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孩子走进民族音乐系列之扬琴独奏《倒垂帘》

 周原樵翁 2022-04-04

第三十四期

扬琴独奏《倒垂帘》

漫话琴史

扬琴起源于中东、波斯等古国。十七世纪中叶从欧洲传入我国,到现在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清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沿海城市发展,各地艺人纷纷走入城市,随着说唱音乐的发展和地方戏曲的兴起,扬琴表演艺术有进一步发展,使扬琴成为说唱音乐和地方戏曲伴奏乐队中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尤其是各地的“琴书”即是因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清末民初,随着民间器乐的发展,许多民间器乐的合奏形式作为独立的乐种、曲种出现和兴起,扬琴的表演形式又成为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潮州弦诗等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中的主要乐器之一。

图片

在我国扬琴表演艺术的历史长河中,扬琴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为一个阶段,一九四九年到现在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这一阶段始开扬琴独奏表演艺术的先河,并逐渐形成具有地方青韵的演奏风格特点和以独特演奏技巧为特征的扬琴表演艺术传统流派。这一阶段的扬琴乐曲为扬琴传统乐曲。传统扬琴由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东北扬琴四大学派构成。

图片

倒垂帘

扬琴传统乐曲中的广东音乐擅长运用加花、衬音、坐音、顿音、密打等技巧,具有明快、活泼、爽朗、清新的演奏风格,《倒垂帘》就是其代表作品。
倒垂帘是一种旋律进行手法,即旋律进行由高而低,顺势而下,流畅委婉,犹如珠帘垂落。乐曲《倒垂帘》以倒垂帘旋律手法命名,并运用于整首曲子。高低音阶,错落有致地响起,确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曲调悠扬流畅,并极富华彩。演奏特点上采用了衬音、坐音、顿音、弹轮等加花手法,提高了扬琴的表现力。演奏时抑扬顿挫、层次分明、使情绪富有变化。既保留了富有南国之情的传统音乐风格,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和时代气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