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守蒲剧阵地的硬汉子郭泽民(二)

 翔山 2022-04-03
文章图片1

1978年,郭泽民从戏校毕业,正式进入临汾县蒲剧团。当时古装戏正开始恢复。在学校里从未演过古装戏的郭泽民,只能让老师带着演。先从演小角色、跑龙套开始,从此掀开了自己演艺生涯的新篇章。

1979年夏天,天气正热。郭泽民在古装戏《港口驿》里面饰演海瑞,这部戏是他演出的第一个须生戏。演出之后,一炮打响,在人民剧场连续演出一个月。时值寒冬腊月,为了演好《海瑞罢官》,郭泽民向张盛义老师学习帽翅功。他细心观察,仔细揣摩,刻苦练习,经常一个人,点个煤油灯,对着影子练习。功到自然成,《海瑞罢官》在彩排时,人们吃惊地发现这娃怎么还会打胡子甩帽翅呢?渐渐地郭泽民在蒲剧界成为一名崭露头角的须生演员。

“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年浩劫中戏剧界是重灾区,虽然不能说百废待兴,可也是干疮百孔,该修、该补的太多太多了。但是,最急追的是人才断档,青黄不接。临汾蒲剧院当然也不例外,当年的五大名伶。有的过早仙逝,有的年事已高(阎逢春、筱月来、杨虎山相继去世。张庆奎、王秀兰身体也大不如前了。而当年的青年演员,立足未稳却抛荒十年,本应是艺术盛宴的黄金时代,不少人却失去了舞台光彩,难以为继。也有的青年演员只学了几出样板戏,基本功不够,会戏不多,传统的技能一点不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培育人才,提高艺术水平,已经刻不容缓。

临汾蒲剧院时任院长赵乙面对现实,经过反复思考研究,终于明确当务之急,还是要再培养一茬新人。

已在临汾城内小有名气的须生演员郭泽民,自然进入了爱才如命的赵乙的视野。临汾县剧团为了生存,疲于奔波演出,实践的机会虽多,学艺却难以提高。为了使郭泽民能够得到名师指点,赵乙想方设法把他调到蒲剧名家张庆奎身边。经名家悉心传授,从此郭泽民表演技艺得到快速提高。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行话说武戏难演耍大刀,文戏难唱穿蟒袍。但蒲剧却与众不同,生角一般不分文武,都要有武功。郭泽民开在张庆奎门下后,张老师光教他《黄逼宫》,练“拧靴底”(在京剧基本功中名为“单碾云步”)。在戏里要求台上走一圈,而张老师要求他在台下能走十圈。开始泽民自认为年轻力壮,不在乎,说是走20圈也行。结果一练才知道,刚走半圈,腿肚子就转筋,再也走不动了。他忍着疼痛下狠劲,天天苦练,慢慢地能走五圈了,能走十圈了。他说:“就这样练,现在我扳朝天蹬、拧靴底才不觉得累。”为了练好朝天蹬,初练的时候,同学们互相帮他扳腿,他说:'那滋味跟上刑似的。”能够扳上去了,就用绳子套住脚腕子吊在梁上练,常常一吊就是两个小时。为了使朝天蹬站得稳,他还穿起靴子站在立着的砖上练,一站就是十几分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演《贩马》时,郭泽民能蓦地扳起朝天蹬戳在那里,像钉在地上一样纹丝不动,直到听到观众三次喝彩声,他才慢慢放下腿来。多少人击掌赞叹:'这才是真功夫!'

为了学《跑城》,郭泽民每天天不亮,趁街上无人,穿上破靴子跑一圈临汾城;为了激励自己,他刺破中指,用鲜血写下了“艺不惊人死不休'的誓言贴在床头;为了练好帽翅功,他经常在晚上大家都睡了以后,爬起来跑出去练。练好了,还是要坚持每天练,使之熟能生巧。

他练帽翅功的时候,总要请人在旁边给他挑毛病。原先他学的帽翅功是向前转,有人说,你能不能让这帽翅向后转?他觉得好,于是下功夫练后转,终于练成了前转后转随心所欲。又有人提出是否可以一前一后同时朝反方向转,结果他又练成了

他在表现老徐策《跑城》主人公)心情异常高兴时,两只翅子自然地一个往前、一个往后同时绕动,真把那股狂喜心情表演得淋漓尽致。

天道酬勤,1980年临汾蒲剧院青年团以《卖水》、《贩马》、《拾玉镯》等剧目参加山西省戏曲优秀青年演员评比演出。在此次评演中,郭泽民演出了重头工架戏《贩马》。他饰演的艾千刚健遒劲、热烈火爆,获得了山西省“优秀青年演员一等奖”。1982年他又以《黄逼宫》、《徐策跑城》在山西省中青年演员评比演出中获“最佳青年演员奖”。同年底,在张庆奎舞台艺术生涯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他得以正式拜张庆奎为师,成为张老师最小的关门弟子。在名师的培养与教导下,加之他刻苦努力,终究使他在艺术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1983年,是我戏曲舞台生涯最重要一年。这年临汾蒲剧院去全国各地演出,同时也登上了首都舞台。从首都演出回来后的第二年,我和任跟心同时荣获全国第一届戏剧'梅花奖’。”郭泽民激动地讲起获得“梅花奖”的前后过程。

1980年开始,任跟心、郭泽民、崔彩彩等一批新秀脱颖而出。1983年,老院长赵乙为了培养这批新人,为了开阔青年演员的眼界,多出、快出人才,以蒲剧院青年团为基础,吸收各县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进行培训,组成山西省蒲剧青年演出团,在四位“老帅”--赵乙、韩刚、杜波、张峰的带领下,到成都、重庆、武汉、北京等地演出。省文化局刘元彤副局长、临汾地区文化局张彪局长也跟着一起随团转战,奔赴各地。

'对这些已是年逾花甲的老将来说,身教胜于言教。四位'老帅’和青年们同甘共苦,在火车上坐20多个小时的硬座,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青年们,要艰苦奋斗,不能搞特殊化。”郭泽民说起这件事让自己深受感动。

同年晋京汇报演出,临汾蒲剧院蒲剧青年团受到首都文艺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曹禺先生曾在《回忆蒲州梆子》一文中写道:“1983年10月间,山西省蒲州梆子青年演出团来首都演出,24场戏,我大约看了8场。任跟心的《挂画》、《烤火》、《打神告庙》,崔彩彩的《放裴》、《双锁山》,郭泽民的《跑城》、《贩马》、《黄逼宫》等非常精彩。我惊喜,由衷赞美,想不到这几位青年演员对人物有这般深刻的感情。他们心领神会,运用多年苦练出来的那样细腻、精巧、熟练、扎实的功夫,酣畅淋漓地演出来,唱出来,舞出来。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夫子欣赏艺术到了太上忌情的地步。我看了那几次蒲剧的演出,也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表达自己的喜说。”

在一场演出之后,曹禺先生曾激动地说:“这些孩子演得太好了,不能让他们就这么回去,得给他们一个奖。'

1984年,早已在曹禺先生等戏剧界领导心中形成蓝图的“梅花奖'就这样设立了。十名荣获首届“梅花奖”的演员中,蒲剧院青年团就有两名。任跟心、郭泽民同时获得首届戏剧“梅花奖”。

“说起'梅花奖’,我当时都觉得不可能有我,当时咱还想,一个地区、一个剧种不可能同时给两个奖,跟心能获奖就不错了,哪还能有咱的奖项啊。咱也没意识到什么得奖不得奖的。结果有一天去省里参加比赛,我们临汾地区文化局的一位领导送站的时候过来跟我说'泽民,恭喜你得了首届'梅花奖’。咱当时还以为人家领导开玩笑哩。结果到了省里晋剧院排演场门口,一看门前挂着大红条幅,上面写着'祝贺任跟心、郭泽民获得首届戏剧梅花奖’。这时候看见了咱的名字,才反应过来,确实获奖了。”说起获得首届“梅花奖”,为人谦和的郭泽民一直都表现着一种喜出望外的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