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培坤:怀念父母

 新用户3069QkdY 2022-04-05
怀念父母
 
    者:  
    片:选自网络

今天是清明节,我再次想起了我的已去世多年的父母。我的母亲离开我们已经38年,父亲也有31年了,他们都长眠在故乡的地下。我虽然远离家乡,但在心里一直都在怀念他们,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怀念之情,愈加深厚,愈加浓烈。


我的父母都出生在贫困的苏北农村。因为家里穷,父亲14岁就离家出门学生意。做了好几年伙计,也没有学到什么生意经,后来与人家一起摆布摊,也因亏本而作罢。父亲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料。但他心灵手巧,勤快又能吃苦,闲着无事,就跟邻居学习修理自行车,没几个月,掌握了大部分技术,于是,自己开了个修车铺,起名“顺利车行”,就在老建军路的银行对面。

由于为人诚信,待客热情,很快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青睐,生意很红火。过了两年,我们家在车行的后面建了一幢两层小楼,这样,不仅解决了一家人的吃饭问题,还有了属于自己的家。这已经是解放后的1953年了,父亲已经36岁。直到这时,才算是安居乐业吧。后来父亲响应政府号召,公私合营,成立了车辆修配合作社,父亲担任了负责人之一。

好日子仅仅过了13年,一场把全国人民推进灾难深渊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国,千万家庭无一幸免。父亲这位几十个人的合作社的负责人也受到了冲击,我们家也笼罩着恐慌的气氛。母亲天生胆小怕事,从没经历过这些场面,整天心惊肉跳,我们围着母亲,惶惶不可终日。每次父亲挨斗回来,母亲都问挨打了吗?罚跪了吗?父亲总是笑着说:没有,他们对我客气呢!一次母亲看到父亲膝盖上的泥土,说:那不是跪的吗?从那以后,父亲每次回来总要把衣服整理好,把泥土抹干净,免得母亲担忧,我们难过。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每次挨斗,哪能不吃苦头呢?好在父亲平时待人真诚、助人为乐,人缘很好。没过多久就解脱了。但是,母亲却因终日处于惊恐之中,落了个心脏病,并伴随终生。1984年,就是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父亲常常为此感到深深的内疚。

1968年8月,我和妹妹都分别与自己的同学一起,到农村插队落户。当时我20岁,妹妹才17岁。我们不在同一个公社,分别在南洋和步凤,条件都很艰苦。这又成了母亲的一块心病。整天为我们担忧。记得我下乡的第二天,父亲就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到我插队的地方来看我,并带来母亲烧好的我喜欢吃的红烧排骨。望着父亲苍老而消瘦的面孔,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那几年,父亲就是这样,来回奔波在我们兄妹俩不同的公社之间。

后来,为了能让我们离家近些,父亲又想方设法,到处托人,先后把我们调到了县城附近的大队。要知道,这对一个平民百姓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其中的艰苦可想而知。后来,我做了民办教师,妹妹当了赤脚医生,才使父母的心稍微安定下来。我们兄妹俩的插队,让父母操了多少心,吃了多少苦,只有我们心里才最清楚。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恩情,儿女是永远报答不完的。


1977年,邓小平高瞻远瞩,以极大的魄力和勇气,决定恢复高考,并允许老三届毕业生参加。这一消息,使我熄灭了11年的愿望又重新燃起来。但是,当时我已30岁,并且已结婚生子,爱人也是民办教师,工资才26元,小孩刚满2岁。面对这些困难,我有些犹豫不决。父亲鼓励我说,这是一生难得的也许是最后一次机会,过去是梦想,现在能变为现实。放弃它,你将后悔一辈子。再大的困难,我们帮你克服。父亲的话,虽然不是什么豪言壮语,却给了我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在两家父母的大力支持下,我终于考取了江苏师范学院(现为苏州大学)政史系。

据班主任讲,在全系120多人当中,我的高考成绩是排在最前面的,当时这个成绩可以上南大或复旦,但是因为我的第一志愿报的就是江苏师院,所以就被它录取了。我也并不后悔,因为我已经做了8年多民办教师,我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深深地热爱我的学生,我愿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我的毕身力量,我也问心无愧地做到了这一点。

在我四年的大学生活里,两家父母一直从物质上资助我,精神上鼓励我。但每年寒暑假回来,看到已经六十多岁的父亲还在为人家修车,以增加收入,补贴我上学,看到他白发苍苍,腰也直不起来,吃力地搬动着沉重的车身,一股热泪夺眶而出。我作为三十多岁的儿子,不但不能赡养父母,还要父母为我操心劳碌,资助我读书,于心何忍?要不是文革耽误了我们整整十年,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

读到第二年时,国家考虑到老三届的特殊困难,出台政策允许我们提前两年毕业,作专科处理。许多同学打了报告,我也动了心。和父母商量,父亲一口否决。说:人家想上本科还想不到呢,你考上了,怎么能因为暂时的困难而放弃?两年已经过来了,还有两年怕什么?岳父母也坚决反对我提前毕业。正是在他们的继续支持和鼓励下,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使我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我曾发誓,毕业后,一定要好好地报答双方父母。但是,我的母亲没有能充分地享受到我的报答。在我毕业工作两年后,就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了我们,使我抱憾终身。父亲在母亲去世后,一个人又生活了7年,于1991年7月也离我们而去。

父母都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沉浸在无限的思念之中。父亲一生没有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也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只是教育我们为人要真诚,要善良,要热心帮人,还要懂得感恩。不要想着出人头地,做一个好人就行。

我们姊妹三人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一直记着父母的谆谆教导,一直以他们的言传身教要求自己。我们相互关心、相互照顾,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生活。我的妹妹和弟弟后来又经历了因企业改制而下岗的磨难,但都能克服困难,顽强地生活下去。现在,我们都已步入老年,但我们决心把我们家勤劳俭朴、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家风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写于2015年清明节,2022年清明节修改)

作者简介】吉培坤,男,江苏盐城人。1948年生,1966年盐城中学高中毕业,1968年上山下乡。1969年到1977年先后担任大队和公社民办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取江苏师院(现苏州大学)政教系。毕业后回到家乡担任盐城师专(后升格为盐城师范学院)政教系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2008年退休。爱好文学,退休后创作了一些小说、诗歌、散文,发表在多个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