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解释,摄影后期的色彩

 温故画面规划 2022-04-03

调色是有视觉逻辑的,不是根据个人喜好去调,也不是每个人审美不同调的色彩不同,更不是靠“感觉” 。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来讲:1、理解色彩 2、分析色彩 3、使用色彩

一、摄影色彩、电影色彩、设计色彩

很多人喜欢模仿电影色,当然可以模仿,但不是模仿电影的表面;详细分析一下电影色彩与摄影色彩、设计色彩

1、电影是动态的,是用90分钟讲一个故事。这里面包含了台词、表演、故事、叙事方式、音乐、镜头运用、色彩、光影等等

2、摄影是静止的,人像摄影只有人物状态、光影、色彩、构图、结构

像冯导的电影侧重面在于故事、剧情、台词;电影的故事性比较连贯,这种类型的电影比较注重故事,为了让观众非常投入的看这个故事,色彩都会整体偏向符合故事的色彩,也就是说不注重表现色彩。(摄影模仿电影色彩要有选择性,不是所有电影色彩都好)

电影有画面、台词、叙事方式、表演、配乐、镜头语言等等,能表现的地方非常多,而照片是静止的,只能靠画面去表现;电影可以整体偏色,弱化色彩的占比,摄影色彩不行,光影再不行那就毁了。

我拿几张《时尚芭莎》的“大片”来说一下色彩

这是最近时尚芭莎的片子,很多人感觉看着舒服,是因为色彩饱和度低、亮度低的色彩眼睛看着不累,会感觉视觉舒服;像黑白很多人说是经典,事实是眼睛看着不累,并不是这两张片子的色彩好,只是眼睛看这种东西不累而已,相比高饱和度、高亮度眼睛更接受。

但这两张片子没有运用色彩可言,只是单纯的偏色,从高光到亮度都偏向了一种色彩,没有给视觉满足感。表达情感不是绘画、摄影最重要的特质,摄影绘画叙事能力并不是很强,当然会有情感的表达,最重要的是视觉美,眼睛视觉的满足感。

可能很多人要为偶像辩驳,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很多人去酒店吃饭,会评价这道菜好不好吃,一道好吃的菜味道是符合人类味觉;比方说一道菜的辣度、咸淡要符合味觉的范围,不在这个合理的范围就是淡了、或太咸了;并不是越重或越清越好,而是要复合味觉的范围。

2、看电视剧会评价这个演员演得像不像;买双鞋也会评价这鞋穿着舒不舒服;各行各业都有标准,怎么到了摄影后期调色成了 “因人而异” 没有标准了呢?不是没有,是很多人不知道。

一张画面色彩视觉好不好,是根据我们人类眼睛喜欢看什么;我们眼睛的特点都是一样的;虽然每个人经历、生活环境不同,但我们始终都是人类,不管你有什么经历、多么有文化有品味,我们眼睛每天面对的大自然都是一样的,我们接受的生活经验、道德伦理都是一样的。

们生活在地球上,太阳是从上方打下来的光,这也成了我们的习惯,如果看到从下往上打的光,我们本能的反应就会产生恐惧感,所以很多鬼片,跟恐怖片会用从下往上的光来增加恐惧的氛围;不管你胆子大不大,眼睛看从下往上的光都没有从上往下的光舒服,这就是逻辑,是生活影响我们的规律。

二、调色要明白画面适合表现光影,还是色彩

一幅画面什么时候该表现色彩、什么时候不该表现色彩非常重要,如果该表现的时候没有表现给我们的视觉感就会差强人意,如果不该表现的时候表现了画蛇添足。

前段时间我分析过陈漫老师作品的色彩,因为后期不懂该表现什么色彩,影响了视觉效果,让画面很乱。我们来讲一下什么时候该用色彩、什么时候不该用。

1. 什么时候该表现色彩?先看一下画家梵高、摄影师蜷川实花的作品

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大师作品,他们都擅长用色彩表现画面,想要表现画面的装饰感就要放弃光影,这是美术史曾经讨论过的话题,也就是说想要表现画面的固有色,就要把光打平,或者说让画面尽量的没有阴影。

如果一副画面要表现画面的固有色,那就要放弃光影,也就是说没有光影的画面,或者说光影比较平的画面才合适表现色彩,大家可以结合生活仔细想一下,强光吃弱光,只要光打在一块地方非常均匀,这里才能显示物体的固有色。

2. 什么时候不该表现色彩,如果画面有比较大的光影,高光跟暗部会砸掉画面的细节,(像卡拉瓦乔、伦布朗)就算光影不是很强,固有色会损失很多不那么容易显示出来。

同时因为光源、泛光源、环境色的影响,画面会有一些光源色、泛光源色、环境色,但是这些影响不会超过光影的影响,就像萨金特的作品

3. 光影特别柔,特别弱的时候画面就会受环境色影响,因为没有强光去吃掉弱光,这时候画面就会以环境色为主,比方前段时间陈漫老师拍的作品。

就像陈凯歌导演讲的真实,真实不是说一定要是真的,而是讲的要符合逻辑,很多人说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就不真实,虽然他不是真的,但是符合逻辑;就像周星驰的电影是荒诞的无厘头的,但是电影里所有的设定都是无厘头那就是符合逻辑了,所以巩俐说自己演秋香的时候无法融入那个氛围。

一些神话剧、武侠剧,这部武侠剧里的东西都是属于那个氛围里面的东西,这就是符合逻辑。色彩要符合在这个空间的合理性、逻辑性。

三、为什么我说陈漫的后期不懂色彩

这篇相关的内容2016年至今我发过很多次,并不是陈漫 “塌房” 之后我写的;虽然我说陈漫的后期不懂色彩,但陈漫的团队还是国内顶尖水平,只是大部分后期有点拉胯,但也有高手,我看过不少好作品。

这是当时陈漫老师微博按照顺序发的作品,不是刻意挑选的;后面我找了几张日本摄影师蜷川实花的作品。

陈漫大师的作品色彩跟光影一直很矛盾。

可以看到陈漫大师的作品,有光影的时候硬强调色彩,没有光影的时候也硬光影。让色彩跟光影的关系非常矛盾。

下面对比一下日本摄影师蜷川実花的作品。解释一下:我不觉得日本这位摄影师比陈漫老师优秀,我只是说色彩比陈漫老师方面优秀,其他方面远远不如陈漫老师的作品,总体来讲陈漫老师作品比日本这位好非常多。

我们只谈色彩,不要去对比模特容貌、模特发型、妆面什么的,我们只谈色彩问题,现在很多人看后期处理能力并不是看后期,看是不是明星、是不是样片,并不是看后期能力。

很多人说我推崇的图不好看,我也觉得不行,但色彩方面非常顶级的搭配。

我们只看色彩方面,你会发现陈漫老师的作品色彩视觉有点乱,这位日本摄影师的作品色彩虽然非常多,看上去像是一个整体。

这对摄影师前期的色彩搭配要求很高,跟后期的处理也有非常大的关系;我想陈漫大师的作品色彩乱跟后期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果后期懂色彩,会去调和画面的色彩,不至于出现乱。

分析一下陈漫老师的色彩:

上面我也讲过:一张片子什么时候该表现色彩、什么时候不适合表现色彩拿到一张片子找准方向非常重要,什么时候表现光影、固有色、环境色彩,把这个方向找到了,画面的轮廓就撑住了;这个方向搞错了,那怎么调都是错的 

很显然,陈漫大师的后期,没有搞清楚这一点,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表现色彩,什么时候不该表现色彩,把画面的色彩弄乱了。很多人觉得好看,是因为明星长得漂亮,衣服、发型、道具精致,并不是看的色彩好不好。

调色要先明白色彩在这张片子里扮演了什么角色,这张片子适合表现色彩么?色彩怎么去调和,不是去模仿色彩、追色。

调色什么时候适合表现色彩是有标准的,违反了这个标准你的视觉就会不舒服,不符合逻辑了。风格是在这个标准上去创造,而不是乱搞。

就像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里陈凯歌导演讲的,演一个角色要明白这个角色在这段表演里的人物状态,她的逻辑是什么?


调色也是一样,你要明白片子表达了什么,色彩在片子里扮演了什么角色调色教程网络很多,大部分讲调色的都是告诉你:“高光偏什么色、暗部偏什么色,或者整体偏什么色。”但讲课之前会复制很多绘画的专业名词解释,什么色彩搭配、色彩情感、光源色、固有色、中长短中调、色环等等。

邻近色、对比色、固有色、这些色彩知识只是训练初级学生的一个初级标准,只是训练基础不是拿来创作的色彩知识,只是初级训练的初级标准,都不是大学二年级的成绩,只是大学一年级上学期的标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