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顶尖高手制造混乱,并在乱中取胜

 新用户49272060 2022-04-05

在足球比赛中,前锋制造混乱,后卫维护秩序。如果可以选,你是当前锋还是当后卫?

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CEO,你们公司要研发一款新的产品,真正有突破性的产品,面向未来的产品。你需要找到公司里最有创造性的人才来做这件事。你来到工程师的办公区,你看到两位工程师,一位的桌面整洁有序,各归其位;一位的桌面很混乱,到处堆着各种文件,显示器的屏幕边上贴满了便签纸。你该选哪一位?

秩序,在我们的认知体系中是个褒义词。它的反义词是混乱,自然是个贬义词。

蒂姆·哈福德说:

混乱背后还有东西,那个东西叫做创造力。

我们似乎有一种无法抑制的冲动,想要创造一个有序的、分类管理的、方便预测和规划的世界,这样挺好。看看我们眼前的世界,好像一台精妙的仪器,有条不紊。蒂姆·哈福德说,世界还有另外一面。混乱的、跳跃的、突发的、麻烦频出、黑天鹅乱飞,也许你不喜欢这样,但是这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

这不仅仅是现实,这些混乱,是人类创造力的一种源泉。秩序的背后是机械化,规则化,标准化;混乱的背后还藏着创新,惊喜,自由和独立。面对这个VUCA时代,有人抵制、憎恶、抱怨,还有人试着从中获取力量,打破旧有,创造新奇。你或许不喜欢混乱,但并不代表它对你没用。

如果你想要了解混乱背后的创造力,如果你想知道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创造力,这本书值得你一读。

一、书名

文章图片1

英文版(图片来自网络)

英文版:

书名:Messy(混乱)

副标题:The Power of Disorder to Transform Our Lives(改变我们生活的无序力量)

出版社:Riverhead Books(企鹅旗下的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4日

文章图片2

中文版(图片来自网络)

中文版:

书名:混乱

副标题:如何成为失控时代的掌控者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01日

二、作者

文章图片3

蒂姆·哈福德(图片来自网络)

有人说,看一个人牛不牛,就看维基百科上是否有她/他名字的词条。那,看一个人是不是非常牛,是有思想的那种牛,就看她/他是不是上过TED。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上过TED,三次。哈福德,英国经济学家,专栏作家,畅销书作家。最为我们熟知的,是他出的一套经济学的通俗读物,叫做《卧底经济学》,全球销量150万套。他的书可读性极强,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身边发生故事,提供经济学上的解读。他精通经济学、历史、心理学、认知科学,还能把它们整合在一起给我们新的视角。万维钢对他的评价是:“他擅长用很酷的方式,讲很酷的经济学思想。”【1】

三、资源

  1. 得到APP电子书,推荐指数:4.1(满分5)
  2. 得到APP专栏课程进行解读
  3. 豆瓣阅读电子书,推荐指数:7 (满分10)

四、本书核心观点

这是一本颠覆我们原有认知的书。蒂姆·哈福德用科学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混乱可以带来创造力。本书有以下4个核心观点:

  1. 混乱是创造力的源泉。
  2. 貌似混乱的团队隐藏着多样性的优势。
  3. 混乱让人更像人,能带来给有意思的生活,更亲密的人际关系。
  4. 混乱带来的不舒服,将人强行带离舒适区,逼迫人思考,从而产生灵感带来创新。

五、学习笔记

01

哪壶开了提哪壶|多项目工作法

文章图片4

1. 发挥创造力需要主动增加不确定性,但是,之前你必须具备最基本的能力。

2. 有专注力才能取得最基本的能力。所谓的基本能力,是你如何在一个领域内安身立命,比如学习能力,画画,乐器表演,工具操作等等。将什么东西做到精深,或者做到这个领域内一流的程度,是这个时代高手的必备能力。做到极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你需要在这个领域内下足够大的功夫。

3. 建立在专注力基础上的“多动症”,更有价值。典型的例子就是达芬奇。

4. 爬山是能力,知道如何爬,如何分配体力,如何实现目标。选择要爬的山需要的是运气和灵感。当你已经爬到了现在所在山的最高峰,或者,你对登山这件事本身已经很熟练了,那么,选择爬哪座山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灵机一动的选择是灵感,外界无意间影响到你的震动就是运气。

5. 多项目工作法是系统寻找灵感的方法。具体的操作方式:

  • 在工作和生活中,多个项目同时开展,比如3~4个项目;
  • 每个项目建立自己的工作流和节点,有存档,有记录,这样就可以“断点续存”,有了新的想法就加进去,再次启动。

6. 多项目工作法的好处是:

  • 可以借鉴不同的项目激发灵感
  • 给大脑不同的刺激,符合大脑喜欢新鲜的基本运行原理,反而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 意识集中在当前的项目,潜意识会寻找还未完成的项目的解决方法,带来突破;
  • 节省时间,总有事情可以做,哪壶开了提哪壶

02

人以群分out了,多样性带来创造力

文章图片5

1. 人与人合作的两种模式:讲究团结讲究多样性。讲团结,有三种方法。用相似性分组树立外敌解决问题。组织就像是一个场。比如磁场,把一块铁放在磁场中,原本混乱的运动就有了方向,有了磁场的南极和北极,这块铁也就有了磁性。增加团队凝聚力的方法就是如何建立起这样的一个场。按照相似性分组就是建立场的一个方法。树立共同的敌人也是产生凝聚力的方式。当有外部敌人的时候,内部会异常的团结。这个外部的敌人可以是竞争对手,也可以是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问题要大到每个个体都无法解决,只有成为一个整体才能实现。

2. 研究多样性用来解决复杂问题,涉及到智力创造的问题。基于多样性的合作方式很有可能是未来的一种“生产关系”。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一群人聚在一起,问题解决了之后,各自分散,然后,各自寻找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新的团队,如此循环往复。在涉及到智力创造的任务中,增加多样性可以带来更好的结果。不同的视角可以帮助团队突破认知瓶颈。高多样性带来的是高准确度。但是,高多样性同时也会带来低舒适度。人和人之间的思想碰撞会增加,但是决策的过程会更加合理。就像是哈福德在TED演讲中说的:“你或许不喜欢,但并不代表它对你没用。”

3. 哈福德说,有两种类型的队伍。一种类型追求团结,就像是皮划艇队,追求“黏结的社会资本(bonding social capital)”。一种队伍追求“搭桥式的社会资本(bridging social capital)”,比如学术界的互相交流。

4. 哈福德说的黏结的社会资本(bonding social capital)和搭桥式的社会资本(bridging social capital)有点像经济学中管理成本交易成本。当做事情的交易成本太高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建立组织,将事情放到组织内完成,减少交易成本。当组织成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内部的管理成本增加,这时最好是找外部的合作,通过交易完成事情。是交易还是管理,关键要看具体的事情,还有,在完成事情的过程中,哪种成本更有优势。比如,在目标很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清晰的时候,使用黏结的社会资本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任务,这时配合的是管理成本,总体成本更低;在追求创造性的结果,没有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使用搭桥式的社会资本,通过与外部的合作,配合交易成本,会更有效率。

03

天天把创造力挂在嘴上,是压抑创新的做法

文章图片6

1. 刻意的创新,给创新规定好了明确的道路,这不是创新,反而是压抑创新。真正的创新是给创新者机会,让创新者的想法有机会去实践,将创新由产生想法到将想法变成可以感知的过程。

2. 组织中的创新来源于打破不同部门之间的区隔,也许我们不应该按照现在的,按照不同部门安排座位的逻辑,甚至可以打乱座位的安排,用敞开式的大办公区,随机的安排人员的座位。

3. 创新源于人的自主性,自主需要一种安全的环境,就是一种容许犯错误,鼓励犯错误,支持犯错误的心理氛围。创新的核心在于打造团队心理安全文化

4. 哈佛商学院领导力与管理学教授艾米·埃德蒙森,将心理安全定义为一种团队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参与者相信自己的发声是安全的,因为他们知道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在期待和欢迎自己的观点。参与者关注的是问题解决,关注在更多维度的讨论上,而不是如何保护自己上。即便是自己有错误,自己无法解决当下的问题需要求助,带来了坏消息,他们知道这也没问题,这也是团队所需要的。

5. 打造心理安全团队文化,埃德蒙森推荐团队的领导者做下面四件事:

  • 领导者在特定的情形下展现谦逊。适当的暴露自己的短处是一种好方法。没有谁是全能的,当处于强势位置的人展现缺点的时候,其他团队成员会感受到你和大家一样,因此更容易在情感上建立亲密感。
  • 基于好奇心提出好问题。提出问题,真正的问题,而不是诱导性的问题。好问题可以激发员工的自我反思,带来新的视角,激发创意。
  • 建立帮助员工发声的通道。比如领导者经常性跨职级的沟通和倾听,建立一个内部交流的平台等等。
  • 积极倾听。倾听也会带来心理安全氛围。倾听动作本身就是一种赞许,表达出了对员工的在意和认可。对发出声音的人,一方面倾听其内容,一方面对其发声这个动作给予鼓励,比如领导者可以说:谢谢你提出了这一点。【2】

04

顶尖高手制造混乱,并在乱中取胜

文章图片7

1. 在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行动。亚马逊的贝佐斯在还没有准备好如何做一个电子商务公司的时候就辞职了;在还没有准备好那么多产品的时候就宣传可以销售了;在还没有准备好如何面对大量客户的时候就将公司的网页挂到了雅虎上。用机会发现目标,用目标指导行动,用行动发现方向,用方向完善行动,逐渐逼近目标。亚马逊的策略是先干了再说,在混乱中杀出一条血路。

2. 有的人天生就喜欢混乱,可以在混乱中占有优势,于是他们就刻意制造混乱,比如德国的战神隆美尔。他的秘诀在于快速机动,比对手更快,让局势更加混乱,让对手看不清楚想不明白的时候就开始了下一步的行动。在他们面前,通过信息进行决策的传统套路是失效的,因为分析信息的速度,赶不上他们制造新的信息的速度。

3. 特朗普的特长就是在混乱中寻找机会。他不是在等待混乱,他是在人为地制造混乱。他知道对手在混乱中无计可施,而此时就是他的机会,他的反应更快。当对手刚刚开始适应局面的时候,他就马上切换,创造出新的混乱局面。

4. 贝佐斯、隆美尔和特朗普,他们的共同点是主动。主动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的局面,让自己取得优势。有的人善于寻找机会,有的人善于创造机会,什么时候能赢,关键看你的对手是谁。在足球场上,前锋是制造混乱的人,后卫是跟随者。前锋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后卫一直在跟着前锋的动作调整自己。后卫总是慢半拍。

5. 学会面对混乱,是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必须学会的技能。这个时代行动大于应变,应变大于计划。

05

和人工智能竞争的秘诀在于:你要比人工智能更像人

文章图片8

1. 不要整理要搜索。搜索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式。比如电子邮件的搜索功能。有研究发现,如果我们建立一个目录系统去管理邮件,查找一封需要的邮件,大约花费1分钟左右。不管理邮件,只是通过搜索的方式,只需要17秒就足够了。使用搜索引擎有很多技巧,灵活掌握可以大大地提升效率。

2. GTD(Getting Things Done,一种个人时间任务管理工具)也好,日程管理也罢,本质上都是一种工具,是为自己的目标服务的。为了完成而完成,会被工具所限制。重点在于实现目标,而不是使用工具。实现目标是主动的,使用工具是被动的

3. 现实是秩序的,情感是混乱的。在聊天的过程中,想要有意思,想要拉近俩个人之间的距离,就需要将谈话的内容快速进入情感的层面,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事实层面上。聊感受比聊现实更高级,因为感受让人更像人。

4. 人工智能的强项在于秩序,而人可以创造、处理、接纳甚至利用混乱

5. 张笑宇有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在机器面前,“人的工具化”前所未有地被凸显出来。张笑宇认为,人类社会一直有把人本身工具化的传统。奴隶、佃农、包括工业时代的工人本身都是一种工具化。工业革命的一大产物就是把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庸。机器决定了人的状态。没有蒸汽机之前,工厂的动力需要水车,那工厂只好建在河流边上。开始的时候,机器的能力不强,纺织厂为了防止纱线断掉,需要在潮湿的环境下运行,于是纺织女工只好忍耐。就像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说的,不是人驯化了小麦,而是小麦驯化了人类。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构建出什么样的人和技术的关系?被困在算法中的骑手,被算法开除的职员,他们又该如何构建自己的自由、平等和尊严?

6. 张笑宇对未来的技术和人的关系有个推断,他认为未来90%的工作会被技术取代,比如人工智能、自动化、信息化等等。从摄像师到修图师到打字员等等,都是技术取代的逻辑。剩下的工作分为两类。第一类的5%,是人和人之间的连接,这类工作运气和天赋占主导。另一类的5%,连接技术和人。这是最坚实的知识型工作。靠的是所谓文科的认识人类社会的洞察,连接所谓理工科的硬科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3】

7. 连接人和人的,是感受,是混乱

五、拓展思考

  1. 哈福德在TED上有三个演讲。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了一下。第一次是2011年7月,题目是《试验,犯错与万能神力》(Trial, error and the God complex)。哈福德发现,人们大都有一种称之为万能神力(God complex)的认知偏差。这种认知偏差会导致我们自以为有解决复杂问题的本事,典型症状就是:无论问题多么复杂,人们还是绝对彻底相信,自己的解决方案是准确无误的。而复杂系统是通过试验,犯错,再试验,再犯错,这样一步步自下而上演化来的。哈福德要求我们接受随机性,开始犯更好的错误。
  2. 第二次是2015年9月,题目是《挫折如何让我们更有创造力》(How frustration can make us more creative),和本篇文章的主题相同。混乱带来的挑战和问题会破坏你的创作过程,或许,还可以让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创造力。处理一点小麻烦是有好处的,或者,你应该主动给自己找麻烦。比如使用倾斜策略给你制造麻烦。
  3. 第三次是2018年11月,题目是《释放你天生创造力的有力方式》(A powerful way to unleash your natural creativity)。哈福德通过对爱因斯坦(Einstein)、达尔文(Darwin)、特伊拉·塔普(Twyla Tharp)和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等创新者的研究发现了他们共同的一种工作方式:“慢动作多任务法”。这些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人积极地处理多个项目,随着情绪的波动在不同的话题之间切换——而不感到匆忙。这是他们获得灵感和生产力的秘诀。【4】
  4. 放到一起看,我们能看到哈福德思想发展的一个脉络。开始时,他发现了人们经常犯的一个认知偏差:我们过于自大以至于不愿意通过尝试和犯错获取真知,建议我们应该接受随机性,通过犯错而成长。犯错会带来挫折,而这恰恰是创造力的源泉。他鼓励我们通过主动制造混乱来提升创造力。随后,他的研究更进了一步。那些顶尖的创造力高手,是通过同时地、慢慢地运行多个项目来获得创造力的。他给了我们一种激发自身创造力的可行办法:慢动作多任务法
  5. 哦,对了,伴随着他想法的升级,在视频中,明显可以看出,哈福德的头发一次比一次少。

参考文献:

【1】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二季《塑造现代经济的五十个发明》

【2】得到哈佛商学院案例学习课

【3】张笑宇 《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4】Tim Harford’s TED talks

https://www./speakers/tim_harfor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