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30部视频合集!21位小提琴家!!史上最全合集!! 全套《梁祝》,美到心窝,真真是好听极了! 她的离世,钢琴版《梁祝》成绝响 吕思清这种场合下演奏的《梁祝》,几人看过? 顶级艺术家联袂演绎《梁祝随想》 北大才女禹洁柳琴演绎《梁祝》唯美的爱情,动人的旋律 黄子芳《梁祝钢琴协奏曲》 二胡协奏曲《梁祝》(下部),美女二胡演奏家杨雪演奏,美妙无比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吴越春秋》中国管弦乐音乐会·二胡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奏:孙凰 经典《梁山伯与祝英台》 演奏:美籍华裔小提琴家Nancy Zhou(周颖) 本场演出是国家大剧院“周末音乐会”特别策划的“值得聆听的中国交响音乐系列”音乐会之一,于2018年12月15日上演。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60周年之际,特别策划了本场音乐会,演出了包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胡腾舞曲》及《伊犁河畔》等中国交响作品。 演出也特别邀请作曲家何占豪亲自执棒,携北京交响乐团共同展现经典之作,由小提琴演奏家张精冶担任小提琴独奏。通过作曲家现场生动、细致的讲解以及演奏家们精彩的演绎,带领观众朋友感受中国交响乐作品的独特韵味和魅力。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作曲家何占豪、陈钢创作于1958年,于1959年首演,是献礼“新中国成立10周年纪念”的音乐作品。乐曲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是二十世纪最成功的中国经典音乐作品之一。 全曲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乐曲开始使用长笛模仿鸟鸣,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描绘出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接着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旋律音色与小提琴形成对答。男女主人公的深厚情谊由乐队合奏的形式展现,欢快的跳音描绘了愉悦的生活。最后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使“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情景跃然眼前。 第二部分描写了“抗婚”等三个情节。铜管以方整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则用散板节奏,描绘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楼台相会”由大提琴、小提琴的慢板对答表现出来,缠绵而凄苦。“哭灵、控诉、投坟”由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的控诉。锣钗齐鸣,英台纵身投坟,将乐曲推向最高潮。 第三部分描写了“化蝶”的情景,小提琴在高音区轻柔的演奏,仿佛“梁祝”化为一对蝴蝶在天上翩翩起舞。乐队合奏爱情主题,感情似洪流倾泻而出,表达了人们对“梁祝”悲惨命运的同情,更象征着“梁祝”坚贞不渝的爱情被人们千古传诵。 作品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采用了古典音乐中传统的奏鸣曲式,包括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三大块,每块又可以继续向下“解剖”,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并带有许多小标题,为我们理解这部作品提供了很多便利。(分段音频为以色列小提琴家吉尔·沙汉姆演奏、我国指挥家水蓝指挥、新加坡交响乐团协奏) 1呈示部 第一部分:草桥结拜 第一部分表情速度指示为如歌的柔板(Adagio Cantabile),包括了呈示部中的引子、主部与连接部,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初识的故事。 1). 引子 协奏曲以竖琴的两次D调五度上升开始,之后长笛独奏以模仿鸟鸣的华丽旋律开场,为故事设定了基调。随后独奏双簧管与弦乐一起进入,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 主部 先是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取材自民歌《黄河》),竖琴等其他乐器伴奏。“在去杭州求学的路上,女扮男装的祝英台第一次遇到梁山伯。”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带来了一个新的但仍悠扬的主题。最后由全体乐队强奏,再次奏出爱情主题,独奏小提琴随后加入,表示出梁祝二人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倾慕的深情。 3). 连接部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小提琴华彩,表达了梁祝二人草桥结拜的喜悦。 第二部分:三载同窗 第二部分速度指示为快板(Allegro),是呈示部的副部。 这部分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这一部分独奏小提琴运用了许多小提琴技巧,如跳弓、在很宽的音域内快速演奏,以及琶音抛弓(arpeggiato)等。 第三部分:十八相送 第三部分表情速度指示为很悲伤的柔板(Adagio assai doloroso),是呈示部的结束部。 随着学业临近结束,梁祝二人意识到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即将结束,感到很悲伤。祝英台邀请梁山伯去她家做客并向她的妹妹求婚,但梁山伯并不知道祝英台此为表白之意。再三迟疑后,梁山伯答应日后再与祝英台相见。这一段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以及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2展开部 第四部分:英台抗婚 第四部分表情指示为沉重地-更快地-粗硬地(Pesante - Piu mosso - Duramente)。 祝英台回到家后发现父亲已将其许配给富家子弟,便开始“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祝父代表的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祝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 第五部分:楼台相会 第五部分表情指示为哭泣地(Lagrimoso)。 梁山伯终于前去英台家中赴约,这时才发现祝英台竟是女儿身,二人坠入爱河,楼台相会,泪眼相向。这段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亦是整部协奏曲中除了爱情主题之外最著名的一段。 第六部分:哭灵投坟 第六部分表情速度指示为坚定的急板(Presto resoluto)。 两人之间的爱情二重唱被梁山伯得知祝英台被逼订婚的愤怒所取代。小提琴独奏在管弦乐队的和弦支持下,进入了一段精彩而艰难的段落,但最终在大提琴独奏的陪伴下,回到了代表爱的原始旋律。在二重唱接近尾声时,梁山伯病逝。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独奏小提琴以一个突然的高音代表英台纵身投坟而结束,乐曲达到最高潮。 3再现部 第七部分:坟前化蝶 第七部分表情速度指示又为如歌的柔板(Adagio Cantabile),构成整个再现部。 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这里音频切割出了点问题,“化蝶”开头的竖琴与长笛被挪到了“投坟”的结尾) 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以建立一个胜利的高潮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协奏曲以最后的小提琴独奏苦乐参半地结束,最终是一个神秘的弦乐高音。在这个由音乐描绘的传说中,梁山伯的坟墓打开,祝英台投入深渊,但结局却是浪漫主义的,描绘了这对恋人变成蝴蝶,再也不分离。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如今,60多年过去了,我国一批又一批新的民族小提琴作品却无出其右。或许这就是经典作品的力量吧,正如无人能再超越巴赫、莫扎特与贝多芬一样。但我们也期待着有更多的优秀中华民族古典音乐作品出现,我国古典音乐创作起步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