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清明缅怀:沉重的村庄

 唐白甫grpj8q5p 2022-04-05

 清明缅怀:沉重的村庄

作者:刘泽达

 一

        多年前,听台湾歌手费翔演唱《故乡的云》,略带忧伤的歌词:“天边飘过故乡的云………”

       人在旅途,许多人像飞鸟,栖息城中树巢。

        古语云:父母在,不远游。

        在家赡养侍候父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孝道,也是天伦之乐的源泉。

        父母在,行天下。我们赶上了时代变化,一个个,一群群,扛包背袋,呼朋唤友,大雁般的,借助科技力量掠过千山万水,远走他乡,逐梦一方。

        节假日的车站,东西南北,人流如潮。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庆,举国欢腾。十月一日,高铁站一一前方排队的人群无功而返,票已售完,后方队伍还在接龙。

         我只好改乘大巴,且绕了一个弯,买到邻近城市的票。

         长潭高速路,不出我所料,依旧堵车。各种返乡的大小车辆如蚁,汇成壮观的一字长蛇阵。

         水浒庙,长蛇阵逐渐拉开距离。秋阳明丽,青山绿水,窗外景色一幕幕呈现。

         堵车、绕城,从繁华的城市到偏僻的乡下已近黄昏,久旱无雨的村庄灰蒙蒙一片。

         火车站汽车站人满为患。在乡里,只看到几个上了年纪的庄稼人在地里挥锄劳作。野草傲慢无礼纵横交错生长在田埂小道。

         夜色凝重,入夜的村庄稀稀疏疏亮起几盏灯。

         夜色宁静,萤火虫带着一闪一闪的光亮在寻觅什么。秋月淡如眉,在深秋的山尖上。

         伯父的病是突发的!邻居家闻讯,帮助打了医院的急救电话。

        看望伯父,是在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十楼重症监护室。主治医生说伯父还未醒过来,手术后一直昏迷不醒,病情很危重。

       电梯从十楼下到一楼,伯父做脑CT检查,躺在单架病床上的伯父一直不知侄儿侄女们的担心。

       伯父病前仍在劳作。八十多岁的老人,放不下土地,把土地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连续一个多月不见雨水,伯父发了几垄油菜秧苗。田地里的油菜苗青翠翠的,伯父每天早晚挑小溪里的水浇灌,盼着老天爷下雨,好早些移栽在大田。伯父年年待晚稻熟后,就忙种油菜,他说菜油比猪油好,没有任何污染。人勤地丰,来年春天,庄稼人的汗水开满金灿灿的油菜花,结满黑金般的油菜籽。伯父家的菜油不但有卖,而且毫不吝啬送给侄儿女们,你一瓶他一瓶,给钱也不收,侄儿女们就是亲生儿女一样的。

        渴望回乡,却又渴望出乡。

        曾经一片金黄的田野在退缩它的版图。年轻劳动力的外出,水田变旱田,留守村庄的老人把种水稻的田种菜种玉米。村里的新房子,确切地说是高楼大厦林立,铁将军把门的多。耕织渔猎,传统的劳动方式在工业文明的领地里败下阵来。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延续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在社会不断发展中成为奢侈的往昔,能冬闲的农民越来越少,大多数民工走进了都市,一年四季上足了发条。

        伯父闲不住,这是乡村劳动人民的本色。看到村里有人把土地抛荒,就痛惜不已。伯父的一把铁锄能守住几亩田地常年长出庄稼,却守不住村庄的初心。

         几声狗吠,几点灯光,几处流萤。

         乡村的夜静悄悄,乡村的山水依旧入梦。

          村庄病了么?

          往城的路上,我在心里默默祈祷伯父的病情好转。

           生老病死,人间之痛!

        手术后的伯父一直昏迷不醒,主治医生说治愈的希望为百分之一。

        大姐签了字,只要有一点希望,就要用万分努力。哪怕手术后,伯父成为植物人,侄儿侄女也要请人照料陪护他,让伯父在这个浓浓亲情的人世间延续生命的不可重来。

        远在重庆当教授的弟弟千里迢迢回乡看望了病危的伯父。伯父最为骄傲的侄儿,是从贫穷的小山村走出来的寒门博士。弟弟曾经留学英国,归国返乡用工资买了一瓶上千元的洋酒给伯父喝,伯父逢人就夸他的侄儿很孝敬他,从村人羡慕的眼光中得到一种知恩图报的愉悦感。

        伯父没有儿子,侄儿侄女就是他的儿女。伯父出生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国破山河在,从没踏进学堂的伯父,是在“走日本”的年月里随爷爷奶奶们长大的。衡宝战役,日寇流窜到湘西南,在夫夷河畔的塘田战时讲学院对面与一百军对峙。日寇的到来,打破了村庄昔日的安宁。

       这伙日本兵,白天在邻近村庄偷鸡摸狗,干伤天害理的事。夜晚,用刺刀挑着抢来的鸡鸭,抓来伙夫烹煮。村庄在哭泣,乡亲们携儿带女躲进深山摸过小河,有家不能回!眼睁睁看着强盗们在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村庄里横行霸道。

        河水在呜咽,河水在愤怒,河水往北在咆哮在呐喊。

     抗日战争胜利了!

      解放战争胜利了!

      新中国成立了!

        一场大水欢喜而止。大河涨水小河满,资江的浪潮涌进夫夷河。1949年的夏天,伯父清楚记得大水漫进了村庄,村民们却欣喜若狂。

        伯父因过硬的犁田技术,被村民们选为生产队长。喊号、出工、收队,伯父秉性耿直,从不曲意逢迎,不管干部和社员都一视同仁。

        分产到户。伯父对自家责任田精耕细作,田地里不见一根杂草,地里庄稼长得丰茂肥壮。

        交农业税的年代,伯父总是选用优质的稻谷一担一担挑进粮站。奸滑人家的劣质粮送国家骗粮站收购人员,伯父家的则用来喂鸡鸭。伯父总是助人为乐,谁家建房子,谁家有农活,只要乡亲们说一句话,就慷慨大方地答应做人情工。

        社会越来越好。农民种地不用交粮交税,还有各种各样的政策性补助。

        年过古稀的伯父仍不听侄儿侄女们的劝告,执意种地:水稻、玉米、花生、大豆、红薯、南瓜等农作物果实年年堆满他简易的小屋。

         辛勤节俭,朴实无华。伯父除了劳动还是劳动!

 三

        伯父走了,永远的走了!

        一抔黄土下,是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

        连夜返乡,雨水是泪,下个不停。

        侄儿侄女们痛心不已,伯父的一生从没享福!(一件衣服穿几十年,烂了也舍不得扔)如果有,那是他步行崀山!步行南山!步行岳麓山!步行湘江大桥!步行橘子洲头!步行韶山冲!

        伯父的脚步是劳动人民的脚步,和土地亲密接触。每次带伯父出行,他总为我们着想,不肯坐旅游景点车观景,怕花钱增加我们的经济负担。

        伯父坚实的双脚站在村庄厚重的土地上。村庄的沃土养大育了一代代村庄的子民。

       伯父在韶山冲毛泽东故居前拍照;

       伯父在橘子洲头伟人的塑像前拍照;

       伯父说很想去北京,因身体原因坐不得飞机,而未能成行。

         出殡的那天,全村的乡亲们来了。一位普通的老人去世了,最后的哀荣是伯父一生的慈善换来的缅怀。

         送行的人越来越多,伯父的一生就是村庄的初心。雨水打湿了送行队伍的衣襟,乡亲们脚步沉重,沾满泥水的双脚一步一步向前,一步一步向前……

作者简介:刘泽达,爱好文学,游学江湖。原创歌曲《长沙》《韶山颂》的词作者。曾有诗歌散文在党报党刊和网络文化传媒公众号发表并多次获奖。

本刊顾问龙国武 刘诚龙 俞荣斐

总编:唐白甫

主编审稿:  陆秀   唐建伟

责任编辑

唐花阶   刘云雨   刘云洲

陈校刚   丁华

副主编:

  罗东成  刘慧球

杨国安  李   婷   廖大秋   易小群

唐运亮   刘青龙 陈晓蓉   银红梅  

 果  实  刘长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