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渡河安顺场,毛主席是如何把石达开的伤心地变成红军胜利场的?

 123xyz123 2022-04-03
文章图片1

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古称沫水、泸水,发源于青海省玉树境内的果洛山。大渡河西有大雪山与贡嘎山,东有夹金山。两山加一河,使得大渡河流域的地势非常险要。

大渡河整体上看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从北向南流经金川县丹巴县泸定县,在流到石棉县的安顺场村时,以几乎90度的直角转向东流。向东流经汉源县峨边县,于乐山市注入岷江,全长1062公里。如下图:

文章图片2

安顺场村位于大渡河南北和东西两条直角边的顶点上,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川西小村庄。但到了近现代,这里却因两场著名的战争变得闻名遐迩:一场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的终局之战,另一场就是红军长征时期著名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战役。

而这发生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都是在当年的5月中下旬)的两场战役,为什么太平天国石达开的那一场最终让他兵败身死,走向覆灭,而我工农红军却顺利强渡大渡河,迎来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 ? 这一直以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本文,我就结合地图来分析一下其中的细节原委。

文章图片3

一、石达开兵败大渡河

1857年5月,在太平天国的内讧“天京事变”爆发后,为了躲避韦昌辉的迫害和洪秀全的猜忌,翼王石达开带着自己的部属,负气出走。

之后几年,石达开率部连续转战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西、云南等省,但苦于没有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前期百战百胜的名将石达开一路走来并不顺利。

终于在1862年,石达开经湖北转战到四川,并准备在四川建立一块稳固的根据地。

四川盆地是天府之国,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入川的道路又易守难攻,相比处于“四战之地”的东南太平天国老根据地,这里进可攻、退可守,自成一片天地,满足建立根据地的条件。

还有,石达开认为占据四川,可以吸引一部分清兵,缓解太平军东南根据地压力,某种程度上,自己的四川方面军可以与清王朝,东南的洪秀全方面之间造成一种“三足鼎立”的均势。

但正直忠厚的石达开万万没想到腐朽的清王朝为了绞杀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不惜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换取“借师助剿”,同外国侵略者勾结在一起, 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所以,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之后的革命形势越来越严峻。1863年5月,连续苦战的石达开率部4万余人到达四川西昌附近。

当地的地理环境是:在他的西面是雅砻江和广袤的雪山无人区,南面和东面是波涛汹涌的天堑金沙江,北面是少数民族彝族区和大浪滔滔的大渡河。如下图:

文章图片4

可以看到,此时太平军已经到了四面天险之地,想要占据四川,必须渡过大渡河。

在石达开面前,有一大一小两条路可供选择:

一、大路是翻越小巷岭,经越西县,到达大树堡渡口,过河后走雅安市富林镇可抵达成都。大渡河流经富林镇后,水流开始变缓,容易渡河。这条路自古是青藏云南的入川大道,比较方便,但清军的防守力量也肯定强。

二、小路则是走冕宁县,一路往北到达大渡河安顺场村渡口(当时叫紫打地)。这一段大渡河水流很急,渡河难度比较大,还要经过彝族区。由于清王朝的民族压迫政策,使得当地民族矛盾比较深刻,走小路可能会遭到彝民骚扰。

三、到达大渡河安顺场如果不渡河的话,还可沿着大渡河西岸山路北上320里到达泸定县,那里的大渡河上有一座康熙年间修建的铁索桥,就是著名的泸定桥,过桥后往东,也能到达成都。如下图:

文章图片5

当时石达开决定走小路,因为之前石达开的悍将赖裕新已经率领先锋部队走过越西大路,从富林方向过了大渡河,既然有前车之鉴,那么清军一定会重点提防这个方向。

石达开不知道的是,两个月前,他这位最忠心的悍将赖裕新在经过白沙沟时中了清军埋伏,不幸被滚木雷石击中头部阵亡,全军覆没了。

对于小路上的彝族土司们,石达开拿出重金贿赂,当彝区首领收到一笔可观的费用之后,给他让开了小路,部队得以安全通过了彝族区。

石达开的军师曹卧虎也建议走小路,但他还建议到达安顺场后要迅速分兵,抢占西面的松林地,在这里补充粮食,然后北上夺取泸定桥过河。

在安顺场和松林地之间有一条大渡河的支流叫松林河,虽然没大渡河宽,但敌军如果在松林地重兵布防的话,还是很难渡过松林河的。

曹卧虎还强调:“无论如何,此地不可久留,应速速离开”。

石达开只听从了他走小路的建议,却决心要在安顺场渡河。如下图:

文章图片6

清军方面:当时太平军的老对手,四川总督骆秉章是这么认为的:先前石达开的赖裕新部曾走大路在富林渡河,那不久之后,石达开必会率主力到来。他决定采取“以逸待劳”的策略:

先以部分军队骚扰石达开的先锋,而将自己的主力主要布防于大渡河沿岸,静静等待着石达开的到来。

同时,他探查到彝族土司们接受了石达开的贿赂,准备给他让开小路。骆秉章马上做出应对,派手下给彝族头领们送去更大笔的金钱。他还承诺如果土司们能帮朝廷剿灭石达开,不但加官进爵,而且将所获得的战利品全归土司所有。

果然,以利益结交的关系,他会因为更大的利益而产生背叛。彝族土司纷纷反水,加入了清军阵营。

收买完成后,骆秉章为了阻止石达开改变主意走大路,他还在越西大道的越西县部署重兵,迫使石达开只能走小路,不能走回头路。

可以看到,老奸巨猾的骆秉章确实不是一般人,其阴谋诡计不亚于“曾剃头”。如下图所示:

文章图片7

一切布置妥当后,石达开急速行军,于5月14号到达安顺场村附近,此时有一个最大的良机,骆秉章在北岸各个渡口的布置还没完成,在安顺场的对岸没有一兵一卒。

好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是晚清一位秀才薛福成,编撰的《庸庵文续编》里记载的:

一、5月14号这一天,石达开并没有立即让全军渡河,而是先让一万人渡过北岸。但这时天色已晚,剩下的部队当天无法渡完,结果他又把那一万人给渡回来了。理由是:我生平行军谨慎,今师渡未及半,倘官军至,此危通也。石达开怕清军突然杀到,北面部队会有危险。

如果这么看的话,曾经打的曾国藩吐血跳河的石达开简直是徒有虚名,你既然有能力把渡过去的一万人重新渡回来,为什么不选择再渡一万人过去?难道你非得一天内全部渡完?要是渡不完,难不成全军等死?

很不可思议是不是?回想上文巧渡金沙江里红军在皎平渡是怎么干的?陈赓率领干部团抢占皎平渡后,迅速渡河到对岸建立阵地,并开辟纵深,寻找有利地形建立阻击阵地,保护渡口,阻击敌军的围堵部队。

二、第二天,当部队再一次企图渡河的时候,石达开的一个妃子在大渡河边生了一个儿子,石达开非常高兴,命令全军停止渡河,要在大渡河边“庆贺三天”。

三、但天有不测风云,此时正值五月下旬初夏季节,等到三天一过,雪山开始融雪,一夜风雨,大渡河水猛涨,这下想渡也渡不成了。

这时,军师曹卧虎又提议赶快西渡松林河,由松林地迅速转兵北上泸定县。可能石达开觉得北上泸定县山路崎岖,路途遥远,而大渡河水一两天应该就平复了,所以他决定等一等,这一等就是两天。

到第三天,河水逐渐平复,但清军和彝族土司军队的包围圈也完成了。

北面:就是大渡河对面,清军唐有根防守部队赶到;

西面:松林河对面,彝族土司王应元部,清军谢国太部已经抢占松林地:

东面和南面:沿顺时针分布着清军杨应干部,彝族土司岭承恩部,清军王松林部;

南面山上还有小股的彝兵骚扰部队。如下图:

文章图片8

如果大家觉得上图的围堵不过瘾的话,还可以看下面的放大版:

文章图片9

怎么样,整个就是四面围堵的铁壁合围,除了给太平军插上翅膀,否则,任你是大罗神仙也没有任何办法。

更为歹毒的彝族土司不但收了石达开的钱反水,还执行了坚壁清野的政策,把这一区域的粮食,渡船早藏起来了。

既找不到粮食也找不到渡船,更没有熟练的船工协助,局势顿时凶险起来。

石达开开始发起强渡。此时大渡河水虽然稍有平复,但还是比平时凶险,加上没有熟练的船工摆渡,强渡部队的船筏要么触礁沉没,要么被河对岸清军炮火摧毁。

于是,石达开又开始向西抢渡松林河,但由于没早听曹卧虎的话,抢占松林地,松林河对岸的防守力量也已经很雄厚了。

因为河水暴涨,松林河也比平时宽了不少,强渡松林河归于失败。如下图:

文章图片10

情况再度恶化,土司岭承恩部占据马鞍山,不断袭扰太平军,进一步压缩太平军的生存空间。时间一天天过去,粮食危机也越来越严重,太平军甚至吃光了粮食和当地的草皮树根。

在困守27天后,石达开为了保全剩余的6000将士的生命,向清军提出舍命以全三军,以自己的一死换剩余数千太平军的生命。在得到清军肯定的答复之后,石达开投降。

大家不知道看过电影《投名状》没有,我怀疑里面庞青云的原型就是骆秉章,因为骆秉章的阴险狡诈不输庞青云。电影里庞青云背弃兄弟赵二虎,在苏州杀降太平军,现实中骆秉章不但把石达开绑缚成都凌迟处死,还背信弃义地把剩余太平军全部斩尽杀绝。

就这样,一代将星陨落,大渡河水奔流不息,无情地卷走了一代名将。

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72年后,又有一支部队来到了大渡河前。

文章图片11

二、刘伯承彝海结盟

72年后的1935年5月20日,经历巧渡金沙江之后,中央红军在会理县进行短暂休整并召开了会理会议。之后兵不血刃地占领德昌,绕过川军布防的西昌城,来到了当年太平军石达开部强渡大渡河前的出发地——泸沽县

当时我军态势如下:

林彪红一军团主力在泸沽县和西昌县之间;

董振堂红五军团紧随其后,在西昌以西守着西昌口,防止刘元璋出来捣乱;

中央核心纵队紧随其后;

彭老总红三军团在中央纵队后面黄水塘附近;

罗炳辉红九军团在东南方向的普河附近;

我军的目标是北上渡过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如下图:

文章图片12

同样的地点,同样是在当年的5月中下旬初夏,中央红军遇到了和当年太平军同样的状况。

文章图片13

此去大渡河,前面还是太平军曾经面对的两条路:一条是越西大路,往东北方向直达大树堡、富林渡口。而另外一条路则是冕宁小路,往北经冕宁彝族区,然后抵达安顺场渡河。

此时的毛主席和蒋介石几乎同时看到了那本记载着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的《庸庵文续编》,他们的这本书都来自同一个人——龙云献图

在毛主席看来:

从书中记载石达开来到安顺场的一系列表现来看,他强烈怀疑这本《庸庵文续编》是故意污蔑农民起义的欺世盗名之作。

一个把曾国藩打得一败再败、吐血跳河的名将,在面临全军覆没的险地,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作死的骚操作?

毛主席首先坚定了红军必胜的信心,红军自湘江战役以来,哪一刻不是在生死线上挣扎?哪一条路看起来不像是一条死路?可路是死的,人是活的,同样的舞台,不同的导演完全能排练出不同的节目。

在老蒋看来:

毛泽东深谙历史之道,一定不会走石达开走过的冕宁小路。老蒋非常自信,红军一定会走越西大路,假使他们真的走了冕宁小路,那安顺场就是红军的覆灭之地。

所以他的兵力配置重点在富林及大渡河下游。

东面是川军陈万仞部建立的岷江堡垒线;

东北面大渡河下游方向是川军杨森部扼守的大树堡-富林一线,老蒋这次委任杨森为大渡河战役总指挥,还勉励他做当代骆秉章。

正北的大渡河安顺场-泸定方向,由川军刘文辉部负责防守。

其次,老蒋考虑我军如果渡河不成,有可能走回头路,再次南下渡过金沙江到云南。针对这个可能,老蒋让他的嫡系,薛岳大军从南向北构筑堡垒,步步挤压红军活动空间。

薛岳是我们的老对手了,从湘江之战开始,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到如今的大渡河,像一只跟屁虫一样对红军不离不弃。不过好像一路走来,薛岳一次都没追上过红军。

这一次,薛岳想要追上红军也很难,一是他们在渡过金沙江时混乱不堪,耽误了好些时日,用了整整15天;二是老蒋让他执行五次反围剿时期的“堡垒战术”,一步一步的修碉堡向红军挤压,想快也快不了。如下图:

文章图片14

回到我军视角,面对前有川军堵截,后有跟屁虫薛岳,两条路该选哪一条呢?

毛主席并没有草率决定,而是派出了两个先遣团;大路的先遣团由红一军团25团组成,由左权、刘亚楼率领;小路先遣团由红一军团一师一团组成,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

刘帅和聂帅的先遣团到达泸沽县后,接到了新命令,要求他们第二天改变行进方向,朝大路进发。说明这个时候中央的决策是走大路的。

但这天晚上,刘帅听取了侦察队和冕宁地下党组织的报告后,基本弄清楚了大渡河的防守情况。他敏锐的看出大渡河的安顺场-泸定一线是川军防守的薄弱之处。

事实上,此时防守大渡河上游的刘文辉,前不久在和侄子刘湘的四川争霸战中被打的大败,手底下就那么3万多人,有一半还被我军堵在西昌城里不敢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我军能兵不血刃经过会理、德昌、西昌三地,刘文辉没那个实力。

从泸定至富林300公里这么长一段只有刘文辉的两个旅,这么一分摊的话,安顺场渡口对岸的防守部队只有一个营。

因此,刘帅建议:

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经泸沽走冕宁小路进军,而由左权和刘亚楼部佯装主力,继续顺着大路前进,迷惑敌人。如果按照刘伯承这个计划执行的话,那么就意味着红军主力部队必须通过小路彝族区,才能到达安顺场。

中央军委和毛主席采纳了刘伯承的建议,并嘱咐刘伯承一定要执行好红军的民族政策,经过彝族区的时候,要尽可能避免一切冲突。如下图:

文章图片15

我们先说走大路的左权、刘亚楼:因为刘文辉把兵力集中于大渡河北岸,南岸敌人并不多,左权、刘亚楼只在小相岭打了一小战,就进占越西县城。随后佯装团顺利占领大树堡渡口。

他们在这里又是砍树又是造船,声势浩大,干的热火朝天,弄得对岸的川军十分紧张,赶紧调兵加强防守。

我们再说走小路的刘帅:

和当年的石达开一样,走冕宁小路的刘伯承部不可避免地来到彝族区。石达开当年就是栽在彝族土司手里。

而冕宁县长早早就往北跑路了,不过半路就被仇家干掉了,估计是平时没少欺负彝族同胞。与清政府类似,当时四川军阀执行的也是民族歧视政策,汉彝关系非常紧张,汉人经过彝族区就会遭到攻击和洗劫。

为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中央特意颁布了《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训令》,里面的规定浓缩成八个字就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刘伯承派出先遣队,开始朝着冕宁小路前进。果然,走在前面的工兵连受到彝族人攻击。

这个连队在出发之前,就接到命令:必须以实际行动赢得彝族同胞的信任,无论如何不准向彝族同胞开枪,谁开枪就是违反了军纪。

他们被一群拿着土枪长矛的彝族汉子包围起来,尽管连长反复解释只是路过,但是彝族汉子好像听不懂一般,全部围上来抢夺红军官兵的武器和物资,最后还扒光了红军身上的衣服。

有人忍无可忍,想要开枪还击,但是被连长和指导员大声喝止了。

被扒光了的工兵连,只得光着屁股往回走,被迎面而来的战友们玩笑一番,心中一肚子火。

后来毛主席知道了此事,开玩笑的说道:“你们是立了大功的,只要坚持和彝族同胞搞好关系,你们的衣服被扒一次,我们就给你们发一次。”

随后红军联系上了彝族区的一个首领,叫小叶丹。

毛主席知道以后,让部队准备了一些酒、枪支、衣物,让刘帅送给小叶丹。

刘伯承同小叶丹见了面,送上礼物,开始解释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以及红军要北上抗日等政治主张。

面对他们从没见过的仁义之师,小叶丹一时感动,情绪上涌,提出了要和刘伯承结拜为兄弟。虽然共产党员一般不搞这种斩鸡头、烧黄纸的事情,但是这一次刘帅破例了。

文章图片16

结拜仪式按照彝族传统在一个叫彝海的湖边进行,两碗酒加上一只雄鸡的鲜血,双方宣誓。

刘伯承说道:“上有天,下有地,刘伯承愿意与小叶丹结为兄弟。”

双方随后将两碗血水一饮而尽,两军部队在一起举行了简单的庆祝仪式。

在饭间,小叶丹说道:“之前扒光红军工兵连衣服的并不是他家的彝兵,而是隔壁罗洪家族的人,不如我们联合起来,把他们山寨给烧了。”

刘伯承摆摆手:“彝人之间必须要团结起来,一起反抗国民党对你们的压迫和歧视,怎么能同胞相残呢。”

刘伯承的话让小叶丹很折服,觉得这支军队实在是前所未见,恨不得当下就带着自家的彝族兄弟们加入红军。

两军结盟,打消了另外两个家族对红军的怀疑和恐惧,小叶丹还亲自护送红军先遣队到达安顺场。

彝海结盟彻底消除了当年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的不利民族因素,对于红军全军顺利度过彝族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

彝海结盟后,在小叶丹的护送下,刘伯承带着先遣队到达安顺场,负责守卫安顺场渡口的只有川军一个营。

留给红军的时间并不多,一旦红军在安顺场渡河的企图暴露,杨森部只需四天左右就可以赶到安顺场。薛岳虽然还在德昌一带修碉堡,但他们要得知红军具体计划,全速前进的话,到安顺场也就八天左右。

一旦杨森和薛岳的中央军将红军合围,那么红军将面临同石达开一样的下场。

留给红军的时间最多也就是八天左右。

刘伯承当下最要紧的事就是找渡船,并抢占渡口。

川军在安顺场只布置了少量部队,而在安顺场的河北岸则布置了一个营,先遣团抵达后,马上派出一个营,营长是孙继先,兵分三路迅速解决了安顺场的少量部队。接下来,他们的任务就是向北渡河,解决河对岸的那个川军营。如下图:

文章图片17

要解决对岸那个营的敌军,就必须有渡船。在此之前,老蒋早就命令所有的渡口守卫部队将南岸物资全部转移,并烧毁南岸的房屋、船只,坚壁清野,要将红军剿杀于大渡河南岸。

同样的一幕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巧渡金沙江的时候,老蒋也下过一模一样的命令,结果当时金沙江的江防队长汪保卿私自留下了两条船做生意,结果这两条船落到红军手里。

而这一次川军同样给红军留了一条船,这条船是川军一个营长赖执中留下的。他既是川军的营长,又是安顺场村的大地主,因为大渡河南岸的很多房屋是他自己的,所以舍不得烧掉。

因此,当他接到烧房毁船的命令时,舍不得马上烧毁自家房屋,而是想等红军真来了再烧,为此他还单独给自己留了一条船,以防红军真来了,他可以烧完自家房子逃到北岸去。

可他万万没想到红军来得那么快,而且隐秘迅捷,于是这条船也落入了红军的手中。

真是金沙江的皎平渡有汪保卿,大渡河的安顺场有赖执中,他们可都是帮了红军大忙的。

当晚,一团团长杨得志和营长孙继先,共同挑选了17名突击队员,加上孙继先本人,一共18勇士组成了突击小组,用赖执中留下的这条船,强渡大渡河。

这18个人,每人一支驳壳枪,一支冲锋枪,一把马刀和八颗手榴弹,凌晨时分开始强渡。

25日,强渡大渡河战斗打响,安顺场这里河宽百米,水流湍急,在大渡河新船有点特殊:

文章图片18

如上图所示:一般来说,想从A点到B点北岸渡口,走直线就好了,但在大渡河不行,因为水流太急了,必须先把船拖到距离A点西面几百米外的C点,然后船工奋力划桨才能斜着到达B点,而且河中心有漩涡和礁石,一不小心就会船毁人亡。

我军配置大致如下图所示:在南岸布置好不同射击角度的轻重机枪阵地,安排特等射手,迫击炮手。而后,突击营长孙继先挑选出17名勇士,坐上这唯一的渡船强渡大渡河。

文章图片19

战斗打响,我军的机枪手和迫击炮已备好,当18勇士开始抢渡之时,我军火力朝着对岸猛烈射击,掩护突击队员。

对岸那一个营的川军发现红军开始抢渡以后,也开始朝着南岸和河水里射击。

双方火力都十分猛烈,因此渡河的过程就显得十分漫长,当船游到河中间时中弹漏水,船工也有点慌乱,偏离方向,一时难以靠近对岸。

在这岌岌可危的时刻,我军一位传奇英雄闪亮登场,他就是军史上赫赫有名的迫击炮“神炮手”赵章成。下图是建国后任炮兵副司令的赵章成在花甲之年参加全军大比武示范训练。

文章图片20

赵章成原本是西北军冯玉祥的兵,在1931年西北军26军宁都起义之后随部队加入红军,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跟着中央红军一路转战至大渡河。

赵章成比较信佛,相信轮回转世,不愿杀生造孽,平时在开炮前总要祷告一番,说自己是奉命开炮,冤魂不要找他。这事在红一方面军的干部战士中一直传为笑柄,而他这个习惯就是从此次强渡大渡河之后放弃的。

赵章成为人憨厚随和,没啥文化,但他结合自己的天赋异禀和战斗经验,练就了“弹无虚发”高超技术,进入了“人炮合一”战术境界。而且与旁人不同的是,他操弄迫击炮从来不用炮架,常常是左手托炮管,右手测距并填弹,类似于把迫击炮当掷弹筒用。

当时迫击炮连只剩下三发炮弹,赵章成卷起衣袖,平直伸出手臂,树起拇指,放入炮弹。

第1炮,准确命中,在北岸反扑的敌人堆里开花;

第2炮,精确制导,直接命中了敌军的指挥中心;

第3炮,从天而降,掀起了敌人的碉堡盖子。如下图:

文章图片21

三炮定乾坤

赵章成这三炮,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永远载入了我军炮兵史册。

十八勇士趁着赵章成这决定乾坤的三炮,迅速上岸占领有利地形,向敌人发起了冲锋。

一时间,手榴弹横飞,炮声隆隆;轻重机枪咆哮,震耳欲聋。北岸敌人终于被十八勇士打残,守敌溃逃,渡口被红军攻克。

渡口被我军攻克后,刘伯承让人四处寻找船只。可是这里却不比金沙江的皎平渡,周围数十公里以内,仅仅有几十户人家居住,根本不可能找到多余的渡船。

而且大渡河水湍急异常,远非金沙江可比,别说架设浮桥,连一棵木桩也无法定到水里。

不久,中央纵队和毛主席也来到安顺场,毛主席一看附近的环境和大渡河的水流,立刻就明白了《庸庵文续编》里关于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的记载纯属扯淡,顿时明白了石达开兵败于此的真正原因。

要想在三、四天的时间内,将4万人的队伍渡过大渡河,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红军找到的这条船单次可以摆渡30人,一个来回至少一个小时。要想将一支四万人的部队在三天之内全部渡过大渡河,至少需要20条船同时开工,昼夜不息的连轴转24小时才行。

而安顺场周围几十公里内,百姓人家不足百户,怎么可能找到20条船?就算找到这么多的船,你又上哪去找那么多熟练的船工呢?

大渡河上旋涡礁石众多,你怎么敢要求船工们晚上也能摆渡呢。

对于石达开来讲,他无法在安顺场渡过大渡河是因为当时根本不具备这个条件。换成毛主席来,他也无法将4万人在短短三四天内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

由此可见,那本《庸庵文续编》里记载的历史,有很多都可能是污蔑农民起义的欺世之作。至少他当天渡过去一万人又给渡回来和给刚出生的儿子庆祝生日,有可能是瞎编的。

真正让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的原因可能就是一个:此人不敢分兵抢占松林地,通过松林地北上夺取泸定桥。

文章图片22

在找到石达开真正兵败于此的原因后,毛主席就知道该怎样办了:

红军主力在安顺场这里必须兵分两路才能走出困境。

一,大部主力组成左纵队,由林彪率领,放弃在安顺场渡口渡河,而是直接从南岸出发,过松林地向着大渡河上游320里外的泸定县奔袭而去,抢占泸定桥,主力部队走桥迅速渡河。

二、留下来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继续在安顺场这里渡河,等他们渡过去以后,立刻组成右纵队,由刘伯承和聂荣臻指挥,在北岸同样沿大渡河向上游320里外的泸定桥奔袭而去,在那边巩固泸定桥对岸,协助左纵队从泸定桥渡河。

这个方案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唯一可行的方案。

在这里,毛主席善于实事求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摒弃了书本上条条框框的限制,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书本记载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的分析,深入挖掘事物发展的本质面貌。终于找到了影响行动成败的根本原因,并找出破解眼前困境的解决方案,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作风体现。

这要是换了博古和李德,估计就又是一场“湘江之战”了。在当时的情况下,指望从安顺场用渡船过河很明显是不现实的,所以必须另辟蹊径,从另外的角度寻找破解难题的捷径。毛主席这时已经下了主要从泸定桥过河的决定。

当然,后来的历史证明了,毛主席这个决定又一次把红军从绝境之中拉了出来。

文章图片23

后记

最后,我们在分析一下,当时石达开的军师曹卧虎曾建议他分兵去抢占泸定桥,而石达开却不愿意。

为什么呢?因为他有过前车之鉴,早在石达开进入安顺场之前,他就派自己的悍将赖裕新率领先锋部队从富林方向渡过了大渡河。但很可惜,他这位最忠心的部下赖裕新在经过白沙沟时中了清军埋伏,不幸全军覆没了。

为什么一分兵会就造成这样的结果?因为一分兵就让自己的部下成了断线风筝,彻底失去掌控,不能按照自己的指挥意志统一行动。

表面上看,分兵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从本质上去看,就会发现分兵和集中优势兵力一样,都是很有难度的,它的难度就是,这支军队是否能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指哪打哪。

事实证明,石达开做不到这一点。

为什么毛主席就敢于分兵?因为毛主席能做到这一点。

人民军队是党的军队,有严格的纪律,统一的作战素养,不管分兵还是集中优势兵力,人民军队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军委的领导,一切行动听指挥。

而石达开就不同了,如果不是如此,他也不至于率军负气出走南京,也不会沦为一支孤军。

所以石达开不敢分兵的原因并不复杂,那就是旧军队的通病,这兵要是分了出去,那还不就是断了线的风筝,是不是自己的都不敢保证。这就是课本上经常念叨的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他们无法摆脱小农思想的束缚。

毛主席从井冈山时期,一直到中央苏区时期,一直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建军原则,即便在自己遭受排挤,坐冷板凳的那几年,也要维护这个建军原则,从没有以自己红军创始人的资历自居。

到了具体的实践之中我们就会看到它的作用和魅力。

那么,红军主力最后是如何从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呢?这就是那个我们小学课本上耳熟能详的故事——飞夺泸定桥,下回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