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景观的多种形式,你Get了吗?(附案例赏析)

 江南一鱼6jvvqc 2022-04-05
我国建筑师齐康先生指出:“纪念性的本质是“纪念过去,表现历史,并期望这种表现得以延续。”说的直白点,就是将纪念的情感化抽象为具象,引发人们的想象和回忆,纪念有很多形式,不要一想起纪念就想起哀悼、沉默主要表现形式为:陵墓景观、纪念碑景观、纪念雕塑景观、纪念园、遗址公园、名人故居等实体景观,还包括宗教景观、民俗景观等抽象景观。

Halos / HOU DE SOUSA

Image

来自HOU DE SOUSA的设计作品Halos,是Sandy Hook 永久性纪念碑的设计提案。

Image

项目以水滴为灵感,在不同的圆环之内呈现了不一样关于水的设计。

Image

设计师在场地设计了一系列独特的旅程,通过地形、树木、水景、和构筑物形成让人震撼的空间。

Image

Image

被指定为“纪念山”的区域容纳着神圣的土壤,设计师在这里塑造了一个大的“露滴”雕塑,周围使用雕刻的花岗岩长椅环绕,它们高低不一,同时满足就坐和通过的需要。

Image

为了最大程度地亲近自然,设计师在设计访问路线时也尽可能做到隐蔽,以便游客能够充分享受这个地方,两条桥接路径在较小池塘的中心相切相交,另一条小径向下倾斜进入更大的池塘本身,形成了拱形小瀑布。

Image

Image

明尼阿波利斯市莱克伍德公墓陵园景观

Image

莱克伍德公墓始建于1871年,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的“草坪规划”墓地。在这里,大片大片宽阔的草坪上处处点缀着一些精致的纪念碑,碑的四周被树木和大而宁静的湖泊所围绕。

Image

Image

Image

这种风格是19世纪50年代由辛辛那提的春天的树林陵园首创的。而莱克伍德公墓正是这一经典墓地类型现存的最纯净的范例。

美国伤残退伍军人纪念碑

Image


纪念伤残退伍军人的场地:大理石和玻璃墙界定出场地中央带有焰火的反射池,外围是一片银杏树林。到了退伍军人纪念日所在的11月,这片树林将被染成耀眼的金黄色。©Michael Vergason Landscape Architects, Ltd.

Image


会说话的墙壁:刻有文字的花岗岩墙壁在变化的天色中提供了一个静谧的沉思环境。墙壁与城市环境相衔接,能够阻挡视线和声音上的干扰,同时将人们的目光引向附近的国会大厦。墙上的文字传达了伤残军人的故事与心声。 ©Michael Vergason Landscape Architects, Ltd.

Image


反射水池边的树林:树木象征着神圣的生命力,它们犹如站岗的哨兵一般排列在浅浅的水池边。水面提升了光线的强度,进一步凸显出纪念碑对于牺牲者的重视与感激之意。© Rena Schild

Image

Image


水上之火:焰火漂浮在星形喷泉的水面上。从一开始,纪念碑的设计就旨在纪念美国军队的所有分支——以星星的五只“手臂”作为象征。 ©Michael Vergason Landscape Architects, Ltd.

Image


场所的目的:“你走在这样安静的场地上——驻足于这些男兵和女兵的照片前……某种意义上我们得以与他们共同踏上一段旅程,这旅程讲述着不屈不挠的美国精神。”——巴拉克·奥巴马 ©Disabled Veterans’ Life Memorial Foudation, Inc.

爱尔兰国家战争纪念花园

Image

爱尔兰国家战争纪念花园是欧洲最著名的纪念花园之一致力于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49,400名爱尔兰士兵。每个士兵的名字都包含在花岗岩书房里精美插图的哈里·克拉克手稿中。
Image

这个花园不仅是一个纪念场所,它们也具有极大的建筑趣味,伟大的Edwin Lutyens爵士设计了它们。卢蒂安斯(Lutyens)是一位多产的花园设计师,尤其是战争纪念类的。
ImageImage

沉没的玫瑰园,大范围的树林,使您在任何季节都可以愉快地游览。

Image

这个典雅花园既庄严又宁静,使其成为放松和思考的理想场所。

June Callwood Park

Image

该公园为纪念已故的新闻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June Callwood而设计的

Image

多伦多设计公司gh3通过使用声纹技术,将她在最后一次采访中说过的“I believe in kindness”转变成一张地图,构成了公园设计的基础。

Image

公园占地仅0.4公顷,市府砸260万巨资兴建。


Image

Image

Image

当然,最受欢迎的还是这个像巨型粉色乐高积木的空间,虽然这个“片场”挺小的,但是玩法很多呀:可以带上自己家的小宠物,可以配各种风格的衣服,还可以利用其中的矮凳变化角度凹出各种造型,拍出来的照片都有非常“迷幻”的效果,让你称霸朋友圈!就因为June Callwood Park中这片粉色的地面,因此得名Pink Park。

Image

Image

ins上的画风

公园虽小,但是功能特殊,gh3在众多设计单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pink park的设计竞赛第一名。

......

纪念,是对一个人、一件事、一段历史的缅怀,希望后人在反省或回忆事件时,获得感悟,发扬他们的精神,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个精神内核你get到了吗?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盘点几个世界上著名的,墓园和纪念性景观作品吧。

卡洛·斯卡帕设计的布里昂家族墓园


布里昂家族墓园设计(Brion Family Cemetery 1969-1978)这是建筑大师 卡洛·斯卡帕(Carlo Scarpa)的一个家族墓地的设计。

Image

Image

有人说,现代建筑师从本质上讲是无根的,因为其无条件地疏远了自然,疏远了土地,疏远了能产生和激发建筑本质的东西。而对于斯卡帕来讲,本土是他深深依赖和眷恋的。他认为,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有历史感。许多建筑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建筑历史的纵轴上表现出与前人呼应、让后人感动的力量。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他的学生劳斯在斯卡帕的专集中这样写道:“卡洛·斯卡帕是运用光线的大师,是细部的大师和材料的鉴赏家,从本质上来说,他并不是一位纯粹的建筑师,而是一位艺术家,是一位有着建筑房屋冲动的艺术家。”对于墓地的设计手法,本次就不做介绍,原因是,对斯卡帕作品的解读有太多太多。还是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到实地去看一下,自己去感受。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台湾宜兰县立樱花陵园

以地景之观念处理公共陵墓园区之规划及设计,不仅对地貌环境保育有所贡献,在建筑空间上亦表现出丰富的人文景观及其对人及土地的关,形成独特的地景美学。

Image     上山的途中先经过的这部分是由“高野景观”设计的阶梯式景观墓区  

Image

D区个人式纳骨廊,依山而建,造型与山势融为一体

樱花陵园是台湾唯一的墓园露营区,山上可以一览整个兰阳平原,天气好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太平洋中间的龟山岛。等到樱花开满陵园,这里的景色会更加美轮美奂。 

Image

墓区道路蜿蜒有趣,景观视野开阔

Image

Image

材料多选用当地石材,与自然贴近

Image

屋顶舒展柔和,与太平洋的长浪相互呼应

Image

空间呈半开放式,空气可以自由穿梭流动

Image

纳骨廊看似自由的分布,满足对不同风水方位的需求

Image

园区分布着不少这样的观景休息平台

Image

依山势漫步的过程中,不断透过缝隙远眺风景

Image

纳骨廊隔间与隔间之间的空隙,有的设置了洗手台

Image

 宜兰多雨,难得遇上雨后天晴

Image

阳光下人与灵魂可以平等地交流,宁静追思

Image

Image

控制建筑高度,不至于对山势破坏太大

Image

Image

Image

很容易被忽略的桥

Image

Image

弧面造型,材质展现着混凝土粗狂的质感,保留着浇筑模板的印记

Image

走到最下面是个溪谷,往上看扭曲的造型张力十足

林璎 越战纪念碑


1980年的冬天,耶鲁大学。一名建筑系大二的女学生,为了完成一项本科课程的讨论,她用600字的篇幅构思了一个位于华盛顿的越战老兵的纪念碑,实际上当时这个项目并不存在。

Image

随后,美国政府开始了这个纪念碑在全国范围的竞赛,鬼使神差地,她把她撰写的这600字的描述加上自己画的一些草图寄出去了。

Image

这个纪念碑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两片光滑的黑色的花岗岩切开地面,仿佛一道大地的伤痕。纪念碑上按时间顺序刻上了为越战献出生命的男男女女,在两片花岗岩的最高点,1959年和1973年(越战开始与结束的年份)“相遇”了,围成了这场战争的时间环。

Image

Image

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里老生长谈的一种极具创意的造景方式,而在林璎的设计里纪念碑一端对着的是林肯纪念堂,另一端是华盛顿纪念碑(方尖塔)。低矮、平实的越战纪念碑与高耸、孤立的华盛顿纪念碑产生了必然的时空联系。

Image
1982年在施工现场

这个设计是如此的让人震惊,它缺乏许多战争纪念碑的传统元素,譬如爱国文字和英雄雕像,旗竿和装饰性雕塑。设计者的亚裔身份也是一个敏感问题。在1982年纪念碑揭幕仪式,人们甚至都没提到她的名字。最后迫于公众压力,决定将她的设计和第二名的设计一起在华盛顿特区建造,但落成后,第二名的设计只是三名越战士兵的塑像,无人问津。

但是这个纪念碑却是许多退伍军人的精神归宿。一位退伍士兵说:“这是一个我能静静地悼唁我的朋友的安静的地方。那是我所希望做的。”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Image

Image

伦敦海德公园内的戴安娜王妃纪念泉


樱花陵园开放的景观环境,有着属于每个人的开阔风景,追思的同时登高望远,让生者静下心来看见生命的自然纯粹,随着自然四季更替,了解生命的本质意义。

Image

由Gustafson Porter事务所设计的戴安娜王妃纪念泉,于英国王妃戴安娜辞世7周年之际建成,该喷泉也成为伦敦最热门的旅游景点。

Image

Image

其设计理念基于戴安娜王妃生前的爱好与事迹,以“Reaching out-Letting in”为概念,设计了一个顺应场地坡度的、在树林中落脚的浅色景观闭环流泉。整个景观水路经历跌水、小瀑布、涡流、静止等多种状态,反映了戴安娜王妃跌宕起伏的一生。

Image

Image

Image

这条由545块巨大的花岗岩石材砌筑的、长达210m的椭圆形水渠,线形飘逸动荡。水流从水渠南端的最高点喷出,然后分成两股,流向不同的方向,在中途还有补水。水渠东部的水流通过池底表面凹凸不平的岩面,奔流跳跃;而喷泉西部的水流则宁静平稳,两股水流最终汇集于水渠低处稍宽阔的水面之中。不同的水流形态、不同的水速、不同的水声,正是戴安娜王妃表现出的多样的个性。

Image

Image

Image

泉水多数是一层水膜,最深处不过1英尺(约30cm),石材的表面都经过防滑处理,目的是希望游人能进入喷泉之中,特别是孩子们能在水渠中嬉戏。喷泉的周围是开阔的草地,以便容纳尽可能多的游人。

Image

Image

渠中每一块石材的形状和尺寸都不一样,石料用计算机技术切割而成。白色的水渠石条带在大地艺术般起伏的绿色草地上蜿蜒,充满生机和雕塑感。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莱克伍德公墓陵园景观设计

2013ASLA专业奖杰出奖。由 Halvorson Design Partnership设计.

莱克伍德公墓始建于1871年,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的“草坪规划”墓地。在这里,大片大片宽阔的草坪上处处点缀着一些精致的纪念碑,碑的四周被树木和大而宁静的湖泊所围绕。这种风格是19世纪50年代由辛辛那提的春天的树林陵园首创的。而莱克伍德公墓正是这一经典墓地类型现存的最纯净的范例。

Image

Image

认识到了这个景观的价值和重要性之后,莱克伍德公墓的托管人于2002年委托一个由景观建筑师为首的团队制作了一份《历史景观报告》和一份全面的《景观总体规划》。他们的目的是要明确这个墓地最重要的特征,为墓地未来的管理和发展提供指导。全国范围内的历史性墓地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不损害国人深爱的景观的价值的同时使之带来持续的收入。

ImageImage

Image

Image

通过与客户紧密沟通合作,园林建筑师对建筑师的选择过程给予了建议,并作为设计团队的成员参与,从前期设计一直到项目完工。这一过程的结果是产生了一个有深远意义的整体建筑和景观设计方案,这个方案彻底改变了一个恶化的、“沉没”的空间,从而创造出了一个诗意般的现代化景观,在一个充满意义的环境中为人们提供了慰藉和美丽。一个新的陵园和接待中心被融进了空间中现存的斜坡上。沿着街道这个建筑群大部分渐渐淡出视线,只有5500平方英尺的花岗岩亭子在保存完好的橡树样品中间映入视线。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美国9/11纪念广场


9/11纪念广场,设计师以“倒影缺失”的概念,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失去”的感觉。两个下沉式

空间,象征了两座大楼留下的倒影,也可以理解为两座大楼曾经存在过的印记。

将原来双子塔的位置上设立了庞大的瀑布,四周被树阵所包围,用湍流不息的水流、葱郁的森林广场去纪念纽约世贸中心曾经的繁荣和对逝者的缅怀。

彼得库克景观设计事务所用简单的绿色设计构建了一个生态的,多结构的纪念地:绿色屋顶下面有地铁车站,停车场,设备间等等。

Image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广场的一排排橡树,体现了季节的更替变化。

Image

水池细节图和树阵铺装图

Image

纪念广场就是一个巨大的绿色生态屋顶广场,

充分利用雨水去灌溉植被。

Image

夜晚用镭射激光射原世贸中心双子塔的建筑。

Image

Image

·END·

图文来源:易枫达景观,ASA建筑研习社,感谢原作者整理,分享仅供学习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