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不是血管,穴位是普通空隙空腔,古籍的一堆证据

 尚晓陽 2022-04-03

图片

总结

图片

一、穴位的定义

  1. 穴位是一些【孔窍、孔穴】。

    假如身体是一座山,穴位就是山洞。

    可以针刺抽水(关节积液)。可以艾灸加强水分吸收、蒸发。

  2. 有的穴位,明确说是在【凹陷】处,会【聚水】。

    比如现代的关节积液,盆腔积液。

    穴位里聚集的,

    还有脂肪、油脂,也就是中医的【卫气】

  3. 取穴的时候,犊鼻穴、上关等穴位,要弯曲关节才能出现凹陷。

  4. 穴位里的物质

    就是水分、科学已知的营养成分。

  5. 有的穴位刚好有动脉经过,有的没有。

二、穴位里的物质

  1. 用现代营养学来说,主要是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及一些微量元素。

  2. 中医里,穴位里的物质叫营卫气、津液。

    营卫气来源于食物、谷气。也就在现代营养学的范畴中。

    津液也就是组织液,水分,油脂。

三、经络的流通

  1. 穴位也叫腧穴。输、俞、腧通用。都是指输出。

  2. 穴位就像不同的湖泊,湖泊之间的河流就是经络。

    有一些与天地共同的规律。

    比如冬天河水干涸,夏天水满溢。

    白天天上气多蒸发成云,晚上地面水气多有雾露。

    夏天皮肤表面水分多。冬天皮肤水少尿多。

  3. 经络就像古代治水的水道,分成十二经络,如果运动、营养过剩、水肿,就更不一定受经络拘束,以其他线路流动,就是奇经八脉。

    所以经络又类比于古代的十二条大河,也叫十二经水。

经典出处举例

一、《汉书·艺文志》中首次出现:“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

注解:血脉和经络是不同的概念,才会并列、分开来说

二、《灵枢》

刺上关者,呿不能欠,刺下关者,欠不能呿。

刺犊鼻者,屈不能伸,刺两关者,伸不能屈。

注解:

图片

上关穴要张嘴,才会出现明显凹陷。

下关穴要闭嘴,才会出现明显凹陷。

犊鼻穴要弯曲膝盖,才会出现凹陷

图片

三、《内经》

帝曰:善。愿闻溪谷之会也。

岐伯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注解:一些穴位以溪(水),(山)谷来命名。

比如后溪,合谷,都是在一些关节处。

这些穴位,就是流行【气】的地方。

气有时是水蒸气,有时是液态水。也有脂肪、油气,就像天热皮肤冒油。

四、《气穴论》

岐伯再拜而起曰:臣请言之,脏俞五十穴,腑俞七十二穴,水俞五十七穴,热俞五十九穴。

注解:

水俞,热俞,

中医常说的腧穴,俞穴,

《灵枢-本输》,皆为输出。

血液是流动不休的,能够存下来的,是输出到了一些空隙、空腔。

就像胖子,肚皮下面可以撑开,留存有很多脂肪。

五、水俞在诸分,热俞在气穴,寒热俞在两骸。

注解:

水输出到一些穴位。

有的穴位在分肉之间,也就是肌肉丛中。

就像有树林(肌肉丰富饱满)的土地,有保养水分的作用。

没有树木的土地,土地少水。

所以把分肉的一些部位也作为穴位来调理气血平衡。

一些穴位,容易有热气聚集。

六、《内经》

帝曰:水腧五十七处者,是何主也?

歧伯曰:肾腧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腧也。伏兔上两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左右各一行行五者,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皆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

岐伯曰: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

注解:水分输出的穴位有57处。一般在相对低洼、阴暗的部位。

头上的穴位,是热气、蒸汽、油气更多的地方。

就像热天皮肤、头皮出油。

七、《内经》

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图片

注:年轻人的肌肉组织饱满,光滑流利,气的通道就在这样的空隙之中。

年轻人的气道通畅,节律就跟天地一致,白天清醒,晚上按时入眠。

老人肌肉枯萎,就像皮包骨一样,皮下物质的流通不连续,没有足够的推动力,或者局部流动阻塞【气道涩】。

八、黄帝曰:刺之有道乎?岐伯答曰: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即皮肤痛;补泻反,则病益笃。中筋则筋缓,邪气不出,与其真相搏乱而不去,反还内着。用针不审,以顺为逆也。

注解:针刺穴位,可操作空间大,就像小小的针,在街巷中游行,不怕撞到墙上、剐蹭到什么地方。

九、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注:人体的肌肉间隙,组织间隙,通着毛孔、汗孔。

因为压迫、用力、天热等原因,出汗过多,就会【偏枯】。就像树木没有水,逐渐枯萎。

可见从内经出土的大约秦汉,到清朝,至少都有人,对经络的认识,都知道跟血管的明显区别

十、《灵枢》

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

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

注:技术粗糙的医生,治疗依据的是表面的形体,有症状了才治。

上医依据的是气机。

气机的变化,离不开人体关节、穴位、空腔的空隙。

空隙的机制,像空气一样清净,空中又有水蒸气、油气等细微物质。

十一、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 马莳曰,此言节之所交,正神之所出入,此其为要之当知也。凡节之所交,计三百六十五会,实经络渗灌诸节者也】

注:不同的节律,气有不同的汇合部位。

比如,

不同的地域,时间,都有不同的气压。

冬天、气压高的时候,液化多。气下沉在下腹部

夏天、气压低的时候,气化多,气上升在心肺部,皮肤表面。

点击链接:用广东气象台数据,从中医阴阳五行,看日月重力引力的潮汐

十二、《灵枢》

肺出于少商……溜于鱼际……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

心出于中冲……入于曲泽,曲泽,肘内廉下陷者之中

肝出于大敦……溜于行间……注于太冲,太冲,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

注:灵枢经在定义经络时,基本每条经都有凹陷的穴位

十三、《难经》

二十七难曰∶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何也?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跷,有阴跷,有冲,有督,有任,有带之脉。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
    经有十二,络有十五,凡二十七气,相随上下,何独不拘于经也?然∶圣人图设沟渠,通利水道,以备不然。天雨降下,沟渠溢满,当此之时, 霈妄作,圣人不能复图也。此络脉满溢,诸经不能复拘也

图片

注解:

圣人像治水一样,设计了十二经络,结合人体的纹理空隙,来调节人体阴阳、气血平衡。

但是如果像极端的大洪水,水都溢出了河道,

就不能像一般体型,通过十二经络来调节了。

所以又有了奇经八脉。

十四、《灵枢-卫气失常》

黄帝曰,其肥瘦大小奈何,伯高曰,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

图片

注解:卫气也就是油气。卫气太多就会肥胖。

身体比较热,则油松软,皮肤松弛。

身体比较冷,则身体比较紧致,脂肪像冷却的猪油一样白色。

揭开中医千古奥秘,人体阳气(卫气)是什么!?不说不懂,一说就懂的常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