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子点评】第71辑:“群英诗会”第124辑词部作品选评

 杏坛归客 2022-04-03

图片

周文彰题

“群英诗会”第124辑词部作品选评

图片

扬州慢·烟花瘦西湖

范诗银 

      柳试鹅黄,琼张朵小,兰桃争报春程。赏红桥嵌绿,过妩屿藏青。度牙板、波分楚带,扇摇吴水,越将淮兵。惜东坡、颌抵平山,茶冷扬城。

      二分明月,照无眠、往事当惊。掬波上流光,轻烟如幻,谁个痴情?梦里湖光诗眼,皆应寄、一桨云声。看天边风起,悠然歌自心生。

英子点评:

      《扬州慢》为宋·姜夔所创制。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其词曰:“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范诗银先生于2012年初到扬州,以同调同韵的形式写下了一组三联章,此为第三章。词以“春程”为中心,描绘了一幅烟花烂漫的三月春景,表现了如梦如幻的西湖情韵。上片着重通过江南特有的景物表现扬州绚丽多姿的春景,色彩鲜明。诗人巧用典故将扬州的地理位置及历史人文内涵再现出来,充分显示了扬州的文化底蕴,尤以诗情洋溢的扬州太守东坡对此地的感情为要。东坡曾作《西江月·平山堂》道出对恩师——扬州太守欧阳修的缅怀之情。下片以景过渡,巧化诗典,着力描写如梦如幻的湖光美景带来的诗意。唐·徐凝《忆扬州》有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过片“二分明月”当指扬州之月了。古今明月照无眠,相看几多往事,回首勘惊,且随波上流光逝去也。作者着一“掬”字,无形之“流光”顿时有形于掌间。在明月的回眸中,在逝去的岁月中,瘦西湖依然是那么如烟似幻,如此美景,谁个痴情?想必东坡是也,想必杜牧、姜夔是也,想必今天到此观湖的诗人是也。正可谓“梦里湖光山色,眼中诗情画意”,都随着桨声在瘦西湖荡漾开去,直至云外。瘦西湖,自古以来就是诗人的一个梦,就是一首诗,且把诗情寄予天边,悠然而歌吧。如果说姜夔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那么范词的“梦里湖光诗眼,皆应寄、一桨云声。看天边风起,悠然歌自心生”则是正面表现诗意的盎然与心境的自在。风景依旧,而时代环境不同,观景人的感受自然不同。

      全词集描景与用典于一体,表现了扬州迷人的烟花之景及深厚的历史内蕴、人文诗情,语言清新而典雅,含蓄入味。

图片

醉花间·春种

许娟(湖北)

      桃枝绿。李枝绿。畦陌新梳沐。闲鸟自飞鸣,春野扬芳馥。

      锵锵荷锄曲。落落花低簌。潜入谷人怀,寄语三秋粟。

英子点评:

      从内容上看,这首小令展现了春种时节的盎然景致以及对丰收景象的期望,语言清新自然,语调活泼有致,尤以“潜入谷人怀”趣味横生,是为一赞。

      我们知道,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作词先要选择词调。张炎《词源》卷下“杨守斋作词五要”中指出,第一要择腔,第二要择律,第三要填词按谱,第四要随律押韵,第五要立新意。这五个要素既概括了填词创作的基本规律,又为学词者指明必须遵循的途径,深为后世所称道。杨守斋曰:“第一要择腔。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飒,《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每个腔调都表现一定的声情。作词择调,主要就是选择声情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切合的腔调,使声词相从,取得声情与文情一致。这样的词才可仿到声文并茂——这是填词择调必须首先注意的。否则望文生义,就会出现形式与内容乖离的毛病,甚至南辕北辙,闹出笑话。例如,《贺新郎》是表达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的,与“燕尔新婚”风马牛不相及。如果一见“新郎”二字,就当作庆贺新婚的词调而加以滥用就错了。又如《寿楼春》,也不能因为其中有一个“寿”字,就认为是用以祝寿的词调,实际上恰恰相反,它的腔调是悲哀的。五代毛文锡是《花间集》的作者之一,许娟选择了《醉花间》这一词牌,而《醉花间》主要是表达缠绵悱恻的情感的,与所要表达的情感基调有些不合,虽然今人填词基本上忽略了词与音乐的关系,内容与词牌的选择已经大大放开,甚至无需顾及声情要素,但有时还是注意为好,毕竟我们用的是古人创制的词牌。

      从体式运用看,醉花间,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今人任半塘《教坊记笺订》云:“以'醉’字相次,可能皆为酒筵间之令曲。”花间,即花丛中。唐韦庄《菩萨蛮》词:“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调名本意即咏醉酒于花丛中。此词调以毛文锡《醉花间·深相忆》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段五句三仄韵、一叠韵,后段四句三仄韵。作者采用的正是毛词正体,然而忽略了“醉花间”写法上需要注意的一点,表现在前三句。五代毛文锡《醉花间·深相忆》云:“深相忆。莫相忆。相忆情难极。银汉是红墙,一带遥相隔。  金盘珠露滴。两岸榆花白。风摇玉佩清,今夕为何夕?”其变体《醉花间·休相问》云:“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  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两阕词的第三句均以一、二句叠词“相忆”“相问”起句。《醉花间·春种》之开拍“桃枝绿。李枝绿。畦陌新梳沐”显然与毛词写法有所出入,当注意。

图片

南歌子·又登南岭

雪地拿铁

      春入南山岭,云开幽谷心。伊人曾笑路难寻。倩影渐消红浅、杏花林。

      曲径沿溪思,流波发玉音。左前依约露花簪。紧步追时千里、走于今。

英子点评:

      这首词在用语和句式上处理得较好。开拍两句和过片两句的对仗工稳而不失灵动错落,“春入南山岭,云开幽谷心”“曲径沿溪思,流波发玉音”皆以拟人手法摹景状物,不仅形象可感,而且将人之情感恰如其分地融入景中,在物我陶然之间,自然有“伊人曾笑路难寻。倩影渐消红浅、杏花林”“左前依约露花簪。紧步追时千里、走于今”这些人物活动的生趣,画面自出,给人带入之感。

临江仙·春山读吟

雪地拿铁

      阅古闻香知山重,帘开三径春晖。当年明月待晨归。水清花易落,天净鸟清啼。

      迹慕青山云飘逸,桥边龙柏凉思。溪红相映鬓霜时。闭门忽自笑,把卷犹嫌迟。

英子点评:

      这首词在描绘春山景致的同时,自然将理趣融入了景物描写之中,最为可赏。上片尤好,议论开拍,由“阅”而“闻”到“知”,层层递进,“帘开三径春晖”即展开春山画卷矣。“当年明月待晨归”时空交错,想那“当年明月”落入西山之时,晨晖笼罩着春山。作者着一“待”字,不仅将事物人格化,而且将画面定格,具有历史的穿透力。歇拍“水清花易落,天净鸟清啼”寓理于物,意蕴耐品。相较上片而言,下片逊色许多,尤其过片显得生硬,结拍稍好,但无法与上片结相比,有些“虎头蛇尾”之感,甚为遗憾。

图片

评 者 简 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倾心诗词创作与评论,创办《英子评诗》公众平台。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

图片

《英子评诗》微刊第451期

撰稿、编审、制作:英子

       “英子评诗”公众号设置英子评诗、英子说诗、英子视点、诗词漫谈、论坛撷英、名家风采、诗家风采、词家风采、诗词人物、琼苑新声、嘤鸣酬赠、群英诗会、群英点评等栏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