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的悲情(一)

 洞天禅悟 2022-04-05

撰稿:成宇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这一词牌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起于晚唐,为大词人韦庄所创,起初为单调,至苏轼才开双调江城子的先河。

苏轼所填的江城子最为著名的有两首,一个是《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另一个是《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悼念原配妻子王弗的一首悼亡诗。王弗聪慧谦谨,知书达理。十六岁即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可惜天不假年,于治平二年五月(1065年)王弗,时年二十七。十年的夫妻生活,王弗给苏轼极大的帮助,在王弗的墓志铭中提到,苏轼读书时,王弗“终日不去”,既担任陪读又兼任督学;苏轼会客时,王弗“立屏间,听之”,客人离去,王弗便出苏轼言谈中的不妥之处,苏轼一一领受。王弗可谓贤妻的典范,她的离世令苏轼悲痛不已,痛感“余永无所依怙”(《亡妻王氏墓志铭》)。

十年的时间,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年四十岁。茫茫十年,阴阳分隔,痛失爱妻之情从没有消减,这一片衷情诗人倾注于笔端,写下了这首《江城子》。

词的上阙起势突兀,排空而下,尤其是“不思量,自难忘”二句,看似矛盾,实则真情挚语,感人肺腑。爱妻的孤坟远在千里,十年的艰辛坎坷又与何人诉说?词人在倾诉了“无处话凄凉”的“无所依怙”的悲苦之后,进一步想象纵使夫妻再见,爱妻也无法认出两鬓如霜、风尘满面的自己。

词的下阙虚写梦境,小轩窗前,卿正梳妆,仿佛回到了新婚燕尔,不同的是,此时的二人没有新婚的甜蜜,没有你侬我侬的柔情,只有相顾无言泪流千行。十年的痛苦,已令人备受煎熬,可悲的是这种痛还将遥遥无期,每每明月之夜,那遥远的短松冈,都将是此人断肠之处。

全词抹平了生与死的界限,在虚幻的梦境与痛苦的现实交替中,抒写的人间最为感人的痴语、情语,表达的是世间最为深沉的真情、痴情。

这首词的感人至深,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深切体会的,也不是能够用语言来描述的,也许只有同病相怜之人才能够真正地引发共鸣。郦波教授曾经讲过他的导师、国学大师唐圭章先生用自己的全部人生和至情至性的灵魂讲解了这首词,唐老壮年丧妻,终身未再续弦,每讲到这首词都泪流满面,哽咽无语,只有喃喃地低语“苦啊……”这个感人的故事不仅说明了唐老对爱情的忠贞不二,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苏轼这首词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苏轼在写完这首千古悼亡诗之后的二十年,又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不过这首诗不是写给王弗的,而是写给王弗的堂妹、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润之的。诗是这样写的:

上元夜过赴儋守召独坐有感

灯花结尽吾忧梦,香篆消时汝欲归。

搔首凄凉十年事。传柑归遗满翰衣。

王润之和她的姐姐王弗一样,也是用生命爱着苏轼,在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和苏轼患难与共,生活的贫困没有改变苏轼旷达、洒脱的个性,在与友人泛舟赤壁时,向妻子王润之要酒,此时苏轼已是家徒四壁,但王润之并没有拒绝反而说:“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苏轼拿了酒重返赤壁,泛舟畅游,这才有了著名的《后赤壁赋》。不幸的是,王润之在四十六岁时也去世了。五年以后,在儋州任上,苏轼写下了上面这首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