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五年,常州行稳致远

 武进张一山 2022-04-03

2020年即将结束,这一年,在历史上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2020年,同样是常州“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今年极为复杂的经济局势,常州顶住了压力,展现了他坚实的底气,,截至第3季度,常州各项经济指标摆脱疫情影响,稳步增长,财政收入等指标增长率居全省前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在艰难时期,越能看出一座城市的底色,这一切都折现出,十几年来,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间,常州这座城市所坚守理念和路线的正确。

五年前,常州清晰的明确了常州今后五年在全国版图的定位:即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内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基本建成具有突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这一定位为人们指明了方向。

这五年,常州低调实干,埋头奋进,坚持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产城融合,建设五大明星城市,探索实践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常州道路。

这五年,常州城市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15年,金坛撤市设区,常州经开区成立,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城市内部关系进一步理顺,为十三五期间常州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今,五年巨变,金坛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的主旋律、主基调,逐步打造了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移动通信、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以及光伏新能源等“三新一特”产业。原先低调的金坛已成为国内较早实现光伏技术产业化和太阳能产业集聚的县(区),且是目前国内光伏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县域城市之一,各项经济指标排名快速提升,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落户金坛,金坛城区东扩南移,进一步与常州城区融合,成为常州西部新城。一个通江临湖、南北发展、东西联动的“大常州”城市轮廓已经跃然纸上。

工业是常州的立市之本,十三五期间,提出了建设工业明星城市的目标,令人振奋,继承八十年代常州城市的荣光,开启新征程,制造强,则工业强;工业强,则实体强;实体强,则经济强,工业就是常州的城市基因,对标德国,主攻智能制造,突破工业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常州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五年来,针对汽车整车产业链、光伏、医药、智能制造类等产业,一个个大项目入驻常州,常州因为这些项目的入驻,工业基础更加强大,产业层次更加高端,五年来,常州本土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越来越多的走向资本市场支撑起了资本市场的常州板块,这一个个项目,一家家企业,正是常州建设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的底气所在。

这五年,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常州的交通体系更加健全,出行更加方便,常州地铁一号线的建成开通,使常州成为江苏第四个拥有地铁的城市,五百万常州人民阔步迈入地铁时代,地铁将深刻改变这座城市的未来。对外交通,常州“中轴崛起”战略,常溧高速的开通,常宜高速的开建,苏南南沿江铁路的落地开建,更有常州人民期盼多年的常泰过江通道的落地开建,常州中轴枢纽地位愈加显现,不远的将来,必将重现常州“舟车会百越、襟带控三吴”的情景。

回望这五年,常州走出的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是走出的每一步都无比精彩,目光坚定,步伐坚稳,行稳而致远,砥砺前行,这五年,常州苦练内功,强工业、拼创新,富民生、谋发展,建明星城。在常州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这座城市走出的每一步道路,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

历史的进程不断向前,十三五即将收官,十四五的恢弘篇章正徐徐展开,常州,站在这个伟大的节点,谋划下一个五年发展,谋划2030年规划,相信沿着这条道路坚韧前行,常州未来一定光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