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

 网络中的夜鹰 2022-04-05

“清明”承载的时空心境和文化意象,既有慎终追远的缅怀和牵挂,也有踏青赏景,意气风发的喜感和热望。一阴一阳,思前想后,其中既书写着中国先辈的血缘谱牒,赓续了沾亲带故的谆谆遗教,也可借此敦化民德归厚,祝告家国人丁兴旺,生生不息的光明前景。


春生夏长,节卦易象,阳刚与阴柔均分而阳爻取中位,九五当位有节,居中得正以通上下,“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如是,可知中国节日多与时序流变息息相关,一般不针对具体人事做价值定义,搞纪念性形象设计,也不突出个人作用及其意义象征,或为阐释某种观念而特意规定节日加冕,巩固记忆,而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明盛衰之数”,意在随机应答,在时序迁流的节点中体会生老病死和人世悲欢,咀嚼千般红尘况味!在不可捉摸的命运感中存一份端肃,抱一份敬意,此心光明总怀善意,感天动地。既有对过去的回顾,也包涵未来的祝福与期昐!追究的是如何承前启后,促成人文与天理契合,万物交感,人在其中相互成全,各得其所,自得其乐。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人一太极,一生一世因果绵绵,这种自然节律与人世相生相克,诚意正心“通感”默认的世界观,于中国人而言,不仅是将人生和时令统合参验,也是念兹在兹,触景生情,既关注“活在当下”的认真与务实,也有继往开来的豁达与超脱。

可以说,正是这种“瞻前顾后”,天人合一,应时守节,有始有终而后心心相印的“清明”凭吊,中囯人才以其乡关情愫彼此联结、守望相助,才形成了穿越时空,度尽劫难却依然强韧的内在合力。缘乎此,中国人无论吃了多少苦头,经历了多少沧桑离乱,总会因其人文与时空配合的“定数”守得住大节大义,不因世道变迁而忘忽所以。在记住亲人瞩托,回溯历史光荣的同时,不断筑牢人伦时序的“共业共相”,懂得惺惺相惜的温情与体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