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山古寨老茶香

 昵称76496706 2022-04-05
鄂西大山深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楠木桥村,沿着崇山峻岭中那条蜿蜒、湍激的中溪河一直向东南方向,约有18公里,就来到了一个美不胜收,在大山皱褶的原始民居里让你流连忘返。这个地方民风淳朴,能让你的心情放松下来,去感受这里的美!

骡马古道连通山外


楠木桥村终年云雾缭绕,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最适宜茶树生长,是得天独厚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生态茶生产基地。即使在深山老林,也会有成片的茶林。

这个小村落,盛产楠木,因为百多年前溪河上搭建有一座楠木的木桥而得此名。楠木桥这样一个闭塞的山村,但是没曾想这里是宜昌最早进行“外贸”的村落,早在19世纪中叶就将宜红茶卖到了欧洲,是万里古茶道上一个重要的节点。

有一条一米多宽、多用当地青石板铺成“大道”,当地人多称呼这条道路为骡马古道。当时,多以骡马为运输主力的商队不仅把山里紧要的盐巴、粮食及日用品从山外驮来,还将当地盛产的茶叶、桐油、山漆等山货通过这个古道运到外地。当年运送宜红茶的骡马队从此经过,其家中种植的茶叶可以找过往的商队以物易物或卖钱,有时候一斤鲜叶能换到一点盐巴。

时至今日,还能看到桥头“骡马店”遗存。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是那座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牌坊。它是道光皇帝“圣旨”赐封向氏覃母的贞节牌坊,距今已有180多年,仍保存完好。

古老茶园浮出水面


随着土家先民的高山生存法则以及骡马路的通畅,连通了内陆与沿海及海外的贸易。交通的便捷,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在上世纪至本世纪初,随着茶树品种改良的推进,昔日刀耕火种的原始茶叶种植,骡马驮来了外来的良种。这种良种茶树发芽早且产量高,茶农纷纷将低海拔以及交通便利区域的老茶园进行改良。茶叶的品质更加提升,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使得茶农的收入增加,极大的提高了百姓种茶的积极性。

老茶园俗称“满天星”。顾名思义地里的茶树不成规则,丛植、散兜散播茶树的多是老茶树,到处都是,且大小不一。而良种茶园很容易分辨,密植县很有规则,成行成片连接成线的是良种茶树。当地茶叶专家介绍,以楠木桥村老茶树为代表的老茶园,是五峰土家族农耕文明的体现,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当地有限耕地必须优先保障粮食作物种植,种植茶树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有限耕地,因此散播丛植是土家族先民数百年积累的山区生存法则,通过茶粮间种适应生态提高生活质量。

散落在乡间的老茶树古茶园特别多,但是保护起来并加以有效开发,楠木桥村绝对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走在了前列。

早在15年前,当“采花毛茶”闻名全国,畅销全国之时,当地文化部门就启动了“追根溯源”,搜集整理采花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向上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有国内一批知名专家来到五峰踏访万里古茶道以及五峰传统古村落,助力当地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们在楠木桥村踏访时,私下聊天时提到该村保留了大面积的老茶树经济价值特别大,于是村里当起了有心人,邀请专家来村里摸排老茶树数量。

经过详细摸排,其结果显示令人惊喜和振奋。楠木桥村现存老茶树古茶园450多亩,而且树龄多在百年以上。“林科院的专家曾来楠木桥进行过科考,全村最老的一棵茶树达到了181年。”村支书介绍,“这些老茶树古茶园都集中在高海拔或交通不便利的地方,如果改良耗费较低海拔以及交通便利区域要高很多。”

摸清了“家底”之后,村委会还专门请教专家老茶树古茶园的发展前景,并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外地的例子,“越看越兴奋,感觉市场前景巨大,缺少的只是一个契机。”

为了等待这个“契机”,村里制定了详细的保护措施,这几年来只允许简单的修剪,任何私自施肥打药以及整理的工作都是禁止的。采取多种手段,“捍卫”老茶园的原汁原味。

百年老茶树焕发新生


老茶树古茶园的单芽鲜叶能卖出如此高价背后的原因,茶叶专家邬运辉曾在一篇文章中进行过分析:老茶树为五峰本地原生老品种,是经过大自然千百年自然筛选下来,适合当地水土、气候条件的品种,产量虽低,但加工出来的名优茶是五峰最经典的味道。

千百年来,茶叶奏成了村民们生命的主旋律。因为茶,村民们的生活,才有了鲜艳的色彩,才有了诗意盎然的内容。如今,有关部门和茶业企业在楠木桥村划定了“五峰原生老品种名优茶保护区”,对老茶树古茶园进行保护。

近年来,精准扶贫扶持项目、创业基地、生态建设基地的崛起,古老的村寨一年一个变化,变得让人难以置信。建房有了规划,村里有了集中居住点,恍然有了小小的街市,茶站、茶厂里转动着的复干机、揉捻机、烘干机、平台灶等制茶设备,打破了原始制作茶叶的落后方法,现代科技点缀着小村的繁华。

茶叶是小村寨的依傍,茶叶更是村民们的经济命脉。这一步步起来,正是村民们把茶叶看成衣食父母的通俗表述。很早很早,这深山小镇就开始了“雨季繁荣”。每年春夏,是村民们最忙碌的日子。他们制茶、采茶、接待从山外千里迢迢赶来的商贩。村民们要赶在“清明节”前后,把茶叶送出山外,换回油盐、火柴、百货、布匹。当一条“之”字形的公路伸进了村寨,村民们便闯进了都市,不仅推销茶叶,还把当地悠久的茶文化介绍给了城里人。村民们,揭开了茶叶历史性的新篇章。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