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质朴坚毅 从容厚道--潘志骞书法印象

 与春天同行 2022-04-05

图片

潘志骞简介:

     潘志骞:(别署惟廬、如如居),出生于1980年,宁夏海原县人。现供职于宁夏中卫市文联。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二届国学班学员,宁夏青联委员,中卫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入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行、草书两件同时入展);首届西部书法篆刻展;第三届西部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全国第二届冊页书法作品展(最高奖);全国职工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华"龙"文化书法篆刻作品;第三届"林散之"奖中国书法双年展首届平复帖书法篆刻作品展;"翰园情"国学修养与书法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书法展;中国精神.中国梦第三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法作品主体创作暨全国全国基层巡展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等。

质朴坚毅   从容厚道

     -----潘志骞书法印象

李炳筑

真正的朋友,无关利益、无关贵贱,没有时空阻隔,是心灵的默契,是爱好的相投,我和志骞兄就是这样。我们因书法而结缘,有时很长时间不联系,逢年过节微信问声好,淡淡的,像一杯水样纯净。然而,不联系不代表忽视,年前志骞兄嘱我写点小文,由于水平有限,拖到现在才成文字。

2015年四月,有幸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学修养与书法”第二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历时三年,需要通学《庄子》《老子》《文心雕龙》《易经》《四书要义》《古代汉语》等课程,这是中国书协迄今唯一一个需通过考试才能拿到结业证的高研班。具中国书协官方报道,培训班学员是中国书协邀请权威专家,经过严格的初评、复评、终评评选投票,在国内符合条件的105名国家级获奖作者中,最终录取的42名学员。因此,入选学员自然是全国的书坛精英。由于地缘关系,我关注到宁夏唯一入选者——潘志骞同学,他个头不高,皮肤微黑,敦厚朴实,一双智慧的眼睛始终炯炯有神。于是便偷偷翻阅了他的资料,原来这个朴实无华的小伙在27岁就完成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国展目标,尤其是被称为书坛奥运会的第九届国展,而立之年又获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展最高奖,真是自古才俊出少年,我想到了王维笔下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深觉他日这个小伙子必定会成为西北书法的标杆人物。果然,2019年的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中,他的行书、草书作品双双入展,去年,成功当选中卫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成为一方书法领军人物。

还清晰地记得,国学班在人民大学国学馆举办书法观摩展,中国书协组织全国名家对学员作品进行点评,著名书法家刘洪彪先生走到志骞作品前时,大加赞赏,称其质朴大气、雄秀跌宕、气息高古、很会写字。于是我更加崇拜这个小同学了。

图片

    志骞出生于宁夏中卫一个叫海原的地方,这里风光旖旎、景色迥异,既有塞上江南的纤细秀美,又有大漠瀚海的辽阔粗犷。绵延的山峦、黄河、绿洲园林交织在一起,到处散发着无限生机,漫长的农耕文明,早已养成乡民吃苦耐劳的性格,无数名流雅士给这块土地留下灿烂的文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便是此地最典型的写照。遥想大诗人王维西望行程,前面是浩瀚无际的沙海,一座座高耸的烽燧,在沙漠生起了直入青天的报警狼烟,极目黄河,落日浑圆,残阳的影子和呜咽的河水一样苍凉。志骞就生长在这块土地上,深受这种水土气息的滋养。《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观志骞书法,既有江南风味的秀美风姿,又有北碑的粗犷气象,将塞上江南之风演绎的淋漓尽致。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在全国帖学笼罩的当下,形成了一股清流,与其说是这个时代的破冰者,毋宁说这就是他的本质——质朴坚毅,从容厚道,地道的塞上江南符号。

书法的创作和其他艺术一样,需要有丰富的审美体验,不同阶段创作有着不同的审美追求,个体审美追求始终决定着作品的厚度和广度。于是当我们在品评一件作品时,首先关照作者取法来源,技术是否娴熟,探索的方法是否合理,然后再品评作品之后“人”的存在,作为创作主体“人”是品评的关键因素。若按这个标准来解读志骞作品,他的大字行草,用笔干净利落,结字平倚互生、开合有度,尤其对直线与曲线的搭配,恰到好处,让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已相当老练,且信手沾来,自然而恰到好处。技术毕竟有限,不过是一个书法家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要写出充满生命律动的“活力”来,就得具备鲜活生命所属的骨、筋、肉、血的造型能力和各元素间生生不息的生发能力。在这方面,志骞有着过人的才能,让我着实羡慕不已。

图片

创作本身,难在既不能对经典技法生搬硬套,又不能仿效当代成名书家。志骞在书法结字上有他的独道见解,他用碑体骨架撑起一个健康字势,附以帖学的筋络,让骨骼和筋脉相互贯通,再参何绍基式肌肉丰盈骨架,温润而有力,最后以于右任草书为血滋润字里行间。这种整合把骨、筋、肉、血有机地联动起来,极富生命和力量表达,长期的实践使得它们之间互为依赖且生生不息。这便是很会写大字的高手了。

至于他的小字,线多点少,可以看出些许米芾的影子,又得二王形神。取“米”做饭”到二王“气韵生动”,成就了当代无数人,志骞也走了这条路,而他却紧紧抓住“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者所以明象,得象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忘象。”创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写得太到位就会死板,不到位就会扭捏作态,如何才能恰如其分,志骞通过有限的外在笔墨,传达出无限的内在神情,通过章法的跌宕起伏来表现生命的喜怒哀乐,完成属于他的书法生命的体悟,形成其独特的“人”的主题和审美表达。

大字尚碑、小字尚韵,帖和碑这两种天生仇家,在明清书法家哪里得到有机融合。当下的我们,需要更大的毅力去挖掘,也许这就是志骞探索拓展的新方向。

图片

春节前夕,我坐车穿越中卫,一路上风景依旧,最负盛名的沙坡头在山峦、大漠、园林间时隐时现,苍黄的土地在村舍间更加包容质朴,不禁又想起志骞,想起他的书法。我们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在这个大环境下,怎样才能不负时代、多出精品,我想,更重要的是提高书法家的综合素质,通过自己的文章来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来完成文字所承载的教化功能。或许再过100年,当人们翻阅这段历史的时候,会对我们有一个立体认识和定位,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和志骞兄都面临一个文化积累的问题,愿与志骞共勉。

   2022年3月15日

  (李炳筑 中国书法家建设委员会委员; 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青海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主任。

潘志骞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