣秾密,外卫以五六大片。
念奴娇,有二种,俱绿胎,能成树。出张氏者,深银红色,大而姣好。出韩氏者,色桃红,大次之。
汉宫春,红胎硬茎,必独本成树,方岁岁有花。花叶直竦而立,其色深红,出张氏。
墨葵,大瓣,平头。
油红高耸,起楼与墨葵,俱明如点漆,黑拟松烟,最为异色。
墨剪绒,碎瓣柔软。
墨绣毬,圆满紧聚。
中秋月,绿胎尖小,花房嵯峨,莹白无瑕。
琉瓶灌,朱树,叶微圆。朱房攒密,类隔琉璃。而盛丹浆,微嫌叶单。根紫遇千叶时,亦自妙品。
藕丝平头,花叶微阔,繁可数层,又藕丝绣毬,好丛生易开而花小。又藕丝楼子,花大而房垂,三种惟平头为上绣毬,次之楼子,不逮远甚。
桃花万卷书,细瓣如砌,枝不禁花,垂垂向下。
乔家西瓜瓤,尖胎,枝叶青长,宜阳出自曹县,花如瓜中红肉色,类软瓣银红。
进宫袍,绿胎,易开。谓色如宫中所赐茜袍也。其体质,当以轻绒赤绡目之。
娇红楼台,胎茎似王家红,体似花红绣毬,色似宫袍红,而神彩充足。银红楼台,色有深浅,花实与之表里。倚新妆,绿胎,修干。花面盈尺,大类绯桃色。出自曹县。合欢娇,深桃红色。一胎二花,托蒂偶并,微有大小。转枝,一茎二花,红白对开。记其方向,明岁红白互异。其处二花,出鄢陵刘水山太守家亳中,亦仅有矣鄢陵尚有,万卉含羞。
靧面娇,南园鹤翎红,枝上忽开一花,二色,红白中分。红如脂膏,白如腻粉。时郡大夫严公造赏,呼为太极图。余因六朝有取红花,取白雪,与儿靧面,作光洁之词,乃易其名。
观音现,白花,中微露银红。旧有观音,面好丛生,色深花差,大第平顶,而散为其疵耳。
非霞,胎长,花房高峙层层渐起。叶在柯端,花栖叶下,色浅红。
醉西施,红胎,青叶圆大,成树易开花,作粉红。
胜西施,花大盈尺,色粉白,晕红。又一种香西施,色亦相类,花中香气郁烈。
绣芙蓉,与玉芙蓉相类,出仝氏。
添色喜容,绿胎,柳绿叶,宜阳。易开花,微小有托,瓣房以内色深,外微晕。又一种青叶者,名大添色,喜容花瓣参差,色亦不逮。
玉楼春雪,花大如斗,又一种玉楼春老色类鹤翎红胭脂界粉,粉叶朱丝,文理交错。
金精雪浪,白花,黄萼,互相照映。花瓣微阔而厚硬,近蕊稍紫。常以此乱黄绒,铺锦。
玉美人,大叶,色白如匀粉。
白莲花,出自许州。其中黄心如线,寸许,俨如莲蕊。珊瑚楼,茎短,胎长,宜阳。色如珊瑚。
茜膏红即如膏红,胎红,尖长。此品亦梅红色,盛则花叶互峙,弱则平头。
大火珠,绿胎色深红。内外掩映,若燃光焰莹流。火齐红,其花边白,内赤。
太真冠,长胎,开早花。瓣劲健,外白内红。
倚栏娇,肉红胎,浅桃红色,花头长大。又一种满池娇,千瓣成树,色泽过之。
大红娇,向阳,易开。色如银红娇,第叶单。又一种娇红,色如魏红,花微小而难接。
五云楼,花圆,聚如毬。稍长,开则结绣,顶有五旋叶,边有黄绿相閒。
玉楼观音现,花白,难开。开时如水月楼台,迥出尘外,花与中秋月小异。
乔红,有二种,皆红胎,色深重,近木红,俱出沈氏。洁白,出朱氏。旧有紫玉者,花最大。白瓣中纷布红丝,盘错如绣。
睡鹤仙,色淡红,宜阴。其大如倚新妆,花心出二叶。脱紫留朱,先紫而后深红,又花红,宝楼台者亦然。醉猩猩,沈氏首出之。花易开,色深红,中微带檀紫,亚于花红平头,紧密处却胜。
洒金桃红,黄须满房,皆布叶颠。点点有度,罗如星斗。桃红楼子,小叶大红皆起楼。
老僧帽,一花五叶,两叶相参而立,傍两叶佐之,一叶绕其后,最下者如陈州红。
胭脂红    大红宝楼台  殿春魁平头胜天香    粉绣毬    粉重楼
胜绯桃    茄皮紫    腻粉红有托瓣紫缨络    白缨络    出嘴白
汴城白    茄色楼    藕色狮子头缕金衣,产自许州。房高茎长,碎瓣绮错。其色红极,无类可方。可为神品之冠。
花红独胜,鱼鳞小瓣,层层相承。又一种花红无敌,小叶聚集,重楼巍然,色亦相类。
五陵春,奇色映目,二花大叶,茏苁楼台盘郁。
闺艳绒,瓣纤细。
金屋娇,层分碎,叶斐叠,若楼。
艳阳娇,小瓣,梅红。
娇白无双,楚素君白屋,公卿连城玉,皆千层大瓣。黄白绣毬,玉润白赛玉,魁冰清白,碧天一色,皆碎瓣起楼。
瑶台玉露绒,叶紧聚。
雪素,叶繁蕊香。
王家大白,大过诸花。
藕丝霓裳,面径八寸许。
三春魁,多叶,桃红,房出树表。
银红妙品,银红艳妆,银红绝唱,俱下。布数片大叶中间,细琐堆积。又一种银红,上乘大瓣,簇满其色,皆如其名。
采霞绡,千层,大叶。
珊瑚凤头,房开大瓣。
高濂《遵生八笺》牡丹花谱
种牡丹子法,六月时,候看花上结子,微黑,将开口者,取置向风处,晾一日,以瓦盆拌湿土,盛起。至八月取出,以水浸,试沈者开畦种之。约三寸一子,待来春,当自得花。
《牡丹所宜》:牡丹宜寒恶热。宜燥恶湿。根窠喜得新土,则旺惧烈风。炎日栽,宜宽厂向阳之地,为牡丹所宜。《种植法》:栽宜八月社前,或秋分后三两日。若天气尚热,迟迟亦可。将根下宿,土缓缓掘开,勿伤细根,以渐至近。每本用白敛细末一斤,一云硫黄脚末二两,猪脂六七两,拌土壅入根窠,填平,不可太高,亦不可筑实。脚踏填土完,以雨水或河水浇之,满台方止。次日,土低凹,又浇一次,填补细泥一层。若初种不可太密,恐花时风鼓,互相抵触,损花之荣。此为种花之法也。其种子落地,直至春,芽发叶长,是子活矣。六月须备箔遮,夜则受露。二年八月,移栽别地,则茂。此护子法也。
《分花法》:拣大墩茂盛花本,八九月时,全墩掘起,视可分处剖开,两边俱要有根易活。用小麦一握,拌土栽之,花茂。此分花法也。
《接花法》:芍药肥大,根如萝卜者,择好牡丹枝芽,取三四寸长,削尖匾,如凿子形。将芍药根上开口,插下,以肥泥筑紧,培过一二寸,即活。又以单瓣牡丹种活根上,去土二寸许,用砺刀斜去一半,择千叶好花,嫩枝头有三五眼者,一枝亦削去一半,两合如一,用麻缚定,以泥水调涂。麻外,仍以瓦二块合围,填泥,待来春。花发,去瓦,以草席护之。茂即有花。此接花法也。《灌花法》:灌花须早,地凉,不损根枝。八九月五日一浇,积久雨水为妙。立冬后,三四日一浇粪水。十一月后,爬松根土,以宿粪浓浇一次、二次,馀浇河水。春分后,不可浇水,待谷雨前,又浇肥水一次,且浇不宜骤。六月暑中,不可浇水。旱则以河水黑,早浇之,不可湿了枝叶。北方土厚,不宜粪浇,亦不宜井水。此浇花法也。《培养法》:八九月时,用好土根上,如前法培壅一次,比根高二寸,须隔二年一培谷。雨时设簿,遮盖日色。雨水勿令伤花,则花久花落,即剪花枝嫩处一二寸,六月时亦须设簿,勿令晒损花芽。冬以草荐遮雪,此培养法也。
《治疗法》:冬至前后,以钟乳粉,和硫黄一二钱,掘开泥培之,则花至来春,大盛。种时以白敛拌土,欲绝蛴螬,土蚕食根。有蛀眼处,以硫黄末入孔,杉木削针,针之,虫毙。若有空眼处,折断捉虫,亦一法耳。此为治疗法也。
牡丹花忌北方土厚,忌灌肥粪、油籸、肥壅。忌触麝香、桐油、漆气。忌用热手搓摩、摇动。忌草长藤缠,以夺土气,伤花四傍。忌踏实,使地气不升。忌初开时,即便采折,令花不茂。忌人以乌贼鱼骨针,刺花根,则花弊凋落。此牡丹之所忌也。
古亳牡丹花品目黄类

御衣黄,千叶,色似黄葵。
淡鹅黄,初开,微黄色,如新鹅黄,后渐白,平头。闻有太真黄,未见。
大红类

大红舞青猊,千叶,楼子胎短花小,中出五青瓣,宜向阳。
石榴红,千叶榴子,胎类王家红。
曹县状元红,千叶楼子,宜成树背阴。
金花状元红,大瓣,平头微紫。每瓣上有黄须,故名。宜阳。
王家大红,千叶楼子,胎红而长尖,微曲,宜阳。
大红剪绒,千叶,平头。其瓣如剪。
大红绣毬,花类王家红,叶微小。
大红西瓜穰,千叶楼子。宜阴。
小叶,大红,千叶,头小,难开。
金丝大红,平头,不甚大。每瓣上有金丝毫。谓之金线红。
朱砂红,千叶楼子,宜阳。
映日红,千叶楼子,细瓣,宜阳。锦袍红,千叶平头。
羊血红,千叶平头,易开。
九蕊珍珠红,千叶,花中有九蕊。
石家红,千叶平头,不甚紧。
七宝冠,千叶楼子,难开。又名七宝旋心。
醉胭脂,千叶楼子,茎长。每开,头垂下,宜阳。
桃红类

魏红,千叶。
大叶桃红,千叶楼子。宜阴。
桃红舞青猊,千叶楼子,中出五青瓣,河南名睡丝蝉。宜阳。
寿安红,平头黄心,有粗细叶二种,粗者香。
寿春红,千叶平头,胎瘦小,宜阳。
殿春芳,千叶楼子,开迟。
醉仙桃,千叶,花外白内红,难开宜阴。
美人红,千叶楼子。
皱叶桃红,千叶楼子,叶圆而皱,难开。宜阴。
梅红,平头,千叶,深桃红。
莲蕊红,千叶楼子,瓣似莲。
海天霞,千叶平头,开大如盘,宜阳。
桃红西瓜穰,千叶楼子,胎红而长。宜阳。
翠红妆,千叶楼子,难开。宜阴。
陈州红,千叶楼子。
桃红西番头,难开,宜阴。
桃红线,千叶。
四面镜,有旋瓣。
桃红凤头,千叶,花高大。
娇红楼台,千叶,浅桃红,宜阴。
花红绣毬,千叶,细瓣开,圆如毬。
轻罗红,千叶。
浅娇红,千叶楼子。
娇红,色如魏红,不甚。千叶。
醉娇红,千叶,微红。
出茎红桃,千叶,大尺馀,其茎长二尺许。
西子红,千叶开,圆如毬,宜阴。
紫玉,千叶,白瓣中有红丝纹,大尺许。
海云红,千叶,色红,如朝霞。
粉红类

玉芙蓉,千叶楼子,成树,则开宜阴。
素鸾娇,千叶楼子,宜阴。
水红毬,千叶丛生,宜阴。
赤玉盘,千叶平头,外白内红,宜阴。
玉兔天香二种,一早开,头微小。一晚开,头极大。中出二瓣,如兔耳。
醉杨妃二种,一千叶,种子宜阳。一平头,极大,不耐日色。
回回粉西施,细瓣楼子,外红,内粉红。
粉西施,千叶,甚大,宜阴。
醉西施,千叶,开久露顶。
观音面,千叶,开紧不甚大,丛生,宜阳。
纷娇娥,千叶,白色带浅红,即腻粉妆。
西天香,开早。初甚娇,三四日则白矣。
彩霞红,千叶平头。
玉楼春,千叶,多雨盛开。
醉春容,色似玉芙蓉,开头差小。
鹤翎红,千叶。
一百五,千叶,过清明即开。又名满园春。
合欢花,千叶,一茎两朵,未见。
醉玉楼,千叶,色白起楼。
倒晕檀心,千叶,外深红,近萼反浅白。肉西施,千叶楼子。
三学士,千叶三色。
紫类

紫舞青猊,千叶,中出玉青瓣。
腰金紫,千叶,有黄须一围。
黄底紫,千叶,茎短,叶覆其花。
即墨紫,千叶楼子,色类黑葵。
丁香紫,千叶楼子。
瑞香紫,千叶,大瓣。
平头紫,千叶,大径尺。
徐家紫,千叶花大。
茄花紫,千叶楼子,又名藕丝合。
紫姑仙,千叶楼子,大瓣。
紫绣毬,千叶,花圆。
紫罗袍,千叶,又名茄色楼。
紫重楼,千叶,难开。
紫云芳,千叶。又名多丛楼。
驼褐裘,千叶。
烟笼紫,千叶,浅淡交映。
淡藕丝,千叶楼子,淡紫色,宜阴。
白类

白舞青猊,千叶楼子,中出五青瓣。
万卷书,千叶,花瓣皆卷筒。又名波斯头,又名玉玲珑。一种千叶桃红,亦同名。
玉重楼,千叶楼子,宜阴。
无瑕玉,千叶。
水晶毬,千叶,粉白。
缘边白,千叶,瓣有绿色。
羊脂玉,千叶,楼子大瓣。
庆天香,千叶,粉白。
白剪绒,千叶,平头。瓣上如锯齿,又名白缨络,难开。玉天仙,千叶,粉白。
玉绣毬,千叶。
玉盘盂,千叶,平头,大瓣。
青心白,千叶,心青。
莲香白,千叶,平头,瓣如莲花,香亦如之。
伏家白,千叶。
凤尾白,千叶。
平头白,千叶,盛者大尺许,难开。宜阴。
佛头青,千叶楼子,大瓣,群花谢后,始开。瓣有绿色,汴名绿蝴蝶,西名鸭蛋青。
金丝白,千叶,白色。
迟来白,千叶。
王象晋《群芳谱》牡丹
牡丹,一名鹿韭,一名鼠姑,一名百两金,一名木芍药。秦汉以前,无考。自谢康乐始言: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而刘宾客《嘉话录》谓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则此花之从来旧矣。唐开元中,天下太平。牡丹始盛于长安。逮宋,惟洛阳之花,为天下冠。一时名人高士,如邵康节、范尧夫、司马君实、欧阳永叔诸公,尤加崇尚,往往见之,咏歌。洛阳之俗,大都好花。阅《洛阳风土记》可考镜也。天彭号小西京,以其好花,有京洛之遗风焉。大抵洛阳之花,以姚魏为冠。姚黄未出,牛黄第一。牛黄未出,魏花第一。魏花未出,左花第一。左花之前,惟有苏家红、贺家红、林家红之类。花皆单叶,惟洛阳者千叶。故名曰:洛阳花。自洛阳花盛,而诸花诎矣。嗣是岁益培接,竞出新奇。固不特前所称诸品已也。性宜寒畏热,喜燥恶湿,得新土则根旺,栽向阳则性舒。阴晴相半,谓之养花。天栽接剔治,谓之弄花。最忌烈风炎日,若阴晴燥湿,得中栽接,种植有法,花可开至七百,叶面可径尺。善种花者,须择种之佳者。种之若事事合法,时时著意。则花必盛茂,间变异品,此则以人力夺天工者也。
姚黄花,千叶。出民姚氏家,一岁不过数朵。
禁院黄,姚黄别品。閒淡高秀,可亚姚黄。
庆云黄,花叶重复,郁然轮囷,以故得名。
甘草黄,单叶。色如甘草,洛人善别花,见其树,知为奇花,其叶嚼之不腥。
牛黄,千叶。出民牛氏家。比姚黄差小。
玛瑙盘,赤黄色,五瓣。树高二三尺,叶颇短蹙。
黄气毬,淡黄檀心。花叶圆正,间背相承,敷腴可爱。御衣黄,千叶,色似黄葵。
淡鹅黄,初开微黄,如新鹅儿,平头。后渐白,不甚大。太平楼阁,千叶。
以上黄类。

魏花,千叶,肉红,略有粉梢。出魏丞相仁溥之家,树高不过四尺,花高五六寸,阔三四寸。叶至七百馀钱,思公尝曰:人谓牡丹花王,今姚花真可为王,魏乃后也。一名宝楼台。
石榴红,千叶楼子,类王家红。曹县状元红,成树,宜阴。
映日红,细瓣,宜阳。
王家大红,红而长尖,微曲,宜阳。
大红西瓜瓤,宜阳。
大红舞青猊,胎微短,花微小。中出五青瓣,宜阴。七宝冠,难开。又名七宝旋心。
醉胭脂,茎长,每开,头垂下。宜阳。
大叶桃红,宜阴。
殿春芳,开迟。
美人红
莲蕊红,瓣似莲花。
翠红妆,难开,宜阴。
陈州红
朱砂红,花叶甚鲜,向日视之,如猩血,宜阴。
锦袍红,古名潜溪,绯深红,比宝楼台微小而鲜。粗树高五六尺,但枝弱。开时须以杖扶,恐为风雨所折,枝叶疏阔,枣芽小弯。
皱叶桃红,叶圆而皱,难开,宜阴。
桃红西瓜瓤,胎红而长,宜阳。
以上俱千叶楼子。

大红剪绒,千叶,并头,其瓣如剪。
羊血红,易开。
锦袍红
石家红,叶稀,不甚紧。
寿春红,瘦小。宜阳。
彩霞红
海天霞,大如盘。宜阳。
以上俱千叶平头。

小叶大红,千叶,难开。
鹤翎红
醉仙桃,外白内红,难开。宜阴。
梅红,平头,深桃红。
西子红,圆如毬,宜阴。
粗叶寿安红,肉红,中有黄蕊,花出寿安县,锦屏山细叶者尤佳。
丹州延州红
海云红,色如霞。
桃红线
桃红凤头,花高大。
献来红,花大浅红,敛瓣如撮,颜色鲜明,树高三四尺。叶团张仆射居,洛人有献者,故名。
祥云红,浅红花,妖艳多态。而花叶最多,如朵云状。浅娇红,大桃红,外瓣微红而深,娇径过五寸,叶似粗叶,寿安颇捲皱葱,绿色。
娇红楼台,浅桃红,宜阴。
轻罗红
浅红娇,娇红,叶绿可爱,开最早。
花红绣毬,细瓣开,圆如毬。
花红,平头,银红色。
银红毬,外白内红色,极娇,圆如毬。
醉娇红,微红。
出茎桃红,大尺馀,其茎长二尺。
西子开,圆如毬,宜阴。
以上俱千叶。

大红绣毬,花类王家红,叶微小。
罂粟红茜,花鲜。粗开,瓣合拢,深檀心。叶如西施而尖长。花中之烜焕者。
寿安红,平头黄心,叶粗细二种,粗者香。
綎红,单叶,深红。张仆射齐贤,自青州以骆驼驮其种,遂传洛中。因色类腰带綎,故名。亦名青州红。
胜綎红,树高二尺,叶尖长,花红赤,焕然五叶。
鹤翎红,多瓣,花末白而本肉红。如鸿鹄羽毛,细叶。莲花萼,多叶,红花青趺三重,如莲萼。
一尺红,深红,颇近紫花,面大几尺。
文公红,出西京潞公园,亦花之丽者。
迎日红,醉西施同类。深红,开最早,妖丽夺目。
彩霞,其色光丽,烂然如霞。
梅红,楼子。
娇红,色如魏红,不甚大。
绍兴春,祥云子花也,花尤富。大者径尺,绍兴中,始传金腰楼、玉腰楼,皆粉红花。而起楼子,黄白间之,如金玉色,与胭脂同类。
政和春,浅粉红。花有丝头,政和中始出。
叠罗,中间琐碎,如叠罗纹。
胜叠罗,差大于叠罗。
瑞露蝉,亦粉红。花中抽碧心,如合蝉状。
乾花,分蝉旋转,其花亦大。
大千叶,小千叶,皆粉红花之杰者。大千叶无碎花,小千叶则叶萼琐碎。
桃红西番头,难开,宜阴。
四面镜,有旋叶。
以上红类。

庆天香,千叶楼子。高五六寸,香而清。初开单叶,五七年,则千叶矣。年远者,树高八九尺。
肉西,千叶楼子。
水红毬,千叶,丛生,宜阴。
合欢花,一茎两朵。
观音面,开紧不甚大,丛生,宜阴。
粉娥娇,大淡粉红,花如碗大。开盛者,饱满如馒头样。中外一色,惟瓣根微有深红。叶与树如天香,高四五尺。诸花开后方开,清香耐久。
以上俱千叶。

醉杨妃二种,一千叶楼子,宜阳。名醉春容。一平头极大,不耐日色。
赤玉盘,千叶平头,外白内红,宜阴。
回回粉,西施细瓣楼子,外红内粉红。
醉西施粉,白花,中间红晕,状酡颜。
西天香,开早,初甚娇,三四日则白矣。
百叶仙人
以上粉红类。

玉芙蓉,千叶楼子,成树,宜阴。
素鸾娇,宜阴。
绿边白,每瓣上有绿色。
玉重楼,宜阴。
羊脂玉,大瓣。
白舞青猊,中出五青瓣。
醉玉楼
以上俱千叶楼子。

白剪绒,千叶平头,瓣上如锯齿,又名白缨络,难开。玉盘盂,大瓣。
莲香白,瓣如莲花,香亦如之。
以上俱千叶平头。

粉西施,千叶,甚大,宜阴。
玉楼春,多雨盛开,类玉蒸饼,而高有楼子之状。万卷书,花瓣皆卷筒,又名波斯头,又名玉玲珑。一种千叶桃红,亦同名。
无瑕玉
水晶毬
庆天香
玉天仙
素鸾
玉仙妆
檀心玉凤,瓣中有深檀色。
玉绣毬
青心白,心青。
伏家白
凤尾白
金丝白
迟来白
平头白,盛者大尺许,难开,宜阴。
紫玉白,瓣中有红丝纹,大尺许。
以上俱千叶。

醉春容,色似玉芙蓉,开头差小。
玉板白,单叶,长如拍板色,如玉深檀心。
玉楼子,白花起楼,高标逸韵,自是风尘外物。
刘师哥白,花带微红,多至数百,叶纤妍可爱。
玉覆盆,一名玉炊,饼圆头白华。
碧花,正一品,花浅碧,而开最晚,一名欧碧。
玉碗白,单叶,花大如碗。玉天香,单叶,大白。深黄蕊,开径一尺,虽无千叶,而丰韵异常。
一百五,多叶,白花。大如碗瓣,长三寸许。黄蕊,深檀心。枝叶高大,亦如天香。而叶大尖长,洛花以谷雨为开候。而此花常至一百五日开,最先,亦名灯笼。
以上白类。

海云红,千叶楼子。
西紫,深紫,中有黄蕊。树生枯燥,古铁色叶,尖长。九月内枣芽,鲜明红润,剪其叶,远望若珊瑚然。
即墨子,色类墨葵。
丁香紫
茄花紫,又名藕丝。
紫姑仙,大瓣。
淡藕丝,如吴中所染藕色。绿胎紫茎,花瓣中一浅红丝相界,宜阴。
以上俱千叶楼子。

左花,千叶。紫花,出民左氏家。叶密齐如截,亦谓之平头紫。
紫舞青猊,中出五青瓣。
紫楼子
瑞香紫,大瓣。
烟笼紫,色浅淡。
徐家紫,花大。紫罗袍,又名茄色楼。
紫重楼,难开。
紫红芳
平头紫,大径尺,一名真紫。
以上俱千叶。

紫金荷,花大盘而紫赤色。五六瓣中,有黄蕊,花平如荷叶状,开时侧立翩然。
鹿胎,多叶,紫花,有白点,如鹿胎。
紫绣毬,一名新紫花,魏花之别品也。花如绣毬状,亦有起楼者,为天彭紫花之冠。
乾道紫,色稍淡,而晕红。
泼墨紫,新紫花之子也。单叶,深黑如墨。
葛巾紫,花圆正而富丽,如世人所戴葛巾状。
福严紫,重叶,紫花叶少,如紫绣毬。谓之旧紫。
朝天紫,色正紫,如金紫夫人之服色。今作子非也。三学士
锦团绿,树高二尺,乱生成。丛叶齐小短厚,如宝楼台。花千叶,粉紫色。合纽如撮瓣,细纹多媚,而欠香根旁,易生。古名波斯,又名狮子头、滚绣毬。
包金紫,花大而深紫。鲜粗一枝,仅十四五瓣。中有黄蕊,大红如核桃,又似僧持铜击。子树高三四尺,叶髣髴天,香而圆。多叶紫,深紫花,止七八瓣。中有大黄蕊,树高四五尺,花大如碗,叶尖长。紫云芳,大紫。千叶楼子,叶髣髴天,香虽不及宝楼台,而紫容深迥,自是一样清致。耐久,而欠清香。
蓬莱相公
以上紫类。

青心,黄花。原一本或正圆如毬,或层起成楼子,亦异品也。
状元红,重叶,深红花。其色与綎红潜绯相类。天姿富贵,天彭人以冠花品。
金花状元红,大瓣平头,微紫。每瓣上有黄须,宜阳。金丝大红,平头,不甚大。瓣上有金丝毫,一名金线红。胭脂楼,深浅相间,如胭脂染成。重叠累萼,状如楼观倒晕。檀心多叶,红花凡花近萼色深,至末渐浅,此花自外深色,近萼反浅白。而深檀点其心,尤可爱。九蕊珍珠红,千叶,红花。叶上有一点,白如珠。叶密蹙,其蕊九丛。
添色红,多叶,花始开,色白。次日渐红。至落,乃类深红。此造化之尤巧者。
双头红,并蒂骈萼,色尤鲜明。养之得地,则岁岁皆双。此花之绝异者也。
鹿胎红,鹤翎红子花也。色微带黄,上有白点,如鹿胎,极化工之妙。
潜溪绯,千叶,绯花。出潜溪寺。本紫花忽于丛中,特出绯者一二朵,明年移在他枝,洛阳谓之转枝花。一捻红,多叶,浅红。叶杪深红一点,如人以二指捻之,旧传贵妃匀面,馀脂印花上。来岁花开,上有指印红迹,帝命今名。
富贵红,花叶圆正而厚,色若新染。他花皆卸,独此抱枝而槁,亦花之异者。
桃红舞青猊,千叶楼子,中五青瓣,一名睡绿蝉。宜阳玉兔,天香青红胎。其花粉色,银红二种。一早开,头微小。一晚开,头极大。中出二瓣,如兔耳。
萼绿华,千叶楼子,大瓣。群花卸后,始开。每瓣上有绿色,一名佛顶青。一名鸭蛋青。一名绿蝴蝶,得自永宁王宫中。
叶底紫,千叶,其色如墨,亦谓墨紫。花在丛中,旁必生一大枝,引叶覆其上,其开比他花,可延十日。岂造物者亦惜之耶。唐末有中官,为观军容者,花出其家,亦谓之军容紫。
腰金紫,千叶,腰有黄须一团。
驼褐裘,千叶楼子,大瓣,色类褐衣,宜阴。
蜜娇树,如樗,高三四尺,叶尖长,颇阔厚。花五瓣,色如蜜。蜡中有蕊,根檀心。
以上间色。

大凡红白者多香,紫者香烈而欠清。楼子高,千叶多者,其叶尖岐,多而圆厚红者,叶深绿紫者,叶黑绿惟白花与淡红者,略同。此花须殷勤照管,酌量浇灌。仔细培养。花若开盛,主人必有大喜。忌栽宅内天井中。移牡丹宜秋分后,如天气尚热,或遇阴雨,九月亦可。须全根宽掘,以渐至近,勿损细根。将宿土洗净,再用酒洗。每窠用熟粪土一斗,白蔹末一斤,拌匀再下,小麦数十粒于窠底。然后植于窠中,以细土覆满,将牡丹提与地平,使其根直,易生土须。与干上旧痕平,不可太低太高。勿筑实,勿脚踏,随以河水,或雨水浇之,窠满即止。待土微乾,略添细土覆盖。过三四日,再浇封。培根土宜成小堆,以手拍实,免风入吹坏花根。每本约离三尺,使叶相接,而枝不相擦。风通气透,而日色不入。乃佳不可太密,防枝相磨,致损花芽,不可太稀,恐日晒土热,致伤嫩根。小雪前后,用草荐遮障,勿使透风。若欲远移,将根用水洗净,取红淤土,罗细末趁湿,匀粘花根,随用软绵花,自细根尖缠至老根,再用麻纰缠定,以水洒之枝上。芽用香油纸,或矾绵纸包扎,笼住不得损动,即万里可致也。或曰:中秋为牡丹,生日移栽,必旺。
分花拣长成大颗茂盛者,一丛七八枝或十数枝,持作一把,摔去土,细视有根者,劈开。或一二枝,或三四枝作一窠。用轻粉加硫黄少许,碾为末,和黄土成泥,将根上劈破处擦匀,方置窠内,栽如前法。
种花六月中,看枝间角微开露,见黑子。收置向风处,晒一日,以湿土拌,收瓦器中。至秋分前后三五日,择善地,调畦土,要极细畦中。满浇水,候乾以水,试子择其沈者,用细土拌白蔹末,种之。隔五寸一枚,下子毕上,加细土一寸,冬时盖以落叶。来春二月内,用水浇。常令润湿。三月生苗,最宜爱护。六月中,以箔遮日,勿致晒损。夜则露之至。次年八月移栽。若待角乾,收子出者甚少,即出,亦不旺。以子乾而津脉少耳。
花不接不佳。接花须秋社后,重阳前。过此不宜。将单叶花本,如指大者,离地二三寸许,斜削一半,取千叶牡丹新嫩旺条,亦用利刀,斜削一半,上留二三眼,贴于小牡丹削处,合如一株。麻纰紧扎,泥封严密。两瓦合之,壅以软土,罩以蒻叶,勿令见风日。向南留一小户,以达气至来春惊蛰。后去瓦土,随以草荐围之,仍树棘数枝,以禦霜。茂者当年有花,是谓贴接。或将小牡丹新苗旺盛者,离地二三寸,用利刀截断,以尖刀劐一小口,取上品牡丹,枝上有一二芽者,截二三寸,长一段,两边斜削,插于劐处。比量吻合麻纰,扎紧细湿,土壅高一尺,瓦盆盖顶。待二七开视,茂者其芽红白,鲜丽,长及一寸。此极旺者。若未发,再培之。三七开看,活者即发,否则腐毙。活者仍用土培,盆合至春分,去土,恐有烈风,仍用盆盖,时常捡点。至三月中,方放开,全见风日。又恐茂者长高,被风吹折,仍以草罩罩之,接头枝如及时,截取者藏新篓,润土十馀日,行数百里,亦可接活。立春若是子日,茄根上接之,不出一月,花即烂漫。二三月间,取芍药根,大如萝卜者,削尖如马耳,将牡丹枝劈开,如燕尾,插下缚紧,以肥泥培之,即活。当年有花,一二年,牡丹生根,割去芍药根,成真牡丹矣。又椿树接者,高丈馀,可于楼上赏玩。唐人所谓楼子牡丹也。
牡丹一接便活者,逐年有花。若初接不活,削去再接,只当年有花。
浇花,寻常浇灌,或日未出,或夜既静,最要有常。正月一次,须天气和暖,如冻未解,切不可浇。二月三次,三月五次,四月花开,不必浇,浇则花开不齐,如有雨,任之,亦不宜聚水于根傍。花卸后,宜养花,一日一次。十馀日后,暂止。视该浇方,浇六月暑中。忌浇,恐损其根须。来春花不茂,虽旱,亦不浇。七月后,七八日一浇,八月剪枯枝并叶,上炕土。五六日一浇,九月三五日一浇,浇频,恐发秋叶,来春不茂。如天气寒,则浇更宜稀。此时枝上橐芽渐出。可见浇灌之功也。十月十一月一次或二次,须天气和暖、日上时方浇,适可即止,勿伤水。或以宰猪汤连馀垢,候冷透浇一二次,则肥壮宜花。十二月地冻,不可浇。春閒开冻时,去炕土浇时,缓缓为妙,不可湿其干。雨水河水为上,甜水次之,咸水不宜,最忌大粪。
凡打搯牡丹,在花卸后。五月閒,止留当顶一芽,傍枝馀朵,摘去则花大欲。存二枝,留二红芽,存三枝留三红芽。其馀尽用竹针挑去,芽上二层叶。枝为花棚,芽下护枝。名花床养,命护胎,尤宜爱惜。花自有红芽,至开时,正十个月。故曰:花胎培养,常在八九月时。隔二年一次,取角屑、硫黄,碾如面,拌细土粉,挑动花根,壅入土一寸。外用土培,约高二三寸,地气既煖,入春渐有花蕾,多则惧分,其脉俟如弹子大。时捻之不实者,摘去,止留中心大者二三朵。气聚则花肥,开时甚大,色亦鲜艳。开时必用高幕遮日,则耐久。花才落便剪其蒂,恐结子,则夺来春之气。剪勿太长,恐损花芽。伏中仍要遮护。花芽勿令晒损,候日不甚炎,方撤去。八月望后,剪去叶,留梗寸许,存其津脉,不上溢。以养橐芽。其花棚花床,慎不可剪。九月初,培以细土,使下另生芽。冬至北面竖草,荐以障风寒。冬至日,研钟乳粉,和硫黄少许,置根下土中。不茂者亦茂,每搯一枝,须用泥封纸固。否则久必成孔,蜂入水灌,连身皆枯,慎之。
牡丹根甜,多引虫食。栽时,置白蔹末于根下,虫不敢近。花开渐小,由蠹虫害之。寻其穴,针以硫黄末。其旁枝叶,有小孔,乃虫所藏处。或针入硫黄,或以百部塞之,则虫死,而花复盛。又有一种小蜂,能蛀枝梗。秋冬即藏枝梗中。又有红色蠹虫,能蛀木心。寻其穴,填硫黄末。或杉木钉,钉之花生。白蚁以真麻油,从有孔处浇之,则蚁死,而花愈茂。又法于秋冬叶落时,看有穴,枯枝折开,捉尽其虫,亦妙。又五月五日,用好明雄黄研细,水调,每根下浇一小钟,不生虫桂。及乌贼鱼骨刺入,花梗必死。又最忌麝香,桐油,生漆。一著其气味,即时萎落。汴中种花者,园旁种辟麝数株。枝叶类冬青花,时辟麝。正发新叶,气味臭辣,能辟麝。凡花为麝伤,焚艾及雄黄末,上风薰之,能解其毒。忌用热手摩抚,摇撼,忌栽木斛,不耐久。花旁勿令长草夺土脉,不可踏实,地气不升。初开时,勿令秽人僧尼,及有体气者采折,使花不茂。
变花周日用曰:愚闻熟地栯生菜兰。持硫黄末,筛于其上,盆覆之,即时可待。用以变白牡丹为五色,皆以沃其根。紫草汁则变紫红花,汁则变红。又根下放白朮末,诸般颜色,皆变腰金。又白花初开,用笔蘸白矾水描过,待乾以螣黄和粉调淡黄色,描之即成黄牡丹。恐为雨湿,再描清矾水一次。
花宜就观,不可轻剪。欲剪亦须短其枝,庶不伤干。又须急剪,庶不伤根。既剪,旋以蜡封其枝,剪下花。先烧断处,亦以蜡封。其蒂置瓶中,可供数日玩,或养以蜂蜜。芍药亦然。如已萎者,剪去下截烂处,用竹架之水缸中,尽浸枝梗一夕,复鲜。若欲寄远,蜡封后,每朵裹以菜叶,安竹笼中,勿致摇动,马上急递,可致数百里。牡丹花煎法,与玉兰同,可食,可蜜浸。

秋牡丹

秋牡丹,《草本》:遍地蔓延,叶似牡丹差小,花似菊之紫鹤翎,黄心。秋色寂寥,花閒植数枝,足壮秋容。分种易活,肥土为佳。
《本草纲目》牡丹释名
李时珍曰: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唐人谓之木芍药,以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欧阳修花谱所载,凡三十馀种,其名或以地,或以人,或以色,或以异,详见本书。
集解

《别录》曰:牡丹,生巴郡山谷及汉中。二月八月,采根阴乾。
陶弘景曰:今东閒亦有,色赤者为好。
苏恭曰:生汉中、剑南。苗似羊桃,夏生白花,秋实圆绿,冬实赤色,凌冬不凋。根似芍药,肉白皮丹。土人谓之百两金。长安谓之吴牡丹者,是真也。今俗用者,异于此,别有臊气也。
苏颂曰:今出合州者佳。和州、宣州者,并良。白者补,赤者利。
《大明》曰:此便是牡丹花根也。巴蜀渝合州者上,海盐者次之。
苏颂曰:今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但花有黄、紫、红、白数色。此当是山牡丹。其茎梗枯燥,黑白色。二月于梗上生苗叶,三月开花。其花叶与人家所种者相似,但花瓣止五六叶尔。五月结子,黑色,如鸡头子大。根黄白色,可长五七寸,大如笔管。近世人多贵重,欲其花之诡异,皆秋冬移接,培以壤土。至春盛开,其状百变,故其根性,殊失本真,药中不可用此,绝无力也。寇宗奭曰:牡丹花,亦有绯者,深碧色者,惟山中单叶花红者,根皮入药,为佳。市人或以枝梗皮充之,尤谬。李时珍曰:牡丹惟取红白、单瓣者入药,其千叶异品,皆人巧所致,气味不纯,不可用。《花谱》载:丹州、延州以西及褒斜道中,最多。与荆棘无异,土人取以为薪,其根入药,尤妙。凡栽花者,根下著白蔹末,辟虫穴中,点硫黄杀蠹。以乌贼骨针其树,必枯。此物性亦不可不知也。
根皮修治

雷敩曰:凡采得根,日乾,以铜刀劈破,去骨剉如大豆许,用酒拌蒸从。已至未日,乾用。
气味

辛寒无毒。
《别录》曰:苦微寒。
吴普曰:神农岐伯辛雷公苦,无毒。桐君苦,有毒。王好古曰:气寒味苦辛,阴中微阳,入手厥阴、足少阴经。
徐之才曰:畏贝母,大黄兔丝子。
《大明》曰:忌蒜、胡荽、伏砒。
主治

《本经》曰:寒热、中风,瘛疭、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别录》曰: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癞疾。
吴普曰:久服,轻身益寿。
甄权曰:治冷气,散诸痛,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痛。《大明》曰:通关腠,血脉,排脓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治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张元素曰:治神志不足,无汗之骨蒸,衄血,吐血。李时珍曰: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发明

张元素曰:牡丹乃天地之精,为群花之首。叶为阳发生也。花为阴成实也。丹者,赤色,火也。故能泻阴胞中之火。四物汤加之,治妇人骨蒸。
又曰:牡丹,皮入手厥阴,足少阴。故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入足少阴,手少阳,故治有汗之骨蒸。神不足者,手少阴。志不足者,足少阴。故仲景肾气丸,用之治神志不足也。又能治肠胃积血,及吐血、衄血,必用之药,故犀角、地黄汤用之。
李杲曰:心虚,肠胃积热,心火炽,其心气不足者,以牡丹皮为君。
李时珍曰:牡丹皮,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盖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古方惟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肾气丸,用之后人,乃专以黄檗,治相火。不知牡丹之功,更胜也。此乃千载秘奥,人所不知。今为拈出。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
附方

㿗疝偏坠,气胀,不能动者,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酒服二钱,甚效。〈千金方〉
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两,乾漆烧烟尽半两,水二钟,煎一钟服。〈诸證辨疑〉
伤损瘀血,牡丹皮二两,䖟虫二十一枚,熬过同,捣末。每旦温酒服,方寸匕血,当化为水下。〈广利方〉
金疮内漏,牡丹皮为末,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也。〈千金方〉
下部生疮,已决洞者,牡丹末,汤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方〉
解中蛊毒,牡丹根捣末,服一钱匕,日三服。〈外台秘要〉
附录鼠姑

《别录》曰:味苦平,无毒。主欬逆,上气寒热,鼠痿、恶疮,邪气。一名生丹水。陶弘景曰:今人不识,而牡丹一名鼠姑,鼠妇,亦名鼠姑,未知孰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