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常州武进,实力、民富、美丽、大气的代名词。武进,他是常州大市的顶梁柱,武进兴则常州兴,武进强则常州强。 武进,他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2700多年的古城建设史和2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自古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先后诞生了19位帝王、9名状元和1546名进士,为全国县级之最。境内的春秋淹城遗址是我国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地面城池,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进文化发达、人文荟萃,历史上这里曾形成“阳湖文派”、“恽南田画派”、“常州词派”。 武进,他是江苏第一实力强区,他与江阴锡山共同创造了苏南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武进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县级区域经济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历届“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评比中均名列前10位,是“中国明星县(市)”、“中国首批小康县(市)”之一。 武进,他是一颗镶嵌在长三角经济带中的“苏南明珠”。3000年来,这里因水的滋润而丰润秀美;300年来,这里因近代工业的萌芽而富足安康;30年来,这里因改革开放而气象万千。 如今的武进,虽然,名气实力在外,现在深切的感受到他发展步伐的缓慢,在省内,有被南京江宁区赶超的危险,没有了当年武进行政中心开进湖塘大发展大建设的激情。 城区面貌在经历了2000-2013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后,这几年肉眼可见的停滞,只是多了些商品房。 写字楼在近五六年内没有新建项目,号称武进第一高的环球中心,已经烂尾靠十年,至今未复活。 武进电视塔周边,阳湖广场,曾经武进最早的商业广场,因为新兴商综合体的兴起,失去了人气,设施也破烂不堪,无人维护。 2020年武进东三镇的经开区由常州直管,东部强镇彻底与武进脱钩,武进剩下的底牌就只剩武进高新区,而西太湖短期内暂时看不到效果,且未来武进的精力投入依然集中在西边,西太湖和金武一体化。 回顾历史,从武进县到武进市再到常州市武进区,武进奋斗的历史是光荣的,武进人民敢为人先,勤劳拼搏的精神令人敬佩。 在经历了几次为了常州大局的“割地”之后,武进曾经的荣耀逐渐褪去,犹如人之将老,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 但是武进依然是武进,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和变局,依然以武为进,虽然存在着常武内耗,但他承担着常州大市最繁重的任务,支撑着常州的荣耀,当年武进行政中心南移湖塘,开发常州南部,为常州市区全力北上,巩固了后方,才形成了现在常州建成区滨江临湖的格局。 现在,在常州挺进西太湖和常金一体化过程中,武进依然承担着主力军的作用。 武进不再是从前的武进,他有新的任务,新的模式,新的定位,他将脱胎换骨,从原来的苏南强县,蜕变为大常州的黄金南翼,常州的高新技术产业主阵地。依然是常州实力体现的核心保障。 我是武进人,我有武进情结,更有常州情结,我为常州市武进区而自豪。 武进老矣,尚能战否? 以武为进,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