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张婶儿,小区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光是这样,大家还要互相掩口哂笑。 张婶儿有两个尤其突出的特点让大家津津乐道但又不由得咋舌:一个是太泼辣,一个是爱显摆。 张婶儿是个农村妇女。没念过书,没见过世面。一辈子就在自家的小天地里自我陶醉自我膨大。按说吧,中国这样的农村妇女多了去了,一大片一大片的,可是绝大多数人都纯朴勤劳。独独她,完全不像这个样子。这样说吧,她要是一天不出来卖派一下,简直就浑身不舒服,舌头都有点发痒。她要是两天不跟人拌个嘴吵个架,心口就像是给猫抓了一样,忒难受。要命的是,她还有着极其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 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吧,人不咋样,可就是个命好。张婶儿当年找了个好老公。那时候在部队当兵,后来复员安排到公安局了,成了正儿八经的国家干部;而且,还是个颇有实权的领导。小城这地方太小了,谁家有亲戚在哪里工作,人们给打听得清清楚楚的。还不要说张婶儿家里的事情了,不用人们打听,张婶儿自己都拿高音喇叭广播出去了。 同样是在一个小区里,张婶儿家经常门庭若市。尤其逢年过节的时候,来的人在门洞里排着队。大家互相之间不好意思见,但又不可避免地要见。于是,就彼此会意地一笑。出来的满脸春风,还没进门的满脸焦急。 这样的事情,小区人也都能理解,也没有人说什么。谁叫自家老汉是个平头老百姓呢?孰料,张婶儿自己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总在人多的地方拿出人家送的东西显摆:什么这个啥进口咖啡不好喝了,哪个啥酒太冲了,家里的水果都快放坏了。大家嘴里不说啥,私下里都笑话:“西瓜地里的梨瓜——瓜种嘛。这样的事情,虽然说不比小偷偷来的东西,不能往外面说,但毕竟不是自己正经挣来的啊。” 那一次,她又在那里显摆,老公恰好回来遇到了。老公一嗓子把张婶儿吼回家,动手打没打没人知道,不过很多人听到了浑厚低沉的教训声:“以后再敢在外面嘚嘚嘚,嘴给你打成牛嘴!” 张婶儿倒是消停了好一段时间。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何况张婶儿这已经入到骨子里的毛病,咋能改得了么?没过一个月,她又在外面显摆开了。 张婶儿的显摆,不止这些。她最爱卖派的是自家有个儿子。张婶家生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女子机灵可爱,学习特别出色。整天给打扮的花骨朵一样的,惹人喜爱。儿子却有点呆傻,就像出了故障的钟表指针:拨一下,动一下;拨到哪里,停到哪里。 大家都说张婶儿夫妇俩这么能行的人,儿子怎么会成这样呢?生儿育女这事情,医生也拿不住,普通老百姓咋能知道呢? 按说吧,儿子成这样,张婶儿应该经常暗地垂泪伤心。毕竟嘛,在中国人传统的思想里,儿子是要传后的,女子终究要出嫁。对于有重男轻女思想的人来说,这不啻一个重大的打击。 可是,张婶儿偏偏不是这样的。她就觉得,儿子就是儿子,总比女子强,总归要嫁人,生的娃姓不了她们张。哪怕是有点呆傻,她丝毫不在乎。因此,对于那些只生了女子的,她总夹枪带棒地说些什么光有女子不行了女子撑不起门户了。人家生了女子的人家,自己本身就喜欢女孩儿,她偏偏要把自己的观念摁进人家的脑壳里,惹人家厌烦。本来嘛,她家出个呆傻儿子,大家还有点惋惜同情,彼此都尽量避免谈论这样的话题。谁知道她自己这样的举动,慢慢地,大家就有了说法:自己都不看自己家后代咋办呢,还来取笑别人家。 张婶儿本来就是个泼辣性子。平时仗着自己老公的身份,在小区里说话刺刺辣辣的,有点欺人。大家觉得都一个小区的邻居,懒得跟她计较,她反而越来越膨胀了。跟大人吵,跟小娃吵,甚至跟小区里的老人也吵嚷过。这就把她自己给弄得成了个没人理了。 由于自家儿子呆傻,在院子里跟其他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她就像凶恶的老母鸡一样,扑过去护住自己的儿子。她从来不说自己儿子抢别人家小孩东西,抓别人家小孩儿脸,就知道拿自家孩子当宝贝疙瘩,跟别人家长吵嚷,说人家娃欺负她儿子,好几次还动手撕扯。搞得院子里的小孩儿都不敢跟他们家孩子靠近,她儿子就每天一个人在那里拿挖掘机铲沙土玩儿。这一铲,就铲到了十几岁。人家孩子都上学了,他家儿子整天拿个锄头在小区空地上挖土。 这么多年时间很快过去了。小的长大了,年轻的变老了。张婶儿好像依然没有改变:清明节假,很多人进出小区,张婶儿还在那里显摆——她家的孙子,跟他那个呆傻父亲一样,在那里挖土玩儿。 人们已经不太说什么了,只是心里觉得特别不得劲儿——这么聪明的人家,怎么能做出这样不聪明甚至有点残忍的事儿呢? ![]() |
|
来自: 新用户3134eDv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