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岚悦读欢迎您! ![]() 杨家岭的冬天 ![]() 作者/罗雅博 编辑/刑 徒 ![]() 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搬住在延安城北的杨家岭。这里是明朝工部尚书杨兆祖的祠堂,杨家祖宗葬于此,名称杨家陵。中共中央驻此后,1939年改名杨家岭。这里两面环有高山,中间是一条小沟,当时日本飞机轰炸延安,是个很隐蔽的地方。中共中央在杨家岭先后建成中央大礼堂、中央办公厅楼、石窑洞14孔,接口石窑洞19孔,瓦房100余间,并在山腰挖土窑洞100余孔。 ![]() 杨家岭,这个原本寂寂无名的小山村,却因1938年冬天,一群南方人的到来而举世闻名,让这里成了一道世界所罕见的风景,带头的是个大高个、长头发,手里夹着一支烟,操着湖南口音的毛泽东,他的身后是名震世界的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从此,杨家岭不仅仅是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家园,这里形成了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又一个重大决策,“百团大战”震惊中外,尽显八路军抵御外辱的英雄本色,精兵简政,赢得民心,让人们看到一个开明的政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大生产运动调动了军民强大的力量和信心,解除了经济困难,开创了军民建设新局面。中共中央在杨家岭设立的机构有,中央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农村工作部、政治研究室、财经委员会、农村各种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中央书记处等,这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又一次重要会议,延安文艺座谈会,清除了千年封建文化流毒,踢翻了文化为达官贵族、皇亲国戚服务的陈规陋俗,构筑了文艺为大众服务的崭新理念。中共六届七中全会,梳理了共产党走过的万水千山,廓清了思想领域的迷雾,探寻了未来的道路、方向,中共七大更是为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胜利而确立了一个思想,树起了一杆旗帜,凝聚了一股力量,这里诞生了一篇又一篇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的光辉著作,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159篇文章,其中40篇都完成在杨家岭。《整顿党的作风》对共产党人自身进行了无情的解剖,并为他们划定了永远不能违背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新民主主义论》总结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回答了当时急需回答的问题,中国该向何处去?《愚公移山》则用一个古老的故事,阐述了一个哲学命题,教给了人们用毅力战胜困难的智慧,延安窑洞有马列。 ![]() 70多年前,在杨家岭一群“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陕北石匠和农民,用大石块垒起了一座巨大的房子,这个房子没有横梁也没有立柱,外面是洋式子,里面是陕北窑洞的土样子,建成之后,连这些修建者都被震惊了,就是这个长相又厚又重的大房子,在1945年的春天,迎接了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抗日英雄人物,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如今走进这个中西合璧的中央大礼堂,里面的陈设仍然保持着70多年前的风貌,简陋的主席台,木制的座椅,将横幅“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映衬的格外鲜艳夺目,这条横幅是共产党人20多年流血牺牲踏平坎坷后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是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神兵利器。会场后面墙上悬挂的“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以及两侧墙上悬挂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标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品格胸怀和气度,这次会议将一个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推向了历史大舞台,开创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 在杨家岭,毛泽东经常到村里散步,和老乡们拉家常,南北方言在这里碰撞,雅俗文化在这里交流,军民感情在这里融合,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伟大人物与普通百姓谈笑风生的景象,在杨家岭这个小山村里天天上演。在杨家岭,毛泽东经常穿着打有大块补丁的裤子,给八路军指战员作报告,一代伟人艰苦朴素的精神风貌,由此在人们脑海中定格,一个思想极度丰富,生活极度贫寒的矛盾统一体,在这里为后世树立起清正廉洁的典范。 在杨家岭一个院落的硷畔上,有一个小石桌,1946年,就在这天地之间的小石桌旁,毛泽东面对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淡淡的说了一句“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那天,风轻云淡,山青水静,然而在此后的数十年间,这句话却点中了世界霸王的穴位,激活了第三世界的豪情。 1940年底,毛泽东主席在杨家岭接见了从前线回来,将去党校学习的部分干部,对他们说,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有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在中央大礼堂的后面,开垦了一小块地,作为边区大生产运动中的劳动生产基地。他亲自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种有各种蔬菜,经常拿来让中央其他领导人和边区劳动模范尝鲜。 ![]() 就是杨家岭的这些土窑洞,这些农家院,曾经安顿了一群救国救民的民族精英,诞生了感召后世的延安精神,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因而直到今天,这个小山沟仍然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抚摸着杨家岭的一草一木,人们在寻找岁月的踪迹,聆听伟人的语录,感悟这山沟里的奇迹。 ![]() 点蓝字 看精彩 《心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