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DA仿真结果中,S参数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结果,关于S参数详细内容,其实不管是网上还是教科书都有较规范的介绍,但是大多数并不适用没有EDA背景的读者。 本文就S参数的相关应用背景,具体内容做一下介绍,主要针对没有任何EDA行业背景的朋友,EDA工程师可忽略。 S意为Scatter/Scattering,字面意思为散射。S参数也就是散射参数。 1.S参数计算方法 2.差分线和多端口 1.S参数计算方法: 一般书上用电压,电流来描述信号,为了方便理解,这里用能量来描述。 如下图微带线,假设有100单位能量进入端口1,然后从端口2出来。在传输过程中种种原因,能量并不能全部到达端口2,部分会反射。 情形1:假设有5单位能量反射。 则S参数计算如下: S11 = 5/100=0.05 S12 = 95/100 = 0.95 S11表示反射比例,学名回波损耗(Return Loss),简写RL S12表示传送到比例,学名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简写IL 对于对称网络 : S11=S22 S22 = 5/100 = 0.05 S21 = 95/100 = 0.95 情形2:如果反射值为0.01,则 S11=0.01/100=0.0001 S12-99.99/100=0.9999 因为这种计算数据跨度较大,通常习惯取20*log10(S11),其中log10表示取以10为底的对数,也就是log10(10)=1,单位dB 上述情形1: S11=20*log10(0.05)=-26.021dB S12=20*log10(0.95)=-0.4455dB 上述情形2: S11=20*log10(0.0001)=-80dB S12=20*log10(0.9999)=-8.68e-3dB 几组dB值对应百分比
至此计算出的是一个频点的S参数值。我们通常要考虑频率范围内的S参数,比如从1GHz-10GHz。方法是采样取一定频率值,然后计算出每个频率的S参数,再进行插值;采样越多,精度越高,但计算量越大。 比如针对情形1,我们从1G到10G取10个频率,分别计算S参数 如下表
基于上表我们就可以画出S11参数图了,如下: 通常S参数是有连续性的曲线,在折线的基础上要再进行插值,插值拟合后的S11参数图类似如下图: 类似的,S12也可以画出。 采样计算S参数的操作也叫扫频操作 (Frequency Sweep)。 采样除了平均采样外,根据求解频率特点还有基于AWE (Asymptotic Waveform Evaluation)和 ALPS(Adaptive Lanczos-Pade Sweep) 的快速扫频以及基于二分法的插值扫频。 2.差分线和多端口 通常两根传输线如果间隔太近,互相会造成干扰,用两条平行的,等长的走线传输相位差180°的同一信号。即一根线传输正信号,一根线传输负信号。正信号减去负信号,得到2倍强度的有用信号。而两根线路上的干扰信号是一样的,相减之后干扰信号就没了。这是差分线。 一个差分对包括两条信号线四个端口,S参数包括: S11 S12 S13 S14 S21 S22 S23 S24 S31 S32 S33 S34 S41 S42 S43 S44 可以看出4端口可以构成一个4*4的矩阵数据。 进一步推广可以得知:N端口的数据可以构成一个N*N的矩阵数据。 差分线的S参数涉及到近端串扰,远端串扰,差模,共模等处理,在信号完整性中是个单独的话题,作为S参数基础入门这里就不展开。 3.S参数文件 TouchStone文件是一种被用于各种仿真软件的标准格式的文件,仿真软件中调用此文件来代表一个器件或电路。TouchStone文件名都是以.snp为后缀名,n表示端口数,*.s2p即表示一个2端口网络,*.s4p表示4端口网络。 *.snp文件是一个纯文本文件,可直接用记事本打开。 如下s2p文件为例 第一行中的 1.HZ表示频率的单位,可以是如下值: HZ,MHZ,KHZ,GHZ 2.S表示参数类型,可以是如下值: S--散射参数 Y--导纳参数 Z--阻抗参数 H/G--混合参数 以上参数可以相互转换 3. RI,可以是如下数值 DB--角度 MA--幅度-角度 RI--实部-虚部 4.R 端口阻抗 R50表示匹配的参考电阻是50欧姆。 上例中,2端口网络的S参数总共有 1 + 2*2*2 = 9列, 按频率,幅值S11,相位S11,幅值S21,相位S21,幅值S12,相位S12,幅值S22,相位S22排列。 4端口网络的S参数总共有 1 + 4*4*2 = 33 列 以上对S参数做了简要介绍,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S参数,结合眼图,Smith圆图等工具,得到更多的电路特性,指导设计。 文中所有标红的字是跟S参数以及信号完整性相关的内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