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寿带侬兜马路#高安路

 徐汇老寿oykxhg 2022-04-05

高安路是我比较熟悉的一条小马路,因为退休前的最后作为退休前残存的廉价劳动力在这里上班两三年,早出夜归,也许中午时分还会在这周边兜兜,当然那时也没有兴趣去关心那些老建筑的来历,只是觉得这地方安静。

由于高安路与湖南路在淮海中路交接,所以不少人都搞不清楚它的起始段,当然最终收尾在肇嘉浜路是搞得清的,总长也就是1022米。从度娘上获知原名高恩路,最初为1914年法公董局越界所筑,以法国一战中阵亡中尉命名为高恩路。按上海早年租界的划分,这里属于法新租界,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批给法国人的。到了汪伪政权搞的收回租界时期需要改掉原路名中殖民主义色彩,同时又需要按照中国地区来设置路名,于是用了江西省当时一个县级高安的地名,有朋友统计了一下,在上海用到江西省的路名居然有十六处之多,其实未必是对江西省有特别的青睐,仅仅是考虑到与原路名接近的谐音而已。

现在的高安路(淮海中路-建国西路)为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之一,靠近肇嘉浜路的一段因为早年属于工厂区和贫民区早就改造掉了。而目前得到重视的这段道路属于典型的上海早期林荫大道,许多保存完整的老建筑点缀其中十分耐看。

当然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状态。如果时间往前推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么高安路在淮海中路的东南侧还是牛奶棚的小店铺,后面那就是奶牛场了,上海的西面原来可是很冷清的,随着城市变迁的规程,各种社会设施需要完备,于是现在这片地方就成了上海图书馆。

高安路上有趣的不仅仅是表面的建筑,那些你以为走不通的小弄堂居然都是四通八达,当然冷不丁出现的高清探头会让你犹豫是否闯入了禁区。也许是我出来的地方就是对面的机关,于是反复坦然穿行在这些弄堂里。等到我喜欢拍摄记录时,还会等待一个合适的光线去拍摄那些隐藏在弄堂深处的老建筑。

其实几十年前这里的建筑也都有过大的变动,这在章先生(曾就读于五十四中学)的记忆中,校后的这条弄堂走向都曾因学校的扩展而改变。详情敬请点击:历史的抉择(续)

我想这篇文章避开那些如数家珍的排列方式,仅仅把一些有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平时我们看到的高安路63号。

   高安路63号俯视图。

我们平时看到的高安路63号大门口背面。

一个就是我们常常窥视已久而无法入内的高安路63号“励家花园”,关于这栋建筑有两个说法,一个就是浙江宁波定海籍巨商励树熊(注1)为自己建造的私人花园别墅,另一个说法这是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为他小老婆所建的私宅。

高安路63号主建筑侧门。

其实只要大家认可这地方叫“励家花园”。那么关于毛人凤就没啥事了,因为我们没有见到任何实质性的凭据来证实毛人凤曾经染指于此,励树熊没有卖过,毛人凤没有买过,交易转手也没有依据,所以传说仅仅是传说而已。当然政权更替后的易主谁都没法挖掘,是公私合营?主动上交?也未见记载,反正后来就是机关事务管理局管辖之下的产业了。

高安路63号南立面。

这栋建筑是始建于1930年的地中海风格小洋楼,由于各种信息指向这样的地中海风格在上海仅有两处(另一处在武康路泰安路口),于是更加引起了众多老建筑爱好者的好奇心,由于现在是建交委系统的老干部活动室,所以大部分人都无法进去一窥究竟,我也是在“自家人”汤桑的带领下进去拍了照片,其实原来在水务局开车时送人进去办事时转过一圈,那时没有随身带相机的可能性,所以没留下照片。由于建筑内部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功能和布局,就是拍下来也没有实际的意义。

关于赉安洋行设计的信息是否有依据?也不清楚,因为赉安洋行在徐汇境内这个范围有大量的设计作品,我们也就按衡复地区官方的信息为准。

接下来的就是高安路上的公寓楼,高安路虽短却有四栋公寓,高安路14号的高安公寓(原阿麦仑公寓),48号衡山路口的西湖公寓(原华盛顿公寓)、60号的首长公寓和建国西路南面的建安公寓。

高安路衡山路口的西湖公寓。

西湖公寓大家应该还是相当熟悉,因为它处在交通要道衡山路高安路口。原名华盛顿公寓,建于1928年。因地处锐角形街角,总平面略呈三角形,外观上有点像南昌大楼。墙面简洁,施墨绿色涂料拉毛。局部纵向窗间白色几何装饰图案以及入口门框的向上层层收缩形态,都是受了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影响,但是没有南昌大楼明显。

高安路52号

  偶尔进去拍摄到的首长公寓南立面。

  有意思的是分了两块历史优秀建筑的铭牌。

首长公寓据称是因为后来部队首长入住于是被叫顺口了,其实它的原名为方建公寓(Foncim Apts),然而它又是上海法租界四大老公寓之一,可以与武康大楼、麦琪公寓、卫乐公寓相提并论,但是居然没人记得它原来的名字?由于居住成员的背景,所以偶尔进了院子也都是遇到冷脸,根本别想了解到细节内容。

高安路建国西路西南角的建安公寓。

  老洋房专业经纪人周璇解释了首长公寓和建安公寓的来历:

 1、首长公寓今指高安路62号,高安路62、60、52号原皆为中国建业地产开发方建公寓(Foncim Apts)又名建安公寓的一部分。

2、中国建业地产公司于1932年在建国西路、高安路建设同名方建公寓(Foncim Apts)又名建安公寓,今天门牌为高安路78弄1-3号、建国西路641-645号。

然后建安公寓大多数人都写过,这段历史过于悲惨,都不忍书写。

那么还是讲讲高安路14号阿麦仑公寓,首先这四栋楼除了西湖公寓是沙俄设计师亚历山大·雅隆一世设计之外,其余三栋都是赉安洋行设计的作品,阿麦仑公寓是其中占地面积最小的一栋,也是最为精巧的一栋公寓楼,据称是赉安献给他那位犹太籍夫人的,于是就此编织了一段美丽的传说,比较有意思的就是进门我们就可以看到赉安的法文Alexandre Léonard缩写AL的图案,在上海的不少公寓设计中都会有相应寓意的符号。

也许是探访的爱好者都能够和居民友好的聊上几句,所以遇到恰好门开着,也不必紧张,进去看看,里面的楼梯都十分有趣。

也许是人们对赉安的建筑设计作品知晓度不及邬达克,于是衡复地区这些赉安设计的经典建筑仅仅在老建筑爱好者中传播,这也避免了网红们的围观和侵扰,给居住于此的居民一份清净。

  为啥要刷成红色?

高安路上也并不是每一栋建筑都被揭底的,比如说103号只说了建于1936年,具有折衷风格的独立式花园住宅。既有中式石库门三开间格局,又有西式装饰。

好像也没谁说清楚它的来历和人文背景,我两次探访只是看到里面的楼梯被刷了红漆,问起居民也暂时没问对人,不知道后续会有朋友挖掘出有意思的内容吗?

后面发一些曾经觉得比较漂亮而拍摄的高安路建筑与大家分享。

高安路6弄内的一些建筑。

可以斜穿到康平路的弄堂里的花园洋房。

高安路11号。

高安路18弄内的一些建筑。

高安路72号。

高安路77号,建于1924年的德国青年派风格花园住宅,赉安洋行设计。

 高安路89号高安路93号等。

高安路90号。

高安路101号。

注1:励树雄(1891-1987年2月),名汝熊,字树雄。浙江宁波定海人(今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秀山乡北浦人,民国时期属于宁波管辖)。实业家。19岁时任华兴水火保险公司总经理。1925年任上海保险业联合会会长,1931年—1935年8月担任上海市保险业同业公会常务主席。投资的实业涉足于纺织业、公用事业、保险业、证券业、房地产业、信托业、煤电业、纺织业和绒线业等领域,其中致力最勤的是纺织业和房地产业。1987年在香港去世,终年96岁。

受外公赵立诚的影响,励树雄18岁就开始经商,走上一条与哥哥完全不同的道路。

1923年,励树雄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建造了上海一幢7层大楼——励氏大楼,自此励树雄在上海房地产业崭露头角。

1924年,接办联华银行任该行董事,并在霞飞路(今淮海路)上建造了上海第一幢公寓大厦——励氏大厦。当时上海静安寺路段地产还相对比较冷清,而南京路已经非常繁华,他判断繁华的南京路一定会向西拓展到静安寺路。于是他买下了静安寺路段地产,建造了静安公寓、大陆公寓等,促进了这一带市面的繁荣。此后上海城市的发展验证了他的判断,励树雄也为上海商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1934年,和王启宇投资创办上海毛绒纺织厂,资本15万元,置有绒线纺锭800枚。利用进口毛条生产了双猫牌、金狗牌、小囡牌等绒线,特别是他创制的“小囡牌”国货粗绒线热销市场,闻名于上海滩。

同年,在霞飞路上建造了规模较大的公寓“帝国大楼”,推动了霞飞路西部的繁荣。

励树雄别墅在上海有两处:上海虹桥路2049号虹桥花园和高安路63号厉家花园。上海虹桥路2049号,曾是上海最大的私人花园豪宅,由上海著名犹太富商沙逊1932年所建,被称为“沙逊别墅”。这座小楼的门窗一律采用带有疖疤的木料,以突出英国乡村别墅的古朴风味。抗战之前,沙逊认为中国政局不稳,以12万美金卖给了励树雄。1946年,励树雄将自己所住、占地50亩的虹桥花园辟为虹桥俱乐部,其会员均为上海实业界和金融界的人士。在沪的大银行家和大企业家经常在周末聚到这里一起探讨金融实业的发展。所以当时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今天有人在这里扔炸弹,明天上海金融肯定瘫痪! ”俱乐部内植种的龙柏高大茂盛,解放后在原址建立的龙柏饭店,即以此命名。90年代初,励树雄后人携有关房产证件来上海要求收回别墅产权。经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核准,同意将别墅归还励氏后人,现在由励氏后人居住,门牌为“励树雄别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