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例已通过家属及本人同意公开 学生背景 X同学,15岁高一女生,来自北京,入学扶禾心理教育4个月。 经家长入学时陈述以及入学后为期15天的测试与观察,该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无心向学。初三时出现旷课逃学行为,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学习兴趣下降,高一时,入学适应不良,厌学情绪严重,休学3个月。 2.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吵架,该生与爸爸的关系较好,与母亲关系较差,母亲间曾发生严重的冲突,母亲说:要断绝母女关系。同时妈妈和奶奶存在严重的婆媳问题。 3.人际关系较差。该生与同学关系紧张,被同学拒绝后易哭泣或动手打人,被同学孤立,认为同学都不喜欢自己,不知道如何和新同学交朋友。 4.情绪管理能力较差。该生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情绪极其不稳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易激怒,出现攻击性行为。 5.独立能力不足。从小奶奶照顾长大,奶奶比较溺爱该生,该生的自理能力较弱,比较依赖家人,当学习压力过大时,用逃离学校的方式回避压力。 咨询分析 原因分析 a.归属感缺失。在家庭里,该生与父母等家庭成员冲突,关系紧张。该生感到受伤、失望、痛苦、不被接纳。在学校感觉到老师和同学不喜欢她。家庭和学校对该生及时的情感支持不及时、不适当,急性应激反应慢慢障碍化,导致对学校产生不适应的负面感受,归属感下降。在家庭和学校双重困境下,该生向家庭回撤,并自我封闭。 b.矛盾型依恋模式。在学校人际关系恶化,该生感到十分痛苦,在情感上慢慢压抑到对同伴关系的渴求。为了避免体验“抛弃感”,孩子退缩,有自我封闭的倾向。独处时,孩子在游戏中寻找安宁,冲突时,情绪唤起速度快,程度剧烈。 c.独立自主的意识不足,对抗结构或防御结构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家庭的冲突次数增加,程度剧烈,和家庭的关系形成对抗结构。 判断依据 1、临床观察(新生入校后的反应、心理咨询的动机、人际沟通中的表现)。 2、入学时父母对孩子情况的详述. 矫治方法 1.家庭治疗 2.自信心培养 3.精神分析探索深层原因 4.建构学生力量感 5.抗挫折训练 6.情绪控制训练 7.人际关系技巧训练 ![]() 1、通过心理疏导,解决各种关系混乱的问题。 首先,与学生做初始访谈,确定整体咨询目标为改善情绪管理能力以及提升人际关系能力。 其次,帮助学生梳理她的人际互动模式以及过于偏执的歪曲信念。带学生回顾过去以及现在发现的问题,看她本人是否承认存在这些问题。同时,探究学生自主能力和人际关系交往能力不足的深层原因,找出源头。 然后,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平时和文化课老师的教学互动,使学生重燃对学习的兴趣,保持学习的节奏。 最后,通过心理教育、情商辅导、情绪疏导结合日常行为训练控制,指导学生增加对情绪的理解和觉察以及管理、提高自我觉察、提升行动力的技巧,并让他运用在实际学习中,纠正学生认知,提高学生自控力,改变学生行为。 2、学习能力提升,重建学习信心。 利用最近发展理论,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同时,检验学生人际互动模式调整,从装可怜到乐观积极地和老师互动转变。 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适当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3、通过行为训练,提高人际交往技巧和压力应对能力。 X同学性格内向,缺乏人际能力,长时间的退缩行为和依赖的性格,都导致该生的“舒适区”很狭窄。 通过行为训练采取行为主义疗法,包括阳性强化和负性惩罚等方法,强化、塑造良性行为,提高该生人际交往和压力应对能力。还包括:
4、兴趣爱好培养
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从培养孩子的思维上面讲,兴趣爱好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思维,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会认真探索、钻研、寻找答案直至解决问题。 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使孩子在生活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沿着自己的目标坚强地走下去。 后期反馈 1.亲子关系方面,X同学妈妈说:现在孩子回到家后,虽然还是会和我吵架,但是她能够走出房门,没有整天把自己关在里面,有时候,也能心平气和和一起坐在一起看电视,然后聊聊天,孩子还是有很大的变化的。 2.人际方面,X同学意识到以前自己的交往方式是不恰当的,在扶禾里学会了如何正确交朋友,体验到交朋友的快乐感,再回到学校后,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交到几个朋友了。 3.学习方面,妈妈反馈,X同学回校后,学习成绩稳定,成绩保持在学校中上游,恢复了原来学习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