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井穴的功效

 本明书馆 2022-04-05

少商清肺热食饮可下,商阳平喘满疗耳齿疾,

关冲泻壅热盛乎三焦,中冲疗中风与小儿惊,

乳痈无乳眼热寻少泽,心虚惊狂健忘调少冲,

足窍阴主胁痛与气逆,大敦治疝秘补中益气,

上呕下泻血出隐白收,面肿不食胃热厉兑医,

至阴主难产头目热疾,涌泉救厥散痞道不尽。

《针灸大成》曰:“治一切暴死恶候,不省人事,及绞肠痧,乃至【起死回生】妙诀。”十二井穴,经外奇穴名。由十二经的井穴组成,均位于四肢末端。即:

【少商】肺井,手拇指桡侧去指甲1分许。

【中冲】心包井,手中指桡侧去指甲1分许。

【少冲】心经井,手小指桡侧去指甲1分许。

【商阳】大肠井,食指桡侧去指甲1分许。

【关冲】三焦井,环指尺侧去指甲1分许

【少泽】小肠井,手小指尺侧去指甲1分许。

【隐白】脾井,足大趾端内侧去指甲1分许。

【大敦】肝井,足大趾端外侧去指甲1分许

【涌泉】肾井,足心前1/3的凹陷中微踡足取之。

【厉兑】胃井,第【二】趾外侧去指甲1分许

【足窍阴】胆井,第四趾外侧去指甲1分许

【至阴】膀胱井,第五趾外侧去指甲1分许

井穴主要用于热性病的【急救】,主治一切痧暑急症、中风卒倒,人事不省,高血压等。针1-2分,或浅刺出血。

十二井穴分属各脏腑,功效各不相同《针灸大成》中论述少商、大敦、涌泉的条文最多,至阴、足窍阴最少,十二井阴井木、阳井金,治疗病证各不相同。作用如下:

①井穴刺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明显改善血流速度,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促进外周血液微循环,改善或预防局部缺血缺氧状态,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组织细胞的恢复,早皱微循环检测对观察其疗效有重要意义。

②井穴治疗【痛症】即时疗效非常显著,临床中也可以按疼痛所在部位,辨经选取相应十二井穴的原则来治疗痛证(根据“病在脏者取之井”的理论,可取相应脏的井穴来治疗内脏的急性痛证,如取足少阴肾经井穴涌泉来治疗肾绞痛,取足少阳胆经井穴足窍阴来治疗胆绞痛;对于躯体各部位的急性【痛证】则根据疼痛所在部位有哪些主要经脉通过,以此辨证选穴,如取足厥阴井穴大敦治疗巅顶头痛,取足太阳井穴至阴治疗腰痛;五官急性痛证也主要根据各器官经脉循行辨证选取,如选足阳明井穴厉兑治疗上齿痛,选手阳明井穴商阳治疗下齿痛。针刺加井穴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见效快,止痛迅速,疗程短,无副作用。针灸井穴有行气通经之功效,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急性期有效的镇痛,可使患肩维持一定的活动功能,从而减轻炎性粘连的程度,缩短病程。在诸多疗法中,针灸疗效为突出,且井穴的疗效更为显著。在治疗腕管综合征上,运用缠推法推拿手六井穴,能够疏通经脉,有效改善局部麻木、疼痛的症状。

③【井主热病】

十二井穴可泻同经之热,如少商泻肺热,关冲泻三焦之热;也可以泻全身之热,如《素问·刺热论》“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临床上,汤药的运用广泛可能减少了依靠井穴泻热。

④井主风疟、尸厥、中风、汗证

“风疟……身体小痛,刺至阴,诸阴之井,无出血,间日一刺。”风疟伴身痛可浅刺井穴《诸病源候论》日“夫疟皆生于风。风者,阳气也,阳主热,故卫气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开则邪入,邪入则病作。”针刺井穴行卫气以驱邪热,所以不需泄血。

中风-“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十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又治一切暴死恶候,不省人事,及绞肠痧,乃起死回生妙诀。”可知井穴对于突发中风疗效显著。也可治疗其他【昏迷】及绞肠痧等,有【起死回生】的功用。不仅如此,井穴也可以治疗中风后遗症。

⑤阳井主【痈疽】[yōngjū]《针灸大成·卷三》引《医学入门·杂病穴法歌》曰:“痈疽初起审其穴,只刺阳经不刺阴。阳经谓痈从背出者,当从太阳经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五穴选用。从鬓出者,当从少阳经窍阴、侠溪、临泣、阳辅、阳陵泉五穴选用。从髭出者,当从阳明经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五穴选用。从胸出者,则以绝骨一穴治之。凡痈疽已破,尻神朔望不忌。”描述了不同部位的痈疽选用不同的阳经进行治疗,可选用阳井。(痈疽临床上称为痈,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有典型的红肿热痛反应。初始症状是几个相对集中的毛囊炎,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皮肤肿块,触摸感觉较软,可扪及波动感,里面有独立的分隔,分隔之间有脓液。可伴有发热等感染症状,需要尽快手术排脓处理,并加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痈疽治法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现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类。有头疽系发于体表、软组织之间的阳性疮疡。因其初起患部即有单个或多个白色粟米样的疮头而得名。无头疽为发于筋骨之间或肌肉深部的阴性疮疡。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辩证,一般多属于内火太盛。治疗上主要是口服一些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的药物,同时配合外敷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最好,此外,也可以口服一些汤药进行治疗。对于后期久不收口的病人,一般常用阳和汤加减进行治疗。)

⑥【少商】清肺热食饮可下,【商阳】平喘满疗耳齿疾。少商为手太阴肺井,少商放血善于清泻肺经之热,对于肺热引起的喉痹、咳嗽、乳蛾有很好的疗效。肺主肃降,不能食、水饮不下也可用少商《针灸大成·卷八·穴法(神应经)》曰:“不能食:少商三里然谷膈俞胃俞大肠俞。唇干饮不下:三间少商。”商阳手阳明大肠井,大肠与肺相表里,六腑以降为通,故商阳穴常用于治疗胸中喘满。大肠经循行于耳朵和牙齿,故商阳常用于治疗耳鸣、齿痛等症。

⑦【关冲】泻壅热盛乎三焦,中冲疗中风与小儿惊,关冲为手少阳三焦井,关冲可泻三焦热以治疗唇吻裂破,血出干痛、疟疾口渴、舌上生疮、消渴等。

⑧【中冲】为手厥阴心包井《针灸大成·卷二·通玄指要赋(杨氏注解)》曰:“中风之症症非轻,中冲二穴可安宁,先补后泻如无应,再刺人中立便轻。中冲禁灸,惊风灸之。”可见泻中冲穴治疗中风疗效显著,加上艾灸可以治疗惊风。

⑨乳痈无乳眼热寻【少泽】,心虚惊狂健忘调少冲,少泽为手太阳小肠井,“妇人手太阳少阴之脉,下为月水,上为乳汁。”小肠分清泌浊促进乳汁的生成,手太阳小肠经热则【乳痈】,均可以少泽穴治疗。手太阳小肠经循行于“目锐眦”“目内眦”,故可治疗【眼疾】。【少冲】为手少阴心井,既可治疗心气不足的“【胆寒心虚】”,也可治疗热气迫于心的“心惊发狂”。心藏神《诸病源候论》日“【多忘】者,心虚也”。故可用少泽穴治疗。

【足窍阴】主胁痛与气逆,大敦治疝秘,补中益气,足窍阴为足少阳胆经井,足少阳经多气少血,循胁里,故邪气客于足少阳经,则令人胁痛。胆为阳木,其性主升,易上逆,故均用足窍阴调理足少阳胆经以治之。

【大敦】穴为足厥阴肝经井,肝经“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对所循行之处均有类似【补中益气汤】的【升提】作用,可以治疗各种疝气无论“因寒,因气,因湿热,痰积流下”均可治之。小便不禁、血崩、阴挺、清阳不升的昏迷,皆可大敦治。此外,大敦穴、补中益气汤加减也均可治疗便秘。故笔者认为,大敦穴实为【“补中益气穴”】。

上呕下泻血出【隐白】收,面肿不食胃热厉兑医隐白为足太阴脾经井,《针灸大成》中隐白治疗的病症主要可分为三种,呕吐、泻下、出血症,呕吐包括干呕、腹满、不嗜食;泻下包括暴泄、月事不止;出血症包括吐血、衄血、下血,笔者认为隐白具有【固摄纳收气血】的作用。厉兑为足阳明胃井,主治胃经面部循行口唇、上牙床等部位的病症,阳明经多气多血,泻厉兑可以泻水肿、促食欲、泻胃热。

【至阴】主难产头目热疾,【涌泉】救厥散痞道不尽。至阴为足太阳膀胱经井,《针灸大成·卷五·八脉图并治症穴》曰:“妇人难产,子掬母心不能下,胎衣不去:巨阙合谷三阴交至(灸效)。”艾灸至阴可以治疗难产。膀胱经上行头目,以至阴治之。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井,《针灸大成》中涌泉穴治疗作用最为广泛,既善于治疗肾系疾病如小便淋血不止器痛;足少阴与手少阴同为少阴,【水火既济】,故涌泉也善于治疗心系疾病,包括心痛、惊狂痫;涌泉善于平冲降逆,故用于治疗贲豚、头顶痛;涌泉还可以治疗由痰气交阻所致的各类结胸痞症;伤寒发黄和黄疸;更重要的是,【涌泉】对于厥证,厥寒、厥热、尸厥都有【急救】作用。

编辑于 2021-10-10 10: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