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女与情郎约好私奔,约定暗号却弄错了人,阴差阳错却觅得良缘

 小说红楼 2022-04-03

在古代女孩子们通常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们受到礼教和规矩的束缚,很多事情都不能做。如果没有遇到爱情,她们就会听从父母之命过完一辈子。但是遇到爱情的她们很勇敢,会为了这份爱情拼尽全力一搏,但是她们的选择对吗?

宋朝,有个秀才喝完酒,路过一家宅院,墙内突然扔出一个=块瓦片,上边写着:夜间在此相候。秀才微微一笑,在瓦片后写上:三更后可出来,就扔了回去。三更时分,有个美丽少女出来,秀才用计把她带回了家。 

这个书生叫王应,他是浙西人,到京中参加会试。他白天路过一处宅院,看到一个美貌的女子,本想多看一会,但女子却转身回去了。

晚上喝酒回来,王应又来到她家门口,希望能够再看女子一眼。谁知,里边居然扔出一块瓦片,捡起来一看,上边写着:“夜间在此相侯”。王应想要逗逗扔瓦片的人,于是用墙上抠下来的石灰回了一句:“三更后可出来”,就扔了回去。

他在院子外边等着,一个少年来院子外边找东西,什么都没找到他就离开了。等到三更天,院子里开门走出一个美丽少女,她居然是白天见到的那个女子。她后边还跟着一个带木箱子的老妇人。 

她们看到王应都吓到了,连说“错了,错了。”她们刚想返回去,但是王应拉住姑娘,对她说:“你一个未出阁的女孩子,竟敢夜会情郎,如果我把你的事说出去,你家的名声就完了。我是进京赶考的举人,你跟我走吧!”

女子听完泪如雨下,老妇人劝她不如就跟这位公子走吧。她们二人跟着王应走了。

这个女子叫做曹芳,她父亲早逝,母亲把她许配人家,可她喜欢的人是表哥,所以才想逃婚。王应就说:“那你等到我,这是天作之合啊。”

王应整日都想与曹芳黏在一起,他的会试没考上,他也不打算回浙,钱花光了就用曹氏带来的钱。后来,王应的父亲知道了,就派人来把他带回家。 

王应辞别曹氏,禀告父亲就来接她。可王父正好升迁福建,王应没敢提接回曹氏的事,就跟着父亲走了。

曹氏看到王应迟迟不归,想回家找母亲,但是母亲因为伤心过度去世了。她的奶奶劝她,不如收拾好家当去浙江找王应。

她们才走到扬州,盘缠就花光了,奶妈也生病去世,曹氏被人诓骗,沦落到青楼,她改名苏媛。

王应在福建待了两年,才回到浙江继续参加会试。来到扬州,他的好友是扬州司理,便设宴款待他。席间有一个女子献舞,王应看她真像曹氏。等到舞毕献酒,他专门让苏媛相伴,二人对面才知道她就是曹氏。

王应请好友帮忙,以扬州司理之名惩罚了诓骗曹氏之人,还解除了她的乐籍。王应带着曹氏一起上京赶考,王应此次中举,他们回乡禀告父母,成婚之后还生了两个孩子。 

这个故事来自《三言两拍》,主要讲述了王应一个玩笑,遇到了曹姑娘逃婚,他带走曹姑娘,但是却不得不先回家,他们二人分开两年,后来又在机缘巧合下相遇的故事。

曹姑娘逃婚还是挺冲动的,因为她没有与表哥约好,他们想通过瓦片传信,但是阴差阳错就弄错了人,曹姑娘被王应吓到,跟他走了。可是她根本就不知道王应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她跟着王应无名无分,这就是最大的问题。王应去了浙江便不再回来,如果不是扬州的偶遇,他们这一生都不能再相见了,曹姑娘也只能一直待在青楼度过余生。

曹姑娘的冲动害死了母亲,让表哥以为她放弃了他们的爱情,她自己也身陷青楼无法逃离。曹姑娘想要追寻爱情可以,但是这代价实在也太大了。“谋定而后动”,太轻易草率的行事,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出门在外,“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曹姑娘就是社会阅历太少,所以遇到了坏人也不自知。当初她听信王应的话,后来又被骗到青楼,她接连被骗,就是因为心思太单纯,没有经历过风浪。

所以这也是一个告诫,对女孩子除了要学习礼教和规矩,也要让她们见识见识人间的豺狼和波折,不要遇到一点小事就惊慌失措,也不要遇到危险而不自知,学会保护自己非常重要。 

王应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他用计谋带走了曹姑娘,那他就要对曹姑娘负责,他得一走了之,曹姑娘才会遇到后来的种种。

他原本想要开一个玩笑,但是他却害苦了曹姑娘。他没有打算给曹姑娘未来,就不要轻易给她许诺,让她一直在等他,在找他,如果不是幸运遇见,曹姑娘这一生就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