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继续跟着蔷薇老师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来认识身边的鸟吧。本期的主角是会耍杂技的棕头鸦雀

就在我回忆小区里经常能见到的鸟还有谁时,一群棕头鸦雀“叽叽叽叽”的尖叫声响起。好似在提醒我:“喂,我们这不天天在吗?”没错,它们也是这儿的老住户了。 棕头鸦雀是我比较喜欢的鸟类之一,它们滚圆的身体拖着几乎与之等长的尾巴、黑豆般有神的小眼睛镶嵌在棕红色的脑袋上,嘴巴粗短有力,别看小也是有硬功夫的。喉及前胸颜色偏淡,两翼翅缘是全身棕色系中最亮的色,理想的翅膀就这样插上了 
棕头鸦雀身手敏捷,在细枝条上、柔软的芦苇杆上荡个秋千、玩个杂耍那都是小菜一碟,属于艺高胆大型。 它们灵巧多动,也使得第一次观鸟的朋友很难把它看个清楚,但一旦看到了都会瞬间被萌到。有多位小朋友起的自然名就是“棕头鸦雀”,看出它有多受宠了吧 
棕头鸦雀不甚怕人,喜欢集群活动,尤其冬季会结成大部队,好像天天开团拜会似的。你只要看到一只,驻足观望保证能看到它的同伙。 看着它们“喳喳,喳喳”忙做一团,理也不理你,你别以为它们对人类抱有绝对的信任。不易发现的角落里肯定有一只“哨兵”在盯着你,一旦它评估危险等级达标,立马会发出警报声通知同伴们撤走。 
我有一次在虞河铁路南的芦苇丛里看到一群棕头鸦雀正高高兴兴地聊着天吃着早餐,忽然一声尖利声响起,它们顿时叽喳成团,火速飞往旁边茂密的灌木丛里聚集。 我检讨了一下自己没啥异常举动啊,怎么会引得它们如此慌张。纳闷之极四处搜寻,发现一只棕背伯劳站在不远处高高的枝头,于是豁然明白,原来它们眼中的敌人不是我。
 棕头鸦雀大转移的场景也特别有意思。大约是因为又有警卫兵又有侦察兵的缘故,我发现它们集体转移时一旦下了命令那是不折不扣地执行。通常是先有几只侦察兵试探性地前往某一领地,侦察完毕哨声便会传来,于是大部队开始行动,一个接一个间隔差不多的时间顺次前往目的地。有时碰巧是穿越马路,而人就站在马路中间,它们也丝毫不停止行动,而是在人眼皮底下一路唱着就过去了。 棕头鸦雀的声音多变,有时低言慢语,有时高吭嘹亮,有时急促,有时舒缓,好像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我好想知道它们睡觉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负责唱安全曲的 现场观摩棕头鸦雀的群居生活后你就会理解鸦雀无声形容的场景是多么安静了
 繁殖季棕头鸦雀身上的羽毛也会变得更加亮丽,好像刚换了新衣还从未漂洗过一样。用美貌来吸引异性在鸟界也很流行噢,长得帅气、打扮入时的小伙总是容易得到姑娘的青睐。棕头鸦雀多在茂密的灌丛中筑巢,巢为深碗状,小巧精致。大杜鹃有时会把蛋下到它的巢中,让这么小的小可爱替它抚养后代我们人类看了也难免要打抱不平,可这就是现实中的大自然。 幼鸟出巢后便在爹妈的带领下进入大家庭,学习生存本领和为人处事。这个时候的它们也比较好辨识,羽色偏灰,尾巴也不够帅气。天生擅长交际的它们很快就会与其它的小伙伴熟络起来,欢唱着开启团结合作的新生活。这样的小可爱却有个不雅的外号“驴粪蛋儿”,当初给它起外号的人肯定对农村广袤的生活相当熟悉 现在的孩子哪见过什么驴啊,更别提驴粪蛋了,这么'接地气”的名字咱还是从此摒弃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