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十年代的青岛,那些难忘的时光旧影

 青岛城市记忆 2022-04-04
最近连续编发了多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记忆图文,再度勾起了无数老青岛对于那个淳朴年代的难忘回忆。岁月不断的流逝,那一张张老照片已成为了一份珍贵的记忆载体。
在老照片收藏家逄淑才先生收藏的老照片中,不同年代的熟悉的影像,好像每一张都在诉说着时代的变迁。那些承载着无数青岛人难忘的美好印迹,那是只有老青岛人才懂的城市记忆。

今天选择编发的这一组老照片仍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珍贵旧影,那些曾经熟悉的城市街景、市井生活,那些凝固时光的印记,透过一张张老照片,思绪仿佛即刻回溯定格,那个质朴难忘的八十年代迎面而来......


纯真的年代、懵懂的少年


1982年,中山路上的环卫工人正在打扫街道。那时,中山路还与栈桥相通;那时,中山路上还是绿树成荫;那时,大通道还往来穿梭这条老街......


这个场景在八十年代末与九十年代初时,有几年里经常会在一些人流聚集的街头巷尾看到,脖子上缠着钢筋的孩子在以此讨要钱财,开始时还真是博得了不少人的同情。

八十年代的青岛搬家服务公司,那时搬家基本都是亲戚邻里、同学同事帮着,搬家公司一般很少用的。车上的这些当年算是新潮家具家电,如今早已在拆迁改造升级中沦为垃圾废品了。


买煤送煤,那时煤店送煤是要多花钱的,一般都是自己想办法往家拉。上学时一些要好的同学,经常是帮着这家买煤、帮着那家刷刷房子。


1983年中山路胶州路口,指挥交通的交警一丝不苟。照片中的左边是新华书店,右边是老国货,那时还没有人行天桥。

八十年代,青岛人交公司开通了一部西镇到中山公园的便民公共汽车,服务宗旨:招手即停、就地上车、上车有座、就近下车。


中山公园茶食厅前合影,这里也留下了许多人的记忆留存,中山公园的很多地方都可比现在的网红打卡地。


1982年,中山公园大象滑梯上的孩子。



中山公园樱花季,公园门口的小摊上摆满了崂山可乐、橘子汽水。


前海沿,吃着雪糕的夏令营孩子。我们小时候开始时戴的是草帽,后来更新成了白色太阳帽,一戴就是好多年。


春游崂山,凭票供应的年代,桃酥、面包、大馒头、午餐肉和崂山可乐,也算是一顿丰盛佳肴了。


国营理发店,这已经是后来经过不断改进的场景了。那时候都叫“剃头”。一些剃头师傅水平真挺高的,如今很难找到那时剃头刮脸的舒爽感觉了。


1983年,青岛市青年银行迎新春越野赛。当年经常参加一些越野赛,学校里的、区里的、市里的,后来参加工作,也是单位的、百货公司的、商业局的等等。

1983年,中山路新华书店全民读书活动。很怀念当年的读书氛围。

1983年,干道猴与黑白电视机。都是一个时代的名词与记忆。

腊月里火爆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红极一时的即墨路与照片中的景象已成为一种无法抹去、无法重来的城市片段。


劈柴院,改造的时尚,但却与岛城市民渐行渐远......


青岛港客运站,曾经红火喧嚣的海上航运,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的摊户记忆犹新。如今,繁华早已逝去,大港客运站与其相邻的海员俱乐部、友谊商店等都已成追忆......

威海路,海泊桥,台东区与四方区交界,自行车、公交车、刚开始起步的小公共等,拥挤的道路上构成了一幅上班高峰期的城市奏鸣曲。

每次编辑整理逄淑才先生收藏的老照片,一种时空穿越的味道随即扑面而来。让你不觉然间随着照片中的旧影再回到那个年代,而那个年代也恰好是老青岛念念不忘的岁月。


老照片收藏家逄淑才先生二十多年来收藏了三十多万张岛城各个时期的老照片,涵盖了老青岛的城市风光、人文风俗、家庭生活、市井百态以及行业风貌。 这些老照片,也反映了那个时候老青岛最普通的生活掠影。如今的青岛,早已褪去了黑白的色调,迎来了更加多彩的画面。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文中照片均为逄淑才先生收藏,转载请注明!
敬请扫码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