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时节雨纷纷,英烈千古欲断魂- 铁原阻击战打得太惨烈,志愿军一个军伤亡1万多人

 泊木沐 2022-04-05

1951年4月下旬,抗美援朝战争规模最大的第五次战役打响。中朝军队30余万人在200余公里战线上全线出击,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军(美英法土加澳新菲埃哥等十六国联军加韩军)展开激战。

按照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设想,这次战役是一次决定性战役,中朝军队要再次打到三七线附近,一举吃掉包括3个美军师在内的联军主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迫使敌人不得不坐下来谈判。之后中朝军队主动撤回三八线附近,争取通过谈判恢复朝半岛和平。

然而打起来后颇不顺利,中朝军队虽然人数占优,但火力上比联军差得太远,很难突破敌人空地一体化的防御阵地,自己却遭到严重伤亡。更加可疑的是,联军并没有采取死守方针,而是在保持防线完整的状态下,以强大火力大量杀伤中朝军队,尔后且战且退,发挥其机械化部队的机动优势,既不让中朝军队追上,又能继续保持接触。这就是联军司令官李奇微上将精心研究出的所谓“磁性战术”,专门克制火力薄弱主要靠两条腿行军的中朝军队,消耗其有生力量,疲惫其斗志,伺机实施反击。

李奇微的作战方针奏效了。中朝军队不顾伤亡,猛打猛攻,奋力在联军防线上撕开了一些小的突破口。但自己伤亡很大,粮食弹药供给不上,部队非常疲惫,战斗力大减,以致无法取得决定性的扩张战果。联军则能够快速机动,在短时间即调动预备队填补防线缺口,屡屡使中朝军队的努力功亏一篑。

这样打了一个月,中朝军队虽然再次逼近三七线,歼敌2万余人,但自己也减员4万余人,仍未获得决定性战果,而且为作战储备的粮弹消耗已尽,后勤陷于中断状态,不能再打下去了。彭德怀果断决定停止作战,部队开始后撤,力争守住三八线,保住战果。

然而李奇微等的就是这一天,他一直注意保存实力,已经准备好了预备队,等志愿军停止追击后,便立即发动反击。联军一改前先并肩后退的稳健姿态,而是以坦克、装甲车搭载步兵组成多支“特遣队”,大胆出击,寻找中朝军队防线的空隙深深钻进去,横冲直撞,截断中朝军主力退路,配合联军大部队施以两面夹击。同时,以空军和炮火对正在北撤的中朝军队狂轰滥炸,美其名曰“火海洗人海”。

这个战术非常毒辣,抓住了中朝军队疏于戒备后撤时组织不严密的弱点,一举打乱了中朝军队的防线。由此战局逆转,中朝军队猝不及防,阵脚大乱,上级和下级之间、部队和部队之间联络中断,失去统一指挥,只能各自突围。激战中不少部队后撤不及,遭联军截断,受到严重损失。彭德怀大惊,只能紧急采取补救措施,抓住哪支部队就让哪支部队来填口子,死死挡住敌人,为主力转移和稳定防线争取时间。

志愿军第十九兵团63军就是典型堵口子的部队,临危受命,紧急守卫中部战线要点小镇铁原,必须在25公里防线上死守15天。63军经过战役前期消耗,此时只剩25000人,部队疲惫,火力薄弱,粮食也非常缺乏。然而气势汹汹杀上来的敌人却有美军1个师、韩军1个师另1个团和加拿大1个旅,总兵力47000余人。在火力对比上,联军大炮、坦克、飞机齐备,超过63军十几倍。如此兵力火力都居于极大劣势,63军坚守铁原的前景非常险恶!

然而63军全体指战员毫无惧色,在军长傅崇碧指挥下,于铁原外围组成三道防线,采取纵深梯次配备、节节抗击的战法,决心同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决一死战!

接下来的这一战极为惊心动魄。联军先以炮火猛轰、飞机猛炸63军阵地,尔后以大群坦克打先锋,协同步兵发起突击。志愿军打得非常灵活,分散配置兵力,规避敌人炮火杀伤,前沿部队以机动防御节节迟滞消耗敌人,同时手上握有力量较强的预备队,随时支援薄弱方向反击敌人。但毕竟纵深有限,机动防御也不可能一退再退,很多阵地只能死守到底,志愿军官兵以血肉之躯同敌人反复争夺,不少连队全员牺牲在阵地上。傅崇碧军长把全军的非战斗人员都组织起来,配备武器编成大小不一的分队,一支支派出去支援一线战斗,惜兵如金,使出浑身解数坚守防线。半个多世纪后,有人出了一本书,形容铁原阻击战的用词令人悚然心惊——铁在烧!

这一战足足打了13天,63军付出巨大牺牲,终于挡住了敌人,为全线防御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当该军奉彭总命令撤出到处一片焦土的铁原阵地之时,实力已再折一半,仅余14000人。彭德怀知道后非常感动,问傅崇碧军长有什么要求。青年战将傅崇碧哽咽了半天,说了一句话:“我要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