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四十一年陈惟中《吴郡甫里志》云:保圣教寺,梁天监二年创,宋祥符六年赐紫僧惟吉重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像,旁列罗汉十八尊,为圣手杨惠之所摹,神光闪耀,形貌如生,真得塑中三昧者,江南北诸郡莫能及。 苏州甪直保圣寺十八尊罗汉塑像分列东西两壁,错落有致,高低不一;形貌各异,衣褶轻软,层次分明;筋骨显露,神情毕现,个个栩栩如生。 ![]() 这些罗汉塑像的发现和保护却缘起于一场同学聚会。 缘起际会 ![]() 1918年,在北京大学攻读哲学的顾颉刚应中学同学吴宾若、王伯祥、叶圣陶等人之邀来甪直游玩。四人为苏州第一中学堂同学兼好友,彼时,吴、王、叶均在甪直镇上的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而顾颉刚刚刚遭受丧妻之痛。这场同学会既是同学叙旧言欢,又是给顾颉刚散心解忧。可以说是,情谊满满。 ![]() 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的校舍恰恰占用了保圣寺的部分寺基。顾颉刚在参观保圣寺时,意外发现竟有唐塑罗汉,十分惊诧兴奋。“寺建于梁,像制于唐,蕞尔一邑,乃能保有此古代剧迹耶!入殿见罗汉像错列两壁,高下不齐,为他处丛林所未见。”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此后多次去保圣寺游览。 1922年,顾颉刚与同为苏州人的北京大学教授、陶瓷学家陈万里再游保圣寺,却见大殿正梁已断,屋漏雨淋,塑壁剥落,大佛座身之后近乎全塌,题壁罗汉等二尊已化为泥土,顾颉刚恼怅得说不出话,陈万里则将尚存的其它的二尊真迹(望雁、禅定)及降龙罗汉都摄了影。 ![]() 呼吁抢救 ![]() ![]() ![]() 一介文人的坚持 回京后,顾颉刚一心救罗汉,立即写信并附上照片,分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教授沈兼士。蔡元培写信给江苏省教育会和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请他们会同甪直教育会,取下罗汉安放别院。沈兼士则致信苏常道尹蔡师愚。蔡师愚派员调查并设置围栏,安排专人看护,但估算修复经费约需7—8万银元,无力承担,此事遂无果。 ![]() 1923年3月至5月,顾颉刚又连接甪直友人信称:大殿坍塌更甚,已危在旦夕。1923年7月,顾颉刚在《努力周报》上发表《记杨惠之所塑罗汉像——为一千年前的美术品呼救》。至1930年2月的七年间,顾颉刚连作六篇文章考证杨惠之其人其塑,呼吁社会募资保护古寺和古塑,但收效不大。 一波三折的抢救 对于顾颉刚的呼吁,商务印书馆的元老高梦旦和任鸿隽都很赞成,函请江苏省教育厅长蒋竹庄派员拆卸保存。1923年蔡元培、胡适之等人捐款,经甪直人金家凤与甪直教育会会长、小学校长沈柏寒商议,7月,由沈柏寒牵头集资,雇用苏州塑佛人陶子泉,共迁出东壁的禅定(即达摩罗汉)、讲经、沉思三尊,西壁的望雁(现多被错认为降龙,其于1925年已毁)、智真二尊等共5尊等较完整的罗汉,以及部分脱落的塑壁残块,存放于高小部(今叶圣陶纪念馆)操场西侧的小三间平房里。 ![]() ![]() 1925年吴县人张一麐等发起,拟将该寺重行修建,但因战事不息,遂告终止。 1927年,乡镇由乡董自治制改为区政府体制,吴县第十区(即甪直区)区长殷克维,发现大殿内尚有较完整罗汉,请来苏州老塑佛匠拆下了四尊,分别是东壁的尴尬、听经两尊,西壁的愤怒、袒腹两尊,安置在原陆龟蒙宅的光明阁保存。 柳暗花明的转机 墙内开花墙外香,唐塑的事情在海外受到了专家的重视。1925年,南开中学总务长陈彬龢将“顾文陈影”(顾颉刚文、陈万里摄影)邮寄给同学日本美术史专家大村西崖,引起大村的极大兴趣。 1926年4月,大村西崖来华考察甪直五日,实地参观了保圣寺及塑像。回国之后,写成《塑壁残影》一书,对保圣寺的布局结构、历史源流、杨惠之能否塑造十八罗汉等问题作了详细研究,得出结论:“保圣寺实为宋时所建筑……”,“为中国木材建筑之最古者”,“罗汉塑像,同为祥符重建时之物也。”同时注意到塑像背景(即塑壁,又称“海山”)的独特价值,认为塑壁秉承唐风,手法“其岩石皱法,全属唐风,不似宋式”,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 ![]() ![]() 北宋大殿的叹息 因年久失修,加上1927年又遭受火灾,大殿半边坍塌,半数罗汉被毁。虽有众人奔走呼吁,却仍回天乏术,1928年5月的一天,伴随着一阵沉重无奈的叹息,屹立近900年的北宋大殿终于轰然坍塌,只剩残壁一堵。甪直区政府清理现场,归拢梁柱、砖瓦,包扎大佛及幸存的东塑壁,大佛头部微损、后背泥塑脱落、双手断掉,迦叶、阿难两弟子像被砸坏,好在此前幸存的9尊已陆续迁出至高小部平房、光明阁暂存,为接下来修复唐塑抢得了一缕复活的生机。 ![]() ![]() ![]() ![]() 修复罗汉 ![]() ![]() ![]() 外力的介入促使更多国人关注唐塑运动。1928年,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辞官归隐于上海,因读大村西崖所著《塑壁残影》,感他人之注意我国文物,专函相邀陈彬龢亲往甪直考察。9月9日,二人到保圣寺后发现,大殿已于数月前倒塌,仅存东塑壁一堵。 ![]() 对此,叶恭绰深感痛心,回沪后,发函与时任大学院院长(后改为教育部)的蔡元培商量保存事宜,答允由大学院承担一半修复费用,叶恭绰在上海同人设立“保存唐塑委员会”,为办事专门机构,商讨募款及建筑设计,该机构从根本意义上成为了全面保护保圣寺的发端。 1929年2月4日,教育部正式发文成立保存甪直唐塑委员会,设有委员十九人,蔡元培、马叙伦、陈剑修、钮永健、叶楚伧、缪斌、张继、陈去病、张一麐、茅祖权、叶恭绰、黄涵之、李云书、狄葆贤、王震、关炯之、陈万里、顾颉刚、金家凤。办事机构暂设上海清凉寺。 ![]() 从1918年顾颉刚发现国宝,呼吁各方抢救,期间陆续迁出了9尊罗汉,到1928年大殿最终坍塌。塑壁罗汉,命运多舛,好事多磨,历经十年磨剑,此时终于迎来曙光,踏上重生之路。 1929年秋,保圣寺古物馆开工。至1932年6月,建筑工程、塑像修复、整理工作陆续完工。全部工程共花费2.4万余元,历时3年之久。1932年11月,保圣寺古物馆举行开馆典礼,蔡元培亲致开幕词。 ![]() ![]() ![]() 至此,中国历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古典文化遗产抢救运动遂告段落。保圣寺的塑壁罗汉,经顾颉刚、蔡元培等一批文人的呼吁抢救得以保存至今,这是中华文化之幸。罗汉塑像虽有残缺,但仍不失是中国古典艺术之瑰宝。 ![]() 1961年3月4日,保圣寺罗汉塑像以其塑壁艺术之精妙,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暂定为北宋。 来源:《方志苏州》微信公众号 拟稿:曹广暖 2022-03-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