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第七届(2022年)“清明祭”海内外华语作品大展:军行万里

 世界作家图书馆 2022-04-05
赞叹项羽
军行万里
《荀子·礼论》中说:“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
清明时节,记起曾经写过一首长诗,句中:……“霸王卸甲”楚歌声,“十面起伏”汉军旗……生死不惧重荣辱!……多年前还去过位于长江岸边安徽省和县的霸王祠(项羽庙)。中国历史上人们对项羽的评价褒贬不一,似贬多褒少!其实,这样是不太公道的。项羽作为历史人物,汉朝太史公司马迁将其列入《史记·项羽本纪》中,足以说明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世间也有很多文学艺术作品,如中国文化民族音乐艺术中的琵琶武曲《霸王卸甲》:一开始就把人带入一种似“风雨飘摇”的迷茫状态之中——“楚汉相争”末的垓下决战即将展开,曾经是常胜之师的楚军,陷入了汉军“十面埋伏”重兵包围之中,已进入成败难以预料、生死未卜的境地……。在听者眼前:烟火映照着昏暗的古将军帐内,笼罩着起伏不停而悲壮的楚歌之声。面对汉军重兵的重重围困、战场势态极为不利而难以扭转的危局,楚霸王项羽忍受着生死患难与共的心爱之人——虞姬歌舞之后拔剑自刎的痛苦诀别,步履沉重却又坚定有力,毅然“升帐”、“点将”、“整队”、“出阵”,义无反顾地领兵“出战”,持剑率部突向重围,直至乌江岸边从容就义……
兵败、失爱、突围、弃逃、自刎、……西楚霸王项羽是中国两千多年前一位年轻的悲剧性历史人物,国内的戏剧、音乐、影视等曾出现过“楚霸王”热,如:香港银都机构拍摄的电影《西楚霸王》,16集电视连续剧《西楚霸王》,上海歌剧院的歌剧《楚霸王》,吉林省京剧院的新编历史剧《霸王别姬》,上海京剧院推出的新编历史剧《楚霸王》,电视评书《西楚霸王》,民族音乐琵琶武曲《霸王卸甲》……。用不同的文学艺术方式,从不同的审美角度和反映侧重,来表现同一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悲剧人物项羽,这是为什么呢?
项羽本来是位举鼎起事的青年人,史料中记载他在军事上能征善战、所向披靡,曾率部救赵击破秦军主力于钜鹿城外,之后入主关中,诛子婴、焚阿房宫、分封诸侯,……从此而王称霸天下,自立为“西楚霸王”。但是,在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当时变幻难测的军事形势、以及人物内心世界敌我之间、内部之间交错复杂的心理矛盾……的斗争里,由于他主要是依仗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超人勇力和凭借军队的武力征服敌手来成就霸业的,以为只用强大的军事武力就能够使“霸业可图、天下可定”!因此,他不大注重也没有能够在经济上进行变革以兴利除弊,求得社会基础的发展;政治上没有真正达到消除各方王侯的军事割据,统一国家、建立起稳固的统治;也没有在文化方面有所作为,使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从而变成了比较单纯、穷兵黩武式的军事征战,结果,由强逐渐转弱,最后垓下一战,在四面楚歌声中,兵心瓦解、士气涣散,突出重围来到乌江边上(现安徽和县乌江镇的长江边),自觉无颜逃往江东见父老乡亲,拔剑自刎、慷慨赴死……
西楚霸王项羽在楚汉相争中是最终失败了,没有能够达到统一社会、建立起国家的人生目的,但是他功在破秦、劳在军旅,也称得上是一位有时代创造和开拓精神的英雄人物!
对于20岁举兵、30岁初就义的西楚霸王项羽来说,《史记》中记载他在兵败突围之后,还能只身渡过乌江,可以摆脱追兵。“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返回江东之后,重举义旗、东山在起……。但是,当他的人生理想已变得希望渺茫的时侯,当他的人生追求和目的再也无法变成现实的时侯,那么,生与死也就不是什么很了不得的事了。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乌江,大势已去之时,已感到无力回天,与其投降或被俘受辱而死,不如战死!与其只身渡江生还,在江东父老们的指责辱骂和怨恨中偷生,不如自刎而死!
生死不惊重荣辱!中国历史上,“生与死”是头等大事,往往比“荣与辱”大的多!而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时,与其选择痛苦的生,不如选择痛快的死!死是对人生苦难的抛弃,是对失败命运地抗争,是对现实煎熬的不满和超脱,是对“凤凰涅磐”式新生的追求……!可见,他把“荣与辱”看得比“生与死”还重,最后“舍生取义”、宁死不屈,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悲剧英雄人物比较完美的“青春”形象!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这是外敌入侵、国破家亡之时,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在“国倾思良将”的感思中,对项羽这样不贪生、不怕死,有胆识、有勇力为国征战的英雄发自内心地呼唤!也是中国历史上对西楚霸王项羽作出的最高评价之一!
  历史是不会重复的。今天已经不是冷兵器时代了,谁有举鼎的勇力就可以起事将兵而王。而经济竞争的市场、高科技信息战已主宰的军事战场、文化艺术交流的舞台、诗坛……同样需要有强烈进取之心和创造之行的人才,而不是碌碌无为、没有胆识却又患得患失的庸人!文化艺术在为时代呼唤项羽那样年轻有为、不惧风险、而敢于勇立时代潮头的精神和力量。于是,西楚霸王的形象就热热闹闹、丰富多彩地走上了影视、戏剧、诗歌、音乐等的舞台。
与影、视、戏、剧等有所不同的是:一直在音乐艺术界广为流传的琵琶武曲《霸王卸甲》,不是通过视觉在观众欣赏者眼中塑造楚霸王项羽的英雄形象的,乐曲所描述和塑造的人物没有固定的装饰和打扮,而是通过听觉让欣赏者在心目中树立起一位自己意象中威武不屈的年轻英雄形象。这可能比影视戏剧中的人物形象要虚化些,但更完美。每一位琵琶艺术演奏者的《霸王卸甲》演奏,根据自己对楚霸王项羽的不同理解,刻划出的人物英雄形象,风格也不同:如在《传统琵琶大曲精选》、《中国琵琶》、《琵琶曲集》等曲集中,有的演奏:深沉朴实,“着重刻划项虞诀别”, 对项羽“寄予无限同情”;有的演奏:表现了楚霸王垓下决战中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有的演奏:“刻划决战垓下乌江的壮烈情景”;有的演奏:“侧重描写西楚霸王的失败”,“以霸王这个失败了的英雄人物贯穿全曲,突出一个'卸’字,塑造出一个刚柔相济、威武不屈的古代英雄形象;还有的演奏:“乐曲以悲壮的音调和富于棱角的音型,塑造了一位在失败面前宁死不屈的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形象”,与记念孔子的《千秋颂》、《春秋》、《泣颜回》、《剑魂》等乐曲一起,在历史的气氛中,诠释古今历史人物豪放的气质和风格。……琵琶武曲《霸王卸甲》,不论哪一位琵琶艺术演奏者从不同侧面艺术地再现西楚霸王项羽,或“寄予无限同情”,或刻划“壮怀激烈的场面”,或抒发“无情未必真豪杰”的感慨,或塑造“刚柔相济的英雄形象”,或表现英雄人物宁死不屈的悲壮的美……乐曲饱含着民族音乐文化、琵琶艺术对这位悲剧英雄人物巨大的赞叹和褒扬,赞扬他同样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开拓者和创造者!
琵琶武曲《霸王卸甲》是一首赞叹悲剧英雄项羽的音乐史诗!
同样,李清照之《夏日绝句》就是一首赞叹项羽——“生为人中豪杰、死做鬼中豪雄”无比精简绝伦的文字史诗!是赞美人类历史、华夏大地上真正男人和英雄的汉谣、雅颂!……
作者简介:
军行万里,本名季晓东,曾用笔名戎轩、华韵新风,微信昵称东方信息之都,现居中国杭州萧山。原创作品《五绝·谒南京中山陵》、《七绝·中华黄帝祠宇》、《五绝·诗酒润年华(五首)》、《杭州钱塘江大潮》、入选《2022年中华精英诗人·诗歌日历》,《老班长》、《中华二十四节气之物候歌》、《七绝·礼赞建党百年迎新春(十首)》等被《中华精英》《中华当代诗人佳作选》评为全国第九届最美读书人之一,荣获中华精英文学奖和荣誉证书、奖章、奖杯、奖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