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幸存的革命者-61(曾志)

 兰州家长 2022-04-04
文章图片1

1954年12月,我从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回来投入工作,着手了解广州市工业情况,研究和准备部署1955年全年以及第一季度的工作。

由于受沿海城市不发展新兴工业的影响,广州市失业人员、闲散人员逐渐增多。1955年前后,陈云到了广州,看到公园里一些中青年男子无精打采地躺在石凳上,大街上东张西望、游手好闲的人也很多,引起了长期做工人工作的他的重视。他认为,广州市不再建几个工厂,失业人数还会增多。于是陈云便提出在广州兴建一个高级细纱纺织厂,主要供出口;同时,再扩大广州市原来又陈旧又小的唯一的纱织厂,建一个无线电元件厂、一个生产新闻纸的造纸厂。这几个厂很快建成,解决了2万人 的就业问题。

这期间,正值全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期。在1954年的中共广州市第四次代表会议上,决定全市的建设方针是:把广州市逐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城市。在次年召开的中共广州市第五次代表会议上,则更进一步地明确要把广州市建设成为一个以轻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工业生产城市。

我作为广州市委分管工业的书记,不仅参与了这些方针、政策的决策。而且也是一个直接的领导者、执行者,这些工作抓得好坏,成效如何,都与我密切相关。

在一定程度上,我肩上担负着振兴广州市工业的重担,能否把广州如期建设成为一个以轻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工业生产城市,其责任并不轻松。当然,到市委工作以后,我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我不可能再像在西村电厂时那样,整天泡在基层。我及时调整了工作方法,采取各个击破、个案解决的办法,对那些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便提交市委,与其他领导同志一同探讨,研究解决,诚恳待人,不骄不躁。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曾明确指出,沿海地区地处前沿,要准备打仗,不宜于新建、扩建许多工业设施。这给我们广州市委的领导出了个难题,也给我们提出把广州建设成为工业生产城市的目标当头一棒。显然,广州依靠新建和大力扩建国营、地方国营工业来建设工业生产城市的路子已走不通了,我们只好另走他途。

广州市原有私营工业企业将近4000户,还有不少轻、化、纺(如修理修配业、小五金、橡胶、食品等)之类形形色色的工业,小而全。为了充分发挥现有工业生产能力和潜力,市委决定,必须以社会主义改造为重点,并集中主要力量对资本主义工业、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私营工业全行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基本上做到了有条不紊。总的来说,这项工作做得比较深人细致。带、联、并、转、淘以及人事安排、设备调配、清仓核资等工作,绝大多数都做得相当慎重,群众发动得也较好,绝大多数工业行业和企业在掀起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同时,也掀起了生产高潮。

这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至今仍令我内疚不已。

毛主席来广州时,曾很郑重地 对我说:“曾志,你回去告诉省、市委要赶快把一些老字号招牌和一些比较出名的街道找人拍摄下来, 不然那些历史见证物就永远消失没有了!”

我当时对毛主席这句话理解不深,思想上重视不够,只把这句话 轻描淡写地告诉了陶铸和王德”。 因此,省、市委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好像并没有去完成这个任务。

结果,公私合营改造完成后,许多有历史意义的东西也随之消失,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