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据说《有种》是“有种”的计量单位。

 愚人音乐坊 2022-04-03



1992
  张洪量《有种》

张洪量《有种》是一张在昨天“过生日”的专辑,但昨天我“偷懒”把档期留给了Eason。后来想想,这样一张“有种”的专辑,不做一期周年纪念实在有些可惜,所以今天来和大家聊聊它,却是是一张很有趣的流行音乐专辑:事关黄种人的过去、与未来

《有种》是张洪量第四张个人专辑,发行于1992年4月2日,由滚石唱片发行。此专辑是张洪量在赴美国纽约进修电影编导课程后有感而发的创作,全碟的词曲编、以及制作都是张洪量一人包办,录音乐手则请到了许多纽约当地的音乐人参与进来。

《有种》是一张很有意思的专辑。流行音乐本身作为西方文化的舶来品,由华人歌手演绎肯定少不了模仿欧美国家的路线。许多有过留洋背景的华语流行音乐人,纷纷展现了自己过人的“模仿”能力,将西人的布鲁斯、爵士、说唱学的惟妙惟肖;反之却很少有人能够借用流行音乐这种形式,向欧美乐坛输出属于东方的文化。尤其是在90年代初,这个港台地区流行音乐文化“在萌芽中辉煌”的时期。

《有种》的创作概念非常清晰和完善,借由音乐传达了张洪量对于黄种人的起源、进化,乃至黄种人的过去与未来做出的深刻观察和理性的研究;进而扩展到音乐对人类历史的感性解读,在这张专辑里,你可以听到关于种族的根源、文字的起源、以及人类抒发情感的本能。多年之后,当李宗盛回忆张洪量惊为天人的出道作《祭文》时,不免都要评价:这是一张比《有种》更“有种”的专辑。可见,《有种》是一个“计量单位”。

愚以为,同样是晦涩难懂的流行音乐作品,《有种》的题材更《祭文》丰富。客观来看,也是一位歌手第一张专辑、到第四张专辑的进步。对于张洪量来说,《有种》对黄种人的深度解读,也为日后写《黄书》打下了基础。注意,此处我是加了书名号的......

《有种》当中你听不到当时华语乐坛“主流作品”的琅琅上口,即使后来滚石为张洪量出的精选集都很少选这张里专辑的歌。反倒是97年,张洪量又一次从美国进修归来,发行的新曲+精选《情定日落桥》重温了自己的上一段“美国往事”《相思三态》和《纽约》。算是专辑里对于路人听众来说较为熟悉的歌,但即使如此,他们也是精选集里的“Side-Track”。

《纽约》是全碟最短的一首曲目,只有两分钟出头,歌词也只有九个字。却真实反映了张洪量最真实的心境:烂吉他、破城市、想回家。听起来近乎即兴的结构与编配方式,也占据了专辑的大部分篇幅。但是这种即兴又不同于乐器高手间的“Jam”,更像是通过声音本身去表达某种原始的情感,这种手法和许多“世界音乐”特别像。张洪量给我的印象除了是能款款深情唱《广岛之恋》的牙医之外,更是一位尝试将“黄种人”元素融入“世界音乐”的音乐人。路人提起他,只知道那些KTV常见的口水歌,实在是对他最大的误会。

看起来《相思三态》是串联起全碟歌曲的“主线”,不仅有“姊妹篇”《相思三叹》。其中的一些小动机,更是在收尾的纯音乐《情人岗第二乐章-黄种人》中重复出现。而“情人岗”这个系列,也构成了张洪量历年专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专辑的结尾都会附上一首以“情人岗”为主题的纯音乐,这些作品都带有一些新世纪音乐或世界音乐的影子,在华语流行音乐界是不多见的。

起初觉得曲风相对“主流”的《你始终仍旧在》放在这张“有种”的专辑里显得不合时宜,但是后面渐渐喜欢上了这首歌。张洪量并不“宏亮”的声音,唱这类富有哲理的情歌还真的别有一番滋味。如果你喜欢张洪量的《美丽的花蝴蝶》、《难以捉摸你的心》、甚至《你知道我在等你吗》这类作品,可以直接来听这首。


《原始语言》是一首非常有意思的歌,整首歌都是张洪量用象声词“臆想”出的一种“原始语言”。可以说这是一首感官体验完全不受歌词影响的歌,音乐何尝不是是全世界通行、但未必需要真正听懂的语言?

描写人类起源的《干道I》,原本以为会有“干道II”,结果至今张洪量也没写出“干道II”。反倒是张洪量宝丽金时期发行的专辑《老子有理》当中有一首《舞蹈》,重新使用了《干道I》的旋律,填了同曲异词版本。其实《老子有理》当中还有另一首张洪量根据旧作改编的“同曲异词”作品,你知道是哪首吗?相信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因为那首曲子的原唱歌手一点儿也不“人文”,也很难和张洪量联系到一起。

《胡想十八次》取材于《胡笳十八拍》。这首“长篇大论”和《纽约》的“九字真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我的粗略印象中,这首歌创造了“中文流行音乐作品歌词最长”的纪录,全文900多字。也许仔细找找还会有字数更多地歌,但是你要知道,这首歌只有四分多钟,塞下900多个字意味着什么。类似的作品也有人会想到黄舒骏的《恋爱症候群》,但是从字数看,确实要比张洪量这首少一些。不过在我印象中,黄舒骏和张洪量的听众重叠还比较高的。

不夸张地说,《有种》是一张包容广阔的作品、也是张洪量内容最有深度的一张专辑。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它很难流行。甚至在“小众音乐”的受众群体都没有属于它的一席之地,以标榜“个性”著称的台湾百佳唱片,也未将这张作品其纳入名单。“晦涩难懂”也许是这张专辑不易传播的主要原因,同时张洪量本人相对薄弱的唱法、和较为松散的呈现方式,也为这张专辑减了路人印象分。总之,这还是一张不太适合纯路人了解张洪量的入门专辑,个人建议,至少听过张洪量入选“百佳”的两张再来听《有种》会好一些。

好了,今天先讲到这儿吧,下课。


℗&©愚人音乐坊 202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