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岚悦读欢迎您! 请孩子们捉住传统文化的毛笔 ![]() 作者/杨学彦 诵读/雨今天 配乐/刑 徒 编辑/刑 徒 最近,参加了几次义写春联的活动,颇有些感受! 看看写春联的队伍,年老者居多!前来索要对联的,有很多的年轻人。在我面前等要对联的,还有好多称呼我爷爷的青少年。 看看眼前这些稚嫩可爱的孩子,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少年! 一九六二年的八月,还不满七岁的我,走进了我们村的校门,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 记得刚入学几天,老师就要求我们准备好一个用麻纸订的“大仿本”,两支毛笔(一支写大字的,一支写小字的),一个墨盒。准备好了这些学习用具,老师就开始手把手教我们写毛笔字了。我们这些还贪玩泥土的孩子,一下子就要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读书写字,本来还不适应。现在竟然还要用我们根本驾驭不了的毛笔,真是比登天还难啊! 记得我第一天写毛笔字时,满手都是墨,脸上也弄上了不少的墨迹,结果还没有写成一张大字。但是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老师说我握笔的姿势很正确。一个小孩子受到了老师的表扬,那是多么的激动啊,虽然弄成了“黑包公”,但却享受到了无比的快乐。这样的训练大概十多天,我们的手上就不再沾墨了,大字本也干净了许多。虽然写不出几个像样的字来,但也有了字的样子。老师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不断地鼓励我们。二十多天后,老师要求我们不但要把九个大字写完整,还要在空白处填写小字。一天一张,必须完成。 冬去春来,我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练习了四年。我的大字本摞起来估计也有我高吧。而且上面有老师画上的数不清的红圈。 一九六六年,我考上了城里的完小,就读五年级。写“大仿”依然如故。而且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又给我们加码了。不但每天写一张大字并填写小字,而且要求我们的作文和周记都要用毛笔书写。 一九六六年腊月二十过后,十一岁的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开始了我这一生第一次“义写”春联的活动。父亲为了鼓励我,专门多买了几张红纸,买了几瓶墨汁,先让我给本家的几家人写,然后扩大到周围邻居,进而扩大到半个村庄。临近过年,家务繁忙。但父亲却让我专心给人家“义写”春联。而且还时不时地帮我裁纸,摆放对联。并鼓励我自己大胆编写对联。这样的“义写”一直坚持了多年。后来,随着大量印刷的对联的问世,我也就搁笔不写了。尤其这多年,银行、商场等赠送对联的活动与日俱增,我也就更没有写的必要了。 二零一六年后季,我上了老年大学书法班。这又重操旧业,恢复了我的“义写”春联活动。 我今天能参加“义写”活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小学时代老师们的严格训练;得益于我的父亲支持鼓励我多少年坚持不懈的“义写”春联;得益于老年大学的培养;得益于老年大学袁茂林老师的精心教导;得益于圣地书画院、宝塔区书画院、延安教育书画研究会等书法机构给我提供的锻炼平台;也得益于很多网友对我的关注和鼓励! 书法是一门高雅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要发扬光大,必须靠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努力。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们捉紧这支传统文化的毛笔,把这一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点蓝字 看精彩 《做一个幸福的守望者》《 醉里光阴长向诗 (组诗)》《伟人颂三首》《雪中梅》《刘文波 七律 四首 》《 思念在这个深冬决堤》《国家中央公园上空飘扬的雪》《以雪的姿态迎接新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