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成药使用6误区(社区医院)

 学中医书馆 2022-04-05
     由于中成药品种繁多、剂型复杂、配方不同、疗效有别,若用之得当,可迅速奏效;反之,轻则浪费药品或贻误病情,重则损伤机体甚至危及生命。以下是中成药使用中常见的误区:

    不辨证,随意选药。以感冒为例,在中医上分风寒、风热等不同证型,感冒清热颗粒用于风寒感冒,双黄连用于风热感冒,而不是见感冒就可用感冒清热颗粒或双黄连;有些人发现自己“上火”了,就自行服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殊不知“火”亦有实火和虚火之分,还有虚实夹杂之证,如患者本身脾胃虚寒,若咽喉肿痛就自行用牛黄解毒片之类的清热解毒药,可能更加损伤中焦阳气,加重脾胃虚寒。

    把补益类中成药当营养品。补益类药物有补阳、补气、补血、补阴之不同,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应用补益药应遵循“虚则补之”的原则,要注意“防止不当补而误补”和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补气、补阳药多温燥易助火生热,补血、补阴药易滋腻碍胃。如高血压患者甚至健康人服用过量人参,可能出现“滥用人参综合征”。

    中成药没有副作用。“是药三分毒”,药品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必然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中成药当然不例外。若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一定的毒副作用。另外,有些中成药本身就含有毒成分,如大活络丸含草乌、补肾益脑丸等,这些药物一定要在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下服用。

    剂量随意用。中成药的用量应以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而定。如果不了解药物的成分,尤其是含有毒性成分的中成药,随意加大剂量,不但无法达到治疗目的,反而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剂型选择不合理。中成药剂型十分丰富,每种剂型的适用范围各异,临床需合理选择。如丸、片剂吸收慢而作用持久,适用于轻、慢性病患者;冲剂、散剂吸收较快,适用于急性病患者;浸膏剂通常以滋补为主;注射剂因作用快、吸收迅速,适用于重症和急救或不能口服的患者。

    疾病复杂时,可以联合用药。包括中成药与汤药、不同的中成药、中成药与西药等。在联合用药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其成分,避免含“十八反”的中成药联合应用。例如消渴丸是含有西药格列本脲的降糖中成药,若随意与其他降糖西药合用,可能出现血糖过低等严重不良反应。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吴勇庭 朱水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