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仿古、莲子、掇球、掇只、潘壶、秋水”一次都认全了

 靜蘆 2022-04-04

紫砂壶的魅力之一,在于壶型的千变万化,同一类壶型不同名家做的样子也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其中,仿古、莲子、掇球、掇只、潘壶、秋水这几种壶型,一些新手壶友总是难以区分。以下整理了一些资料,与壶友们分享。

文章图片1

【 仿古壶 】

文章图片2

到了清中期,出现了仿古壶,为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

文章图片3

以大亨仿古为例,基本上沿用了莲子的把扣做法,但身桶的形制则压成扁圆,整体器形加入了“鼓”的概念。

文章图片4

再到后来,仿古的做法也有了一定的改变,部分仿古壶作将把扣都去掉了。

【 莲子壶 】

在紫砂历史上,见到这几类器形中最早的可能是莲子壶,很可能就是后面四个器形的原始版本。

早在清代雍正年或更早就已经莲子壶器形的存在了。原始的莲子器形,一圆叠一圆,从小到大,一而再再而三,表现中国传统寓意中的“连生贵子”。

文章图片5

壶把底端与身桶接触后带勾,这个设计,很可能是为了扣住无名指,让手握壶不至于费力或烫手。这个把扣的设计,也为日后区分莲子和掇球起了重要的辨识作用。

但莲子壶的整体外观轮廓是不需要局限在纯圆的概念里的,可略高或略矮。

文章图片6

【 掇球壶 】

掇球壶,是清中期邵大亨创作并制作的,掇球壶的做法是需要依靠部件和整体表现出圆的概念。说得俗气一点,大亨掇球是用圆规画出来的器形,很标准的多圆组合。

文章图片7

壶型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

掇球壶在盖沿和口沿各塑一条粗细不同的烧线,这种上粗下细复合在一起的双线,称为天压地或文武线、子母线。

文章图片8

【 掇只壶 】

掇只壶,是莲子演变出来的拉高版本,究竟是先有掇只、还是掇球,实在是无从考究。

文章图片9

《宜兴县志》中提到有一把壶,“一壶千金,几不可得”。千金之壶,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称得上是壶中之王了。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把紫砂壶呢?这说的就是“大亨掇只壶”了。

文章图片10

【 潘 壶 】

潘壶,是复杂的多种器形的统称,可高可矮,但一定是圆,清代的潘壶没有大品,是为了销往南方地区冲泡功夫茶而设计的实用器。圆润,好把玩,倒茶方便。

文章图片11

而高潘壶的整体器形上看,仔细看会感觉很像掇只壶的“倒立”版本。

文章图片12

【 秋水壶 】

如夏花之灿烂夺目,若秋水般清澈动人,水波潋滟,清明澄澈。壶身圆滑,大小适中,因而不显笨拙。圆底设计,平稳而带有工艺美感。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初识秋水壶,会觉与莲子壶相似,然则莲子壶圆润似莲,而秋水壶的身段则更显高挑,有清傲冷峻之感,更像是一个冷美人。淡雅如烟,气质优雅。一见而惊艳,再别而惆怅。

文章图片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