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想要看清一个人,请他吃一顿饭就知道了。” 诚然,一个人的生活习惯,经济水平,人际交往的能力,都会在饭局上,一览无余。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的饭局,就会安排在酒店,而不是在家里。 因此说,从酒店聚餐,可以看清一个人的真实状况。 01 点菜,见实力。 一个人有没有见过世面,从他拿起菜谱的那一刻,就知道了。 多年前,我去参加朋友的饭局。我忽然被“蚂蚁上树”几个字吸引住了,很想知道这道菜,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是不好明说。 后来,我才知道,这道菜就是“粉丝和盐蛋黄、蟹黄”一起爆炒出来的,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很多酒店,会把普通的菜,起一个很特别的名字,以此来增强吸引力。如果一个人很少去酒店吃饭,一看菜名,就会有点“懵”,茫茫然,不知所措。 朋友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人点了一碗“心疼的感觉”,花了不少钱。等菜到了,才发现,这是一杯白开水,因此愤愤不平,找老板退货。 通常来说,参加饭局次数越多的人,经济水平更好一些,人脉更广一些,因此他对菜谱更熟悉。 一个有钱有势的人,不是非常喜欢吃吃喝喝,但是他无法避免各种饭局。而穷人参加饭局的机会相对少一些,即便有饭局,也多在小饭馆举行。 02 敬酒,见情商。 “无酒不成席”,大部分的饭局,都离不开酒。 我老家的习惯,就是上桌之后,首先一起喝三杯,称为“三杯通大道”,然后互相敬酒,最后一起喝一杯“满堂红”。 敬酒,一般从首席开始,到末席结束。就像古人所云:“不信且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其实,敬酒不能只照顾有钱有势的人,还应该考虑到大家的习惯,不要导致冷场了。一些坐在角落里的人,不太起眼,但是在平时的社交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比方说,一个大领导,带着秘书参加饭局,那么秘书才是办具体事情的人,你要办成事,还非得通过他不可。 聪明的人,懂得“冷庙烧香”,高看那些不起眼的人。从一次饭局上,结交到真正的朋友。
即便是喝醉了,也不能说胡话,不能有出格的举动。 那些洋相百出、趋炎附势、拼命灌酒、高谈阔论的人,显然是情商不高。 03 买单,见人品。 看过一个笑话: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吃饭。 有人吃了几口之后,假装接电话,就离开了;有人喝了几杯酒,假装醉了,开溜了;有人去上洗手间,就再也没有回来了......最后,只有一个老实人,坐在位置上,等了一会,就心不甘情不愿地拿钱买单了。 当然,大部分的人,并不差请客吃饭的那几个钱,只是不愿意花钱而已。 什么类型的饭局,采用什么办法买单,应该事先有说明。比方说,某人过生日,请大家吃饭,理应自己买单;同学聚会,最好是采用AA制。 总是混吃混喝,却从不买单的人,不管他有没有钱,都是人品很差的人。那些找机会提前离席的人,人品更差。 人品好的人,会主动买单,并且在买单的时候,很安静,不会大张旗鼓地说出来。 04 饭后,见真情。 大部分的人,在离开酒店之后,就各自回家,然后就意味着饭局彻底结束了。 其实,吃饭喝酒之后,大家用什么方式回家,有没有安全到家,是一个很值得关心的问题。 前几天,我的一个朋友,喝酒之后,坚持要骑着小三轮回家,在半路上,迷迷糊糊地停下,坐在地上休息。 幸好,有好心人路过,及时联系到朋友的家人,才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 朋友喝醉了,在家休息了两天,但是饭局上朋友,只是打电话问了情况,并没有人去家里探望,更没有人站出来为此事负责。 到酒店聚餐,其目的是联络感情,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如果放下酒杯,就把感情忘记了,就成为了陌生人,那么饭局的意义,何在? 真正讲感情的人,会考虑到大家回家的问题。开车的朋友,已经喝酒了,就要另外想办法了,不要酒驾;离家很远的人,要安排车辆接送,或者在附近的宾馆借宿;隔半个小时之后,打个电话问一问,所有的人,有没有安全到家,是否安顿妥当了,确保万无一失。 再往后,饭局上的人,都变成了朋友,在谁遇到困难的时候,还能帮一帮,就显得更有层次了。 05
千万别小看了小小的饭局,其中包含了很大的学问。吃好喝好了,感情才会更好,如果仅仅是为了热闹,想要炫耀一番,那就还是别去聚会了。 一个人在饭局上的一言一行,在饭局后的行为,就是他平时最真实的一面。 一个活得很好的人,对饭局有把控能力,能够照顾到饭局上的每一个人,也能够控制自己的酒量。 一个活得很糟糕的人,坐在饭局上,也没有面子,并且他没有办法关照别人,就像个一颗棋子一样,任由别人摆布。 好好吃饭,是一门学问,不管在酒店,还是在家里。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