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知道什么时代了,为什么还有许多人把阅卷老师想象成用几句名人名言晃一晃就能搞定的“白痴”。与其记些没头没尾,没有前因后果的名人名言,不如关心下人生的基本问题。语文带你早熟,可能也是基于此吧。 愚蠢的人会把对于某个主题的各类名人名言全部聚拢在一起。然后告诉你,写作的时候贴上去,这个林老师已经强调过很多遍,这种典型的背诵默写思维是在侮辱语文,也是在打出卷者耳光。 ![]() 这里指出两个误区:一是每个人说话都是有逻辑起点的,也就是说都是有思想背景和前提条件的。《论语》里出现“仁”的地方有一百多处,“道”这个字在老子的《道德经》里面四处徘徊,可是它们在每一处出现的时候都有不同的立场和意思,如果就因为它们可能围绕某个字眼或者主题就这么生硬地搬到作文当中,贻笑大方的表述就会不断出现。二是即便关于一个问题两个思想家都有一样字眼的表述,它也未必就是一样的意思或者一样的出发点。例如克尔凯郭尔的“孤独”就和叔本华的“孤独”出发点并不一样,但是很多人一谈孤独,就把他们的句子全都倾倒进去,垃圾尚且要分类,更何况这些大哲学家。 ![]() 那我们就不储备名句素材了?并不是,是要盯着问题储备。重要的是我们要追根溯源,抓住核心的人生问题,再顺着这些问题看看下面的“众生喧哗”“百花齐放”,这样才符合我们通过语文建立人文素养的那种学习导向,而不是没头没尾的,不分前因后果的去拼贴“名句”。我们要让我们对世界的问号带着我们去学习。 ![]() 正如老师之前所说,人生问题无外乎有三方面,一是如何认识世界(认识论)的问题,二是如何处理人际边界与道德的问题(伦理学),三是如何处理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冲突问题(心灵哲学)。人生问题又缘何可能逃脱这三个大主题。 ![]() 既然有这些基本人生主题做基底,那么我们延伸下去,再开出一些小问题。 。有了这些小问题,我们再来看这些思想家是如何面对和审视它的,这个时候那些金句名言才能有轨道地传送进来,真正进入我们的思索,也真正进入我们的人生。 认识论常见的问题有哪些:知识如何产生、知识的可靠性与有限性,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时间 空间)我们认识世界依据什么逻辑(因果 整体与局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伦理学常见的问题有哪些:道德是什么,什么是善良,道德基于什么来自于什么,我们如何处理好个体与个体的人际边界问题(什么是爱,什么是理性的交流),如何处理好个体与群体(集体)的关系问题,个人如何处理自己与时代历史的关系。 心灵哲学的问题有哪些: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冲突问题。如何与自己相处的问题(如何面对孤独 恐惧 欢乐 平静)如何审视自己的生命进程(成功,失败,成长,失落。命运的必然与偶然)如何看待自己生命与内在世界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 所有思想家大多是围绕这些子话题展开自己的思想系统,也许在它们的思索过程当中就会蹦出那么几个金句,带着这些问题去理解这些名句,才是有前提,有逻辑的,可靠的。这样使用句子不仅能针对性地增加文章的厚重感,而且能真正让这些句子引导你写作的思路,更进一步,能让这些思想真正进入你真实的人生境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