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恋恋风尘-带我去远方-忠犬八公-练习曲

 小溪收藏屋 2022-04-04

恋恋风尘侯孝贤:1987年法国南特影展最佳配乐奖,成为台湾第一部在国际性影展得到配乐奖的电影。1993年金曲奖三大奖得奖作品。 《恋恋风尘》尘封七年上市,故事描述一对相恋于乡间、分手于都市的男女。当年默默无闻的陈明章毛遂自荐,以一把六百元的吉他为台湾电影勇夺第一个国际大奖。如今侯孝贤大力推崇陈明章的自然朴实,有台湾的味道。正如侯孝贤电影中所描述的台湾成长历程,陈明章的吉他、许景淳的钢琴,表达的是一段成长的回忆录。年少的梦想、清澈的声音、极淡然而充满感情的音符,一本青春的回忆剪贴簿。起来,我要你看的见,再大的风雨,要用力飞 ,起来,或许你觉得累,记得我,在末日来临之前
阿远初中毕业之后,因为家境不许,只好放弃学业到台北工作,那年他十五岁, 但是他认识阿云已经十四年了。
阿云第二年到台北来做事后,才知道像他们这样的人在城市的日子并不像阿远说的那样愉快好玩,尤其是阿远,他不但要赚钱寄回家、要养活自己,更要凑学费念补校,因为他最大的希望是念大学。 他们生活得很苦,但是很积极,他们彼此开心,也许也有所谓的爱情,但是两人并不自觉,因为从小他们就觉得两人是一体的,何况阿云的妈常说:阿远,你要好好照顾阿云,不要让她变坏了,以后,好坏都是你的人
补校高中毕业后阿远应征入伍,他最放心不下的是孤独留在台北的阿云,阿云也离不开他,临走送给阿远的礼物是一千零九十六个写好自己地址、姓名贴好邮票的信封,我要你天天写信给我,跟我讲话!她说;阿远当的是三年兵,其中有一年是润年,二月多一天。也许阿云太寂寞了,更也许世界在阿远未及察觉的时候已逐渐改变了,就在阿远即将退伍之前,阿云和别人结婚了。
阿远心疼极了,但是,时间还是最好的一贴药。阿远对她从来没有恨意,他一辈子也许都不知道为什么阿云会遗弃他,但是他一辈子也不会去问,他宁愿这么相信:像阿云这样的女孩,嫁的应该是一个比我更好的人。
1986年(上) 
侯孝贤正在筹拍《恋恋风尘》,描述一对相恋于乡间分手于都市的男女。 
陈明章当时与王明辉、许景淳、陈明瑜在一起,大家都年轻,觉得可以做一些事。种兰花的陈明章写了一百多首曲子,没有唱片公司青睐。他说,好喜欢侯孝贤的电影,真想替他做配乐。
陈明章的一位记者朋友说,那你录几首歌,她来想办法。她不认识侯孝贤,但喜欢侯孝贤的电影,觉得陈明章音乐的味道与侯孝贤很合。很烂的录音机,一把六百元的吉它,录出了一卷试听带。第二天,这卷带子摆在侯孝贤的中影办公室,她没碰上侯孝贤,所以留了一封信,说有一个叫做陈明章的人想替他做配乐。 
1986(中) 
大夏天,陈明章他们到《恋恋风尘》片场抓感觉,好山好水、无情岁月的有情恋恋,怎样才能入歌?侯孝贤拍片有名的慢,他们的音乐构思也一样的慢。第一次为电影做配乐,不知道这样的慢,是异常的精雕细琢;也不以为苦,一群二十好几、三十靠边的人,婚姻、儿女、声名,都还未无情扑来,《恋恋风尘》是唯一的纪事。 
1986年(下) 
录音室里,紧要关头,陈明章那把烂吉它的弦又松了;许景淳坐在钢琴前,皱着眉,年轻的脸蛋上有着小老师的严肃。 
套一句张艺谋的话,《恋恋风尘》有种淡极使之花更艳的含蓄,需要如水清纯的琴声,许景淳的触感就是那样。如水的钢琴手,后来成了金曲歌后,但是一些朋友得许景淳的钢琴真好,和陈明章树头掠过般的吉它合起来,像淡极了的水彩。 
那时候他们很穷,没有什么录音室的经验,每一秒钟的思考,就是金钱的流逝。以致后来配乐完成,剩下的酬劳不多。 
1987 
《恋恋风尘》在法国南特影展得到最佳配乐奖,成为台湾第一部在国际性影展得到配乐奖的电影。
陈明章走唱校园,有人说他是台湾最后一个民谣传奇。结婚生子,到现在仍以摩托车代步。
许景淳结婚生子,用美声唱法为台语女声重塑新境界,仍然有点孩子气,会带你散步去找好吃的干面,还会叮嘱你这个干面一定要配贡丸汤。从吃面到音乐,小老师始终喜欢追求完美。
明辉、陈主惠,后来在1998年与司徒松组了黑名单工作室,推出了《抓狂歌》,改写了台语歌的历史。
陈明瑜为陈明章写了上百首的词,五年后,当文化界推许他为陈明章所写的词有史诗的意竟,他仍然说,谁要唱陈明章的歌?
1992年底 
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夺得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后,筹拍《戏梦人生》,再度找了陈明章做配乐。水晶唱片有人说,《恋恋风尘》也来出电影原声带好吗?却怎么样也找不到母带,侯孝贤处没有,电影公司处也没有。七年前的年轻天真,谁也没有想到,《恋恋风尘》有一天会变成可以典藏的历史。
摄影师陈怀恩说,好像家中书柜缺的一脚下面垫了一个盒子,拉出来,果然是积灰的《恋恋风尘》母带。像奇迹,也像生命,稍不留意,生命曾有过的恋恋,也就在记忆的角落蒙尘了。
1993年四月
四十分钟长的《恋恋风尘》配乐,隔七年后重新自喇叭中放出,陈明章说,那个时候真是年轻诚实啊。许景淳掩着脸说,小声一点,我不敢听,好粗糙啊,一定要出吗?负责后期制作的陈扬问,出《恋恋风尘》到底动机是什么?当年那位记者说,纪念曾经有过的青春。你不觉得它很素美吗?年轻只有一次。
徘徊在纪念青春与对现在负责的困扰中,陈扬说,就让它成为一个纪录,我们重新剪辑,把当年曾有过但未放进去的音乐构思补进去,叫做《恋恋风尘》音乐纪录吧。
1993年五月
《恋恋风尘》尘封七年上市,故事仍是描述一对相恋于乡间、分手于都市的男女。
假如它的音符感动了你,那是因为音符诉说的故事是生命的真实片羽。
岁月无声流过,所有的恋恋,终须尽付风尘。


02557-带我去远方--陈建骐-导演:傅天余-主演:林柏宏 / 李芸妘 / 林美秀
这是关于一个女孩与一个男孩,爱情启蒙的故事。
女孩阿桂从小色盲,眼底世界有着独特的颜色。阿贤喜欢看书,藉由阅读得知许多远方的有趣事情。某日阿贤口中『色盲岛』的故事安慰了阿桂,也让她对阿贤产生朦胧的依恋,但当人生第一次意识到爱情,却同时发现这个爱情的不可能聪明敏感的阿贤也有自己的困境,他对远方充满了向往,应该如何跟着心爱的人到达那个自由的天堂
配乐大师陈建骐运用大量钢琴音色突显剧中纯净的年轻童稚,并以饶富画面感的连续性音符搭配导演的细腻叙事手法,精准捕捉青春期的敏感心事、好奇而无法中止的探索追寻!那些美好而独特的旋律完整了角色与画面的独一无二不知不觉,秘密已经被贴近;寂寞感觉被抚慰准备好出发,到达那个深藏心底的曾经。
傅天余:在这部电影中我试图呈现一个色盲女孩眼中以及她内心的微妙景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想要前往却抵达不了的远方。我成长的台湾是个位居边缘的岛屿,对于外面的世界总是有种被隔离在外的寂寥感,而台湾特殊的历史处境,令它就像片中渴望寻找自我定位的女孩跟男孩。
喜欢台湾的海,因为总是那么孤寂;喜欢台湾的风,因为总觉得会将思想与现实抽离;喜欢台湾的云,因为它总是那样的漫无边际;喜欢台湾的人,因为他们都是将温柔铭记!台湾的一切正如台湾本身那样,纵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永远孤零零的躺在漫无边际的海水中央。虽然孤寂,却永远是世界的焦点;虽然孤寂,却不知牵动着多少人的心怀!1.带我去远方-2.艋舺-3.听说-4.渺渺-5.台北飘雪-6.爱的发声练习-6.爱到底

02558-HACHIKO忠犬八公的故事-理查·基尔-美国
这部电影应该有点早了,但我还是今年春节才看的,当时实在是在家很无聊,没有网,电脑都玩不起来,想着在学校的时候下载了几部电影,以备春节在家无聊之需。当时并没有很急切相看,虽然我天生是个爱狗如命的人,但是当时还真没觉得一个电影能拍的多好看,电影嘛,仅供娱乐。但是这个想法在我泪眼朦胧看完这个电影时土崩瓦解了。为什么导演能拍出这样一部神奇、感人、温暖、桑心的电影?看着关于hachi的每一个镜头,内心化成了一汪春水,柔软的不行。没错,我家里曾经养过很多狗,对于狗我再熟悉不过了,与hachi一样的情节我也亲身遇到过,但是这部影片,以秋田犬萌翻的形象配上动人的钢琴曲,再加上男主人公与hachi之间温暖的互动,这是情人间也不一定能达到的美好。看着小小的hachi懵懂的看着主人,看着长大的hachi飞扑到帕克身上配上可怜兮兮的表情,看着hachi因不懂捡球而歪着头可爱的样子,看着被烤肉吸引住的小模样,雪地里准时等待的身姿,默默等待已经去世的帕克的身影,年迈的他毅然坚持守候主任归来的虚弱身躯,再加上女主人公最后那一句嘿,老伙计,你居然还在等……”。眼泪就下来了,风雪无阻,至死不渝,看着电影,手忍不住想要去抚摸一下hachi的毛发……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e31df9bd5a20cf44690fed746084b0c/bb8bfefc1e178a829eb227bcf303738da877e849.jpg


http://www.iqiyi.com/dianying/20110815/10217b8812d15dcc.html
02200-海上花-梁朝伟-羽田美智子-刘嘉玲-李嘉欣-高捷-潘迪华-伊能静-张爱玲-侯孝贤
该片改编自张爱玲翻译成国语的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原作韩邦庆。上海英租界一所名叫“长三公寓”的高级妓院里,红倌人沈小红、黄翠凤与周双珠心事迥异,一个想同某个男人建立长久关系,一个一边与多个男人斡旋,一边秘密锁定其中最有闲有钱的一位,想其将来帮她赎身,另一个心地仁厚,却又看破红尘,觉得人生不过如此。几个女人用生存、竞争与心计作武器参与两性斗争,来到妓院狎妓的男人则抛出金钱、权力与性,见招拆招。相比外面的世界,这里的男女更加原始更加赤裸,然而,赤裸与原始也可理解为透明——正是此种透明,使得他们的关系相比普通男女,更加天真、自由与鲜活。 在这场波澜不惊的史诗中,侯孝贤用他严谨稳重的长镜头展示了民国时期上海妓女们全景式的描述。
海上花,韩邦庆的小说,侯孝贤的电影,罗大佑的歌曲。小说,据说是纯苏州方言写成,写实风格,平淡自然,共64回,唯恐看不下去,所以没看。电影,据说是许多长镜头构成,画面淡入淡出,情节不甚分明,几乎是在人物对话之间铺展开来,担心看不懂,所以也没看。
歌曲《海上花》似乎与电影没有什么关系,它是罗大佑受政治迫害远走美利坚时所写。身处异域心境自是不同的罗大佑,回看世事自有一番了然。于是有了这首《海上花》。这不是一首单纯的情歌,但这确实是一首美丽的情歌,只是当中的情变得宏大而又内敛,细腻而又洒脱。听了好几个版本。甄妮、郑怡等等。不过,最喜欢的还是男女声合唱的这一版。听过一遍,哪怕一小段,就足以让人念念不忘。它的纯净的美、耀眼的美、隽永的美、伤感的美、残酷的美让人无法释怀。钢琴时而婉转、时而凝重、行云流水般一泻千里,叠上的和声饱满充实,无懈可击。难得男女声部那一般的淡然、隐隐中的大气,真是无谓男的刚、女的柔,一样的吟唱,一样的情调,彼此的声音交融难分。歌里的爱情,如水面泡沫的短暂光亮,但即使瞬间逝去了,也需要它照亮剩余的人生。命运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爱情则是人生这一顶漏洞百出的伞上的一块儿补丁。(非常非常喜欢这一版的海上花,在几度搜索这一版作品的演唱者或者出处时,看到这篇文字,忘了记录地址,这段描述却是道尽了这首歌曲的美妙)
钢琴版本的推荐本身就是一种感觉,一种意境,是不需要用很多语言来诠释的,否则就失去了这个版本的意义。从最早的独唱到混声合唱,我最爱的还是钢琴演奏的版本。只是一个简单的单三部曲式,换一种演绎便又落入人心里去了。银辉的夜晚,委身于斗室里的遐想,很迷人... 清爽干净的旋律,于喧嚣的世界里,是需要这样的音乐来净化我们的耳朵和心灵的。空间里一直用着曲子做背景,很安心。今日把这首美丽的《海上花》,献于分享,愿在这如水的钢琴声中,缠绵的歌声中,好好地醉一次……

练习曲-台湾电影-东明相-张惠春-吴念真-洪流-胡德夫
练习曲》由陈怀恩自编自导,主要演员有东明相、张惠春、吴念真、洪流、胡德夫等。
本片描述一位听障的年轻人,骑着脚踏车、背着吉他环岛的故事。 20074月上映后,片中对话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感动许多观众,同年暑假兴起自行车环岛热潮。该片于2007年创下台湾电影最多发行戏院、最长放映期的多项纪录。
大学就要毕业的明相骑上自行车,独自一人展开七天六夜的单车环岛旅程。逆时针的环岛路线,东岸到西岸的逆风行,一路所遇见的人与景,交织相扣,谱出生命的和弦。他遇到了藉由影像制造梦想的工作者,专心一意的,想将太平洋的风捕捉入镜;在花莲海边遇见来自立陶宛的年轻女孩,她说她的国家没有山……;旅程中寂寞的时候,他在海边弹着吉他,伴着月色和海潮声,以大地为床,就地而眠;肚子饿的时候,和租游览车一边抗议工厂倒闭一边旅游的工厂女工分享便当;疲累的时候,他停驻外公外婆家,一声阿公阿嬷唤起许多人的童年往事和遗忘已久的血肉亲情……
回到高雄,旅程结束,回忆却正要开始。12段精彩的偶遇,是明相难以忘怀的生命滋味。停好一路相随的单车,打开电脑,拿起吉他,明相轻轻地弹奏起属于他的生命练习曲。
从第一天晚上说起,明相在太麻里的海边扎营,练习弹吉他,虽然他是个听障者,但依旧对声音有着无比的兴趣。
次日清晨,他沿着台11线走,遇到来东海岸拍摄MV的一群人,他们记录下明相骑车的片段。而后,明相在北回归线地标处休息时,认识一名要去花莲看母亲的单车骑士,当晚明相住在骑士母亲家,他感受到这是个拆散的家庭,骑士母亲有着淡淡的哀愁。
次日明相挑战以艰困著名的苏花公路,吃尽苦头,在中途汉本车站,遇到一名立陶宛女孩,独自旅行,女孩错过了去花莲的普通车,在明相的协助下,先北走再南下。也许因为语言不通,两人用笔谈,对于听障者而言,反而轻松自在。
第四天的北海岸之旅,投宿位于海边的国小,感受到即将退休刘老师的照顾与鼓励。想弹吉他给老师听时,弦却断了。
第五天,他沿着西岸,由北往南走,这儿上演着社会的变迁,一群失业女工在无奈中的喘息,藉着抗争租来的游览车,顺便旅游。同理喷画的少年的心情,交换各自工具,喷画、弹吉他,宣泄年轻的狂放。
顺道去看看阿公阿妈,用过往不同的方式回到老家,明相读到过去家人的遭遇,那段因明相听障,全家陷入苦闷的历史。而当下街坊邻居谈论最重要的话题,就是年度大事,白沙屯妈祖绕境。
次日清晨,祖孙二人骑着铁马,参加庙会盛事。最后一天的旅程,不如想像中的顺利,他的老捷安特,在荒芜的飞沙,爆胎了。也许承蒙妈祖的庇荫,适时出现一名也在骑车环岛的中年男人,因着他的帮助,让明相得以完成旅行。而两人短暂的同行,也令男子忆起:与已故同窗相偕骑车的美好时光。
候鸟返家,台西落日,预告了旅行终将结束。回到宿舍,收到MV拍摄小组,记录明相的片段。修好吉他,弹着练习曲,回忆这七天的旅行。
第一天,他踩着南台湾沿岸美景到了台东,在太麻里,明相悄悄地发现,一位老人一生情感的纪录。胡德夫海边演唱《太平洋的风》,奏起这个故事旅行的开场。


02630-屋顶上的小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
Fiddler on the Roof》的剧本是根据Sholem Aleichem阿来赫姆的犹太文学作品《特伊和他的五个女儿》(或者是《送奶工特伊》)改编的两幕音乐剧。由Jerry Bock作曲,Sheldon Harnick作词。由著名的杰罗姆.罗宾斯编舞。
本片根据百老汇长篇音乐剧改编而成。本片的票房收入达2500万美元,是迄今为止由好莱坞制作的较为成功的音乐喜剧片。1971年获得奥斯卡最佳音乐、摄影、音响奖。贫困的送奶工人特伊(以色列男演员托普饰)生活在一个乌克兰族的犹太人居住区,在那里,他不得不忍受来自非犹太居民的歧视;五个有个性的女儿理不清的感情纠葛也让他操碎了心。特伊常常不堪生活重压,却无法从妻子格特(诺玛·科恩饰)那里得到丝毫慰藉,为排解苦闷,他更愿意向上帝倾述衷肠。特伊一心想把大女儿特拉嫁给有钱的屠夫拉查·沃夫,然而,事与愿违,特拉却爱上了穷裁缝默特·卡姆佐(里奥纳多·弗雷饰),特伊不得不为女儿另做打算。特伊认为自己要比那些整天骑在他头上的非犹太人大宽容得多,可最终还是不能接受另一个女儿夏娃决定和非犹太人菲得卡结婚的想法。当他和邻居被沙皇的手下从居住地强行赶走后,一向循规蹈矩的特伊这才意识到必须改变过去的处世哲学,重新开始生活。电影令人深省,不禁想到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特伊与格特对唱的" Do You Love Me" 以及他女儿们的做法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和问题,人是应该遵循传统还是标新立异?
该剧中的灵魂人物是男主角泰维。他是一位养乳牛的东欧犹太人,平时以给人们送牛奶维生。他具有非常开明的思想,并深爱着他五个未出嫁的女儿。为了她们的幸福,一开始他虽然接受了富有的屠夫向大女儿的求亲,最后还是同意让大女儿如愿嫁给了青梅竹马的穷裁缝;勇敢地破坏了传统,让二女儿和激进的大学生自由恋爱;甚至突破了心理上极大的矛盾,最后接受三女儿和俄罗斯族青年的私奔。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慈爱父亲。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3MzE4NTY0.html
01350-天堂的孩子-兄妹-鞋子-伊朗电影
很不错的片子,很温馨,苦中作乐,让我们明白,幸福是淡淡地,兄妹情让我为之感动,尤其是哥哥的爱~一双鞋,一支笔,一碗汤,一句话……清贫而有爱的童年,影片中对孩子心理活动的细节刻画的特别好,虽然简单却非常动人。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我们大人看来也许是很不起眼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却是一个多么大的精神负担,真让人心疼,提醒家长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多么需要我们蹲下身去看待。
伊朗电影也许才是亚洲电影的代表。看看波拉的《吉祥的小鸟》、菲尔哈迪的《烟火星期三、伊丽》,还有经典的《橄榄树下的情人》。伊朗电影有种浑然天成,很自然亲切的感觉,说不出的喜欢。感动得想哭,上帝创造了世界,却没能让每个人都有尊严地活着。
日本电影是不错,黑泽明更是大师,但太技术,痕迹很重。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0OTc3NjY4.html
橄榄树下的情人-电影《生生长流》是导演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于1990年伊朗西北部大地震后5个月着手拍摄的电影。故事以一位导演寻找家住地震中心的小演员的经历为蓝本,描写沿途所见到的居民的生活,由此引发的思索和领悟。影片获得1992年法国戛纳电影节罗西里尼人道主义精神奖、金摄影机奖。该片与《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橄榄树下的情人》组成“村庄三部曲”。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4NjgyODA4.html
樱桃的滋味The Taste of Cherry/Tam e Guilass,是伊朗导演阿巴斯1997年的作品,表达了导演在"限制和自由的矛盾中"形成的对生死的看法。影片因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哲学思考,在世界影坛引起轰动。一个面色疲惫的中年男人巴迪厌弃了生命,准备自杀。他在一棵樱桃树下挖了一个坑,然后开着车在德黑兰郊外转悠,寻找一个能在他死后帮忙掩埋尸体的好心人。他分别遇到了阿富汗人、库德人、土耳其人、囚犯、士兵、神学院的学生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但他们都由于种种原因拒绝了他,有的因为恐惧,有的出于宗教上的顾忌,有的则基于人道主义上的考虑。到最后巴迪也没有死成,晚上,他独自躺在大伞一样的樱桃树下,仰望着茫茫夜空,渐渐露出了平静的微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