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天承办公室 2022-04-03

我们这一代人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几乎是没有吃过什么苦的。

对于来之不易的幸福人总是不会去珍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加强革命教育,忆苦思甜。

红军长征时过草地饥饿不堪,但是捕捉到手的黄羊却白白放了生。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艰难长征

“红军过草地,坚韧克艰险。粮断腹中饥,衣破体内寒。摆脱蒋尾追,不听张离间。坚定向北行,风雨无阻拦。”——《红军过草地》

这首诗便是红军长征时的真实写照。

1935年的6月份,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川西顺利会师,但是周围却是虎狼环伺。

红军的东面当时有几十万的国民党中央军正在虎视眈眈,川军也围绕在此。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而北面则是川北至甘南之间的水草地,当时由于张国焘畏惧敌人反而拖延了红四方面军的行动。

以此给了蒋介石可乘之机,当时蒋介石嫡系里最精锐的第一军胡宗南的部队抢先把松潘大道给控制了。

面对这样危急的情况,毛主席认为,敌人一定以为红军会向东进发走出四川,绝不敢冒险横跨草地,从而北出陕西、甘肃。

但是想要拼出一条生路必定会有无数的红军战士死在胡宗南的屠刀之下。

于是毛主席决定,向大自然闯出一条生路:过草地!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草地纵长有二百五十公里,橫宽则有两百公里,面积约有两万平方公里,而海拔则达到了三千五百米以上。

8月开始,中央便决定全军通过草地,红一军团和第四团奉命作为开路先锋。

当时红军在人烟稀少的西藏,所以筹粮非常地困难。

进行了几天耳朵筹粮后收获都不大,幸好后来在毛儿盖的一个大土司的石楼地下发现了窖藏的几十万斤青稞。

红军将这几十万斤青稞做成了炒面,这才勉强解决了最低限度的过草地粮食。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然而,这一次过草地会走多久,这些粮食能不能撑到红军走完全程,这些都是未知数。

红军也没有白拿这些粮食,临走前留下了借条,承诺在革命胜利之后会归还青稞。

红军在过草地的时候,正好是秋天,已经进入了雨季,本来就带水泥泞的沼泽都成了漫漫的泽国,而且遍地的积水还散发出一股腐臭的味道。

草地上野草茂盛,笼罩着阴森迷蒙的浓雾,难辨方向,只有在太阳偶尔穿出云层时,才能纠正行军路径。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在沼泽中行走,破了皮的腿脚泡过后很快会出现红肿甚至溃烂,还常有小拇指粗的蚂蟥叮咬。

草地里没有人家,红军只有选择相对比较干燥的地面露营,夜间红军大都会坐在背包上背靠着背相互取暖。

然而,有的露营地过于狭小,人睡着后滚到深水泥沼里面去,那就永远地消失了。

红军进入草地之后,最大的困难就是粮食不足。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在第一次过草地前,部队曾经想尽一切办法把筹集来的青稞制成炒面,但是有一些人还来不及磨面便匆匆带着上路了。

途中只能够一颗一颗数着麦粒吃,尽量节省。

有人认为草地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水,其实这里的水大多是陈年腐草泡出来的,喝了轻者肚子发胀,重者中毒而亡。

由于粮食不足,部队要挖野菜、草根充饥,在没有盐、没有燃料的情况下,许多人吃了半生不熟或有毒的野菜、野草中毒身亡。

沿途经常看见牺牲的战士,嘴里还含着饥饿难耐时误食的毒草。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在断粮时,有的人还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皮毛坎肩或枪套、马鞍子都拿来煮着吃。

前面的部队过后,后续部队经常连野菜也难挖,粮食和盐的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

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一步一个脚印为中国走出一条生路来。

然而,在这样缺衣断食的时期,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却经历了一个难忘的草地盛宴。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把它放了”

红军的其他几个方面军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英明带领之下,一路爬雪山、过草地,在1935年十月的时候就已经顺利到达了位于陕北根据地的吴起镇,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伟大的长征任务也顺利落幕。

但是红九十一军却一路受挫,既要排除万难走过无边草地,又要随时待命充当先锋保护主力部队。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当时,红九十一师是作为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的后卫的。

红九十一师于1935年5月出发,过草地、翻雪山,好不容易到了包座,还没等到能够切切实实喘息一下,立马又得到了紧急的命令。

上级命红九十一师又由后卫变成先锋,原路返回回到出发地占领马塘山的山口,给主力部队打去成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是没有想到,这场仗打了半年,红四方面军不仅没能够攻下成都,就连雅安都没能打下来。

就这样,红四方面军因为受到重创而不得不再次北上,红九十一师再次变成后卫,第三次翻雪山、过草地。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第一次翻雪山过草地的时候,每个人还有十五公斤的糌粑,烤了一些牦牛肉,准备得很充分;第二次过雪山草地,因为是原路返回,加上粮食有剩下,倒也能勉强糊口。

然而第三次再次过雪山草地的时候,境况已经急转直下了。

当时刚刚结束半年的疲惫战争,也没有办法再筹集糌粑、牦牛肉了,红军们不得不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自力更生”。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红九十一师是1936年8月底才第三次走进草地的,然而,大部队走进草地还不出三天,全军就彻底断了粮食的来源,身上也没有余粮了,战士们不得不含泪把陪伴他们的战马杀了充饥。

然而路还有很远,战马抵不了多久的饥饿,在对草地几乎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扫荡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了一种野草籽也可拿来充饥。

野草籽味苦,当时红军也没有条件把他磨成粉做成面,只能勉强炒熟硬吃下去,导致许多战士都消化不良,患上了严重的胃病,经常拉肚子,浑身软弱无力。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红九十一师政治部通信班的副班长还因为吃多了野草籽而硬生生把胃给撑破了,就这样光荣牺牲在了草地里。

营养不良、消化不良、面黄肌瘦,红九十一师的战士们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咬着牙往前走,他们现在是大部队的后卫,不能倒下。

硬着头皮走过了一大片沼泽地之后,红九十一师终于摆脱了这个湿热的地方,走上了一个小土丘。

小土丘上长着几棵白杨树,这对在草地和沼泽中穿梭了一个多月时间的红军战士来说,能够看到鲜活的树木,心中不禁涌起了更加坚定的希望。

战士们在小土丘的白杨树附近安营扎寨,刚刚安顿下来,便开始四散去找野菜充饥。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出去好长一段时间,收获的“战利品”却寥寥,战士们将野菜简单烹饪了一下,每人捧着一小碗野菜汤充饥。

大家吃了饭之后,很快就各自歇下了,虽然小土丘的条件也没有多好,但至少睡觉时不会被潮湿的泥土和青草包围,大家都睡得很安逸。

新任的通讯班副班长睡得真香,突然感觉有人在摇晃自己:“副班长醒醒!”

是正在放哨的战士,很急的样子,他一下就惊醒了,还以为是有敌人来了,反手便揣上了武器。

放哨的小战士朝着东北方向一指,示意副班长认真看。

顺着小战士的手,副班长看到不远处有一些动物正蹲在红军今天挖的防火隔离带上,它们静悄悄地,默默看着这边正在睡觉的红军战士。

副班长眼尖,一眼就认出了这是野黄羊!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副班长的老家在四川,深山密林中也经常会有野黄羊出没,他小时候家里穷,不到八岁就开始去给地主打工,每天都要进山放牛。

放牛时便能见到这些野黄羊,野黄羊头上有角,通体的皮毛呈现出金黄色,中间夹杂着一点黑色。

野黄羊最大的能够长到两百来斤,而且这个地方的野黄羊也副班长小时候在家乡看到的要大得多。

从牦牛肉吃完之后,副班长已经记不清他们到底有多久没有吃上过荤的东西了,不是野草籽就是野菜,战士们各个吃得面黄肌瘦。

“千万别惊动它们,好好盯住!”副班长低声嘱咐放哨的战士,随后便轻轻走到了政治部主任黄立清那里和他报告这件事。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黄立清一听到远处有一群黄羊,精神大振,他快速对着班长部署了任务,让他带几个枪法好的战士守住黄羊,只要不跑就先别开枪。

随后黄立清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师参谋长李聚奎,李聚奎摩拳擦掌,说多调几个连的兵力,把他们围起来,不要用枪,要抓活的!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红军战士们的子弹实在太宝贵,在第三次过草地时他们还和川军爆发了一次冲突,后来大家手里就不剩多少子弹了,有的两颗,有的三颗。

在战争年代,手里没有武器就要任人宰割,无论如何都不能在野黄羊身上浪费掉这些要拿来和敌人厮杀的子弹。

要不开枪把野生的黄羊拿下,着实要费一番功夫。

战士们有的拿着棍子,有人拿着刺枪,也有人拿着大刀,一百多人分成了三队,从不同的方向悄然向野黄羊走去,形成一个包围圈。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这些野黄羊似乎从未见过篝火,也从未见过人,他们不知道自己正身处于危险之中,仍然楞楞地坐在那,眨着天真的眼睛,一动不动。

战士们都饿极了,晚饭吃的是野菜汤,既没有主食也没有肉,很快便全部都消化了,他们又陷入了饥饿中。

只要能够顺利抓住这群野黄羊,就能够饱餐一顿,让已经吃野草籽吃到麻木的胃饱餐一顿。

现在的红军战士眼睛都饿得冒绿光,铆足了劲要把这群野黄羊拿下。

野黄羊实在是太呆愣了,丝毫察觉不到危险,本来他们头上长着角,红军战士还以为至少也要挂彩,被他们顶一番,谁知道等战士们刺刀将要插进它们身体的时候,野黄羊也不知道躲一下。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等到真的被刺中了,野黄羊才痛苦地嚎叫起来,身边的伙伴也拔腿四散而逃。

然而一切都晚了,红军战士不会放过到手的肉,这些野黄羊甚至都没有跑到红军的第二道包围圈就被尽数抓获了。

把这群黄羊抓住之后,红军战士们便开始清点战利品,最后发现除了杀死的7只之外,其他十四只全部都被活捉了。

这次行动一共得到了二十一只黄羊,几百名红军战士终于能够吃上肉了!

黄立清和李聚奎看到眼前这些活蹦乱跳的黄羊,心里是乐开了花,不停围着它们走来走去,就像是在欣赏珍贵的战利品一样。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战士们都跃跃欲试,等着李聚奎下达宰杀野黄羊的命令,可是李聚奎却在那十四只活着的野黄羊面前停了下来。

原来,这十四只还活着的野黄羊里,有一只怀孕的母羊,还有一只特别小的小羊羔。

只见那母羊肚子已经非常大了,如果是站着,估计能把它的脊背都压弯。

这只母羊被抓之后便跪伏在地上,还有两个战士把住了它头上的两只角,稳住不让它挣扎,怀孕母羊脖子都被扭歪了,叫声凄惨不已。

李聚奎站在他们面前,对着战士们说:“把它放了,把它也放了。”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他手指的正是那只怀孕的母羊和另一只小羊羔。

控制住它们的战士没听明白首长的指令,傻愣愣地回答放了他们可就跑了。

李聚奎对他说,让它们走吧。

战士一脸不解,难道不吃它们了吗?

李聚奎说,看着母羊的肚子,估计它不久后就要下崽子了。

渔夫捞鱼时,渔网会做的大一些,这样就可以把小鱼苗都放掉,来年才能够继续捞鱼。

李聚奎看着这个母羊,语重心长地告诉战士,如果把它杀了,那就是杀了它几代,少了几代野黄羊。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说着他又把战士手里拎着的不足十斤的野黄羊抱了过来,对大家说,这个也放了吧,全师几百个人,杀了它连塞牙缝都不够,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放他一条生路。

于是,这只怀孕的母黄羊和小黄羊便被放走了,战士们还特地把它们撵过了防火隔离带,目送着它们。

谁知这两只野黄羊却不愿意走,当战士们回去之后,它们又慢吞吞跑了回来,围在伙伴的旁边,不愿意离去。

驱赶了几次都无果,最后一次战士们拿着棍子狠狠吓唬了它们,这才彻底走远了。

等两只野黄羊都走了之后,战士们才开始分战利品。

剩下了十九只野黄羊,大小搭配分到了各个部门。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分到了野黄羊之后,战士们便四散出去,拾柴的拾柴,杀羊的杀羊,虽然很条件不好,但是还是把羊处理得干干净净。

但美中不足的是,部队里早就没有盐巴了,所以他们这次吃的是没有咸味的羊肉。

把羊肉架在木棍子上,烤得滋啦冒油,羊的内脏则是做成了杂碎汤。

然而,几百号人吃不到二十头羊还是太少了,许久未开荤的战士们吃得那叫一个意犹未尽。

于是许多战士又把目光投向了那两只被放走的野黄羊。

原来它们后来又回来了,还是远远地趴在“防火隔离带”不肯走。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只听黄立清大喊一声“宋国仕”!

他喊的是副班长的名字,副班长立刻用袖子擦擦嘴,大喊一声:到!

黄立清命令宋国仕把那两只野黄羊保护起来,告诉他如果谁敢打它们的注意,就抓起来关禁闭!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副班长领命之后还真就担当起了“保护”野黄羊的职责。

为了避免饥饿的战士们真的又扑上来,他只好放下手里的吃的,跑过去赶羊,想把他们赶走,不要再接近部队的驻扎区。

谁知道这两只小笨羊却是怎么也赶不走,到后来俨然成了副班长的小尾巴,跟在他的后面。

副班长无可奈何,只好赶着他们越走越远,越走越远,直到离部队有很长一段距离了之后,他才返回追上大部队的脚步。

到口的羊肉却没有吃,还要让兵把他们保护起来,这都是出于红军对弱小者的爱护之心。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红军精神

爬雪山、过草地,这六个字在现在的我们看来,是多么的简单,甚至就像是去旅游。

那是因为我们现在丰衣足食,再也体会不到没吃没喝的痛苦。

所以,生在飞速发展中的中国的我们,更应该接受党的教育,接受红色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够体会到胜利来之不易的艰辛。

现在我们享受着的美好生活,都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出来的,红军精神、革命精神,永远都不能忘却。

红军过草地饥饿不堪,为啥到手的野黄羊不吃,却白白放生

参考资料

《红军长征纪实丛书 红四方面军卷 3》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