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殇时节清明雨,人间响彻安魂曲 /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张问骅 2022-04-05
图片
图片

对很多人而言,这注定是充满悲伤的春天。面对突如其来的空难,还有因疫情防控累倒不再起来,以及没得到及时医治离开的人们。这些人的家属,只有无尽的彷徨与无助,任何东西都无法抚慰失去至亲的伤痛与绝望。

音乐是不加任何外力,最沁人心脾的情感慰藉。这个夜晚,让我们沉下心来静默聆听,这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十一首《安魂曲》。对那些身处不幸的人们,报以最真诚的慰藉和祈祷: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有时最好的安慰不是言辞而是陪伴

无论你在哪里

图片

01. 勃拉姆斯:《安魂曲》

勃拉姆斯被誉为继贝多芬之后最伟大的作曲家。与前人的《安魂曲》相比,无论在内容或音乐上,这首《德意志安魂曲》都开创了全新意境。

作为是勃拉姆斯最伟大的声乐作品——《德意志安魂曲》将合唱、独唱与管弦乐完美结合,在安魂曲音乐中有特殊地位,唱词摆脱了传统的拉丁语经文的规范,从天主教转向基督新教的精神,更富于人性的光芒。

I. Chor: 'Selig sind, die da Leid tragen'
II. Chor: 'Denn alles Fleisch, es ist wie Gras'
III. Solo (Bariton) und Chor: 'Herr, lehre doch mich'
IV. Chor: 'Wie lieblich sind deine Wohnungen, Herr Zebaoth!'
V. Solo (Sopran) und Chor: 'Ihr habt nun Traurigkeit'
VI. Solo (Bariton) und Chor: 'Denn wir haben hie keine bleibende Statt'
VII. Chor: 'Selig sind die Toten, die in dem Herrn sterben'
图片

这首《德意志安魂曲》的创作前后历时11年,最终版本的有七个乐章。

作为虔诚的基督新教徒,《德意志安魂曲》的唱词是他从路德翻译的《旧约》和《新约》中关于死亡、信仰和永生的段落中,精心挑选编缀而成的。

图片

「尽管现在悲伤;但我再见到你时,你会身心愉悦,无人能夺走你的快乐。看吧,我也曾劳碌,现在终得安宁。我会安慰你们,如同母亲。」

图片

音乐和唱词配合得天衣无缝,虽然也有哀悼和悲伤,但没有传统的关于末日审判的恐惧,而是代以关于生与死的信念:

凡有血气的,尽如草如花,草必凋残,花必谢落;但有信仰的,死亡并不可怕,他们会从造物主那里,得到真安慰。

图片

02. 莫扎特:《安魂曲》

莫扎特的《安魂曲》(Requiem in D minor, K.626)作于1791年,分为八个部分,传统曲式,采用了德文歌词,但根据通用的规则,莫扎特也在乐曲上填写了拉丁文歌词。这也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

图片

莫扎特一生直到穷极潦倒之时,他的音乐也只有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非常真挚、动人。但这部《安魂曲》直到他去世,也只完成了第一段《进堂咏(Introitus)》、第二段《慈悲经(Kyrie))》的合唱和弦乐及第三、四部的合唱部分。《进堂咏》类似于序曲,大管和圆号开始了庄重的引奏,合唱则唱出了“望主赐彼安息并以灵光承照”;《慈悲经》以十分壮丽的赋格曲式展开,因为莫扎特把前两部分完全以交响化的曲式创作,所以听起来非常的恢宏、庄严。

Requiem in D Minor, K.626: I. Introitus: Requiem aeternam
Requiem in D Minor, K.626: II. Kyrie
Requiem in D Minor, K.626: III. Sequenz: 1. Dies irae
Requiem in D Minor, K.626: III. Sequenz: 2. Tuba mirum
Requiem in D Minor, K.626: III. Sequenz: 3. Rex tremendae
Requiem in D Minor, K.626: III. Sequenz: 5. Confutatis
Requiem in D Minor, K.626: III. Sequenz: 6. Lacrimosa
Requiem in D Minor, K.626: IV. Offertorium: 2. Hostias
Requiem in D Minor, K.626: V. Sanctus
Requiem in D Minor, K.626: VI. Benedictus
图片

在所有神圣音乐中,很少有哪部作品,能与莫札特不朽的《D小调安魂曲》相媲美。

这首《D小调安魂曲》使用古典乐型和拉丁文歌词,总共分八部分,包含四部独唱、混声合唱和管弦乐团的联合演出。汇集了莫札特一生的精华,将感情和创作意念发挥地淋漓尽致。

图片

「主啊,让他们永远安息,让永恒的光芒照耀他们,就像在永恒中与你的圣徒一样,因为你是仁慈的。」

乐曲在肃穆的氛围中,保留显著的巴洛克元素,并在乐器配置上加进定音鼓、长号等管乐器,充分展现出莫札特乐曲中的至真、至善与至美。

图片

03. 布里顿:《战争安魂曲》

《战争安魂曲》是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的声乐作品,也是其作品中最有名的一部。

Britten: War Requiem, Op. 66: I. Requiem Aeternam - 'Requiem aeternam'
Britten: War Requiem, Op. 66: III. Offertorium - 'Domine Jesu Christe'
Britten: War Requiem, Op. 66: VI. Libera me - 'Libera me, Domine'

本曲写于1962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被毁而重建的考文垂大教堂而作,歌词采用英国诗人欧文的诗篇及传统的安魂曲词,是现代主义宗教作品的典范。作品分两个部分:一、拉丁文的安魂弥撒;二、欧文的战争诗歌。在乐谱卷首,布里顿有这样的题词:“我的诗题是战争及对战争的怜悯,这是怜悯的悲叹,以唤起世人的戒心。”

图片

04. 威尔第:《安魂曲》

1873年,威尔第的至交好友,作家 Alessandro Manzoni 去世。

伤心欲绝的威尔第前往巴黎,为挚友写下这部蕴含强烈情感的作品,并在 Manzoni 逝世周年的纪念音乐会上,在米兰圣马可教堂举行首演。


Hostias
Sanctus
Lux aeterna
Libera me, Domine
Dies irae
Requiem aeternam
图片

全曲分七个乐章,规模宏伟,气势磅礴。不仅继承了传统创作模式和宗教题材的神圣和严肃性,而且将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和戏剧风格融入其中。

透过拉丁语歌词,乐曲表达的是世人强烈的情感、深切的怀念、英勇的搏斗、深刻的思索、心灵的痛苦、愤怒的抗议、美好的幻想… 每次聆听,都会深深感受到触及灵魂的震撼。

图片

「这是悲痛的日子,逝者要从尘埃中复活,罪人要被审判。然而主啊,请你宽恕;仁慈的 JESUS,请你怜悯。赐他们永恒的安息,阿门。」

图片

这部《安魂弥撒》以强烈的戏剧性、深刻的悲剧性、由衷的抒情性和逼真的造型性,淋漓尽致地讴歌了生死、爱恨、欢乐与痛苦这些永恆主题。

图片

05. 坂本龙一:《安魂曲》

以“生命”为主题的影片非常多,不是悲痛,就是沉重,日本影片《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却别出心裁,直接跳到原子弹爆炸三年之后,一切似乎都已恢复,并且以死者亡魂的角度看待活着的生命。

Nagasaki: Memories of My Son
母と暮せば - 鎮魂歌より

本片是剧作家井上厦继《我的广岛父亲》和《树上的军队》之后,“战后生活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貌似控诉了美国原子弹对无辜生命造成的伤害,其实是对日本发起的二战进行了反思和质疑。 坂本龙一为本片结尾所谱写的《安魂曲》,堪称神来之笔,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全民合唱,响彻寰宇,拔高了生命的主题和意义,安抚了所有的心灵与魂魄。在歌声里,再没有战争,只有和平。

图片

06. 武满彻:《安魂曲》

武满彻(Toru Takemitsu,1930-1996),日本著名作曲家,古典音乐作曲家中迄今为止地位最高的亚洲作曲家之一。基本靠自学成才。

Requiem for String Orchestra

《弦乐安魂曲》(Requiem for String Orchestra)是武满彻的成名作,也是其第一部“纯音乐”的乐队作品。曲子的和声以全音阶和弦为骨架,辅以尖锐的小二度音程,在舒缓、散漫的节奏中营造出极其浓厚却又似乎柔和、空洞的效果。这种独一无二的风格被称为“武满彻音响”、“来自海底的声音”。

图片

07. 贝多芬:《庄严弥撒》

《D大调庄严弥撒》、《C大调三十三首钢琴变奏曲》以及作曲家的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第30、31和32号)是贝多芬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其中的《D大调庄严弥撒》更是前后花了4、5年时间创作才得以完成。而且这部作品诞生的时候,距离贝多芬去世只有三年光阴。似乎作曲家已经提前预知了死神的来临,因此写下了这部具有神圣意义的宗教音乐作品。但是贝多芬显然不想用这种方式来了结自己的艺术生涯,在他心中还有更加重要的理想没有完成,那正是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合唱》。

1. Kyrie - Assai sostenuto, Mit andacht (第1首 慈悲经 - 极缓慢的,虔诚地)
图片

08. 弗雷:《安魂曲》

弗雷(Gabriel Faure,1845~1924)被称为是柏辽兹(1803~1869)与德彪西(1862~1918)之间最重要的法国作曲家。他走向了柏辽兹以浓厚的色调夸张地渲染戏剧冲突的反面,追求的是“简洁清纯”。他将马拉美、魏尔伦等人的诗意移植进音乐,进而启发了德彪西与拉威尔,他的成就由此才超越了他的老师圣桑(1835~1921),无情遮蔽了与他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丹第(1851~1931)。

图片

弗雷创作的篇幅最宏大的作品,是为他父亲逝世而作的《安魂曲》(1887~1888),在这首《安魂曲》完成那一年,她的母亲也不幸去世,这就成了告慰他双亲亡灵之作,在至今所有的《安魂曲》中最亲切感人。它刚完成时,省略了中间的“奉献曲”与结尾前的“安所经”,后来经两次修改才加入,但“安所经”中还是删去了对末日审判的恐惧,“末日经”也用柔声的格里高利圣咏替代了原来有关震怒、审判、宽恕的歌词,突出温馨抚慰的“安息”,柔美如一首美丽的死亡摇篮曲。弗雷说,这才是他希望表达的死亡的感觉——“一种救赎的希望”。后来,在他自己的葬礼上,演唱的也是这首感人的《安魂曲》。

Requiem Op. 48: I: Introit Et Kyrie
Requiem Op. 48: II: Offertoire
图片

弗雷想要传达的是「安息」,而非「审判」。纯粹的音乐语言,塑造出特殊的宁静之美。死亡是生命必经的历程,应该充满坦然与慈悲。

图片

全曲自始至终,以轻柔如烟的旋律维持着恬静而安详的氛围。若要从历代安魂曲中,选出最接近天堂的声音,弗雷的《安魂曲》必能上榜。

图片

09. 柏辽兹《纪念亡灵大弥撒曲》

法国浪漫乐派代表人物柏辽兹曾说:「如果我被威胁除一部作品外,要销毁自己所有的作品,我应该恳求宽恕这部《纪念亡灵大弥撒曲》。」

1837年,柏辽兹受法国政府委托,为纪念巴黎「七月革命」中的牺牲者,而创作一部「安魂弥撒」。

作为那场革命的参与者,柏辽兹在接到委托后,以全部的热情投入创作,并在既定的纪念仪式前一个月完成。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 14, H. 48: I. Reveries: Largo - Passions: Allegro agitato e appassionato assai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 14, H. 48: II. Un Bal (Valse): Allegro non troppo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 14, H. 48, III. Scene aux Champs: Adagio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 14, H. 48: IV. Marche au Supplice: Allegretto non troppo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 14, H. 48: V. Songe d'une Nuit du Sabbat: Larghetto - Allegro
图片

「我该说什么,面对如此不幸,为何义者也难安心?请记住我,仁慈的 JESUS,我跪下祈求:那天到来时,请不要离弃我。」

这是一部充满爱与美的杰作,能够与莫扎特的激情与敬畏相媲美,堪称出自人类之手的,最美好的事物之一。

图片

10. 凯鲁比尼《C小调安魂曲》

凯鲁比尼以歌剧和基督教圣乐闻名,一生写下了七套弥撒,两部《安魂曲》,还有很多短篇圣歌。被贝多芬认为是同辈当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这部1816年首演,纪念法王路易十六的《C小调安魂曲》,堪称凯鲁比尼的巅峰之作,更获得贝多芬、舒曼和布拉姆斯等音乐大师盛赞。

Luigi Cherubini: Requiem In C Minor: I. Intritus Et Kyrie
Luigi Cherubini: Requiem In C Minor: II. Graduale
Luigi Cherubini: Requiem In C Minor: III. Sequentia (Dies irae, Lacrimosa)
Luigi Cherubini: Requiem In C Minor: IV. Offertorium (Domine Jesu Christe, Quam olim Abrahae)
Luigi Cherubini: Requiem In C Minor: V. Sanctus Et Benedictus
Luigi Cherubini: Requiem In C Minor: VI. Pie Jesu
Luigi Cherubini: Requiem In C Minor: VII. Agnus Dei
图片

凯鲁比尼在这部《C小调安魂曲》中,对赋格的运用可谓独创和令人叹服。完美的音色在独特乐器的演奏下,犹如被抛了光一样光彩照人。

「主啊,赐给他们永恒的安息;让永恒的光芒照耀他们。正义的人将被永远铭记;他必不惧怕邪恶。」

图片

11. 乔治 · 沃格勒《降E大调安魂曲》

德国作曲家乔治·沃格勒,在音乐理论和实践方面堪称一位革新者,他设计了一种新的类似于管风琴的乐器,并为大键琴设计了另一种指法。

沃格勒曾被任命为天主教神父,因此也被称为神父沃格勒 —— 他的《安魂曲》可以追溯到生命中最后的几年。乐曲中包含了许多戏剧性的时刻、令人赞叹的优美段落以及独创的和谐配器,令人耳目一新。

Rheinberger: Requiem in E Flat Major, Op. 84 - I. Introitus
Rheinberger: Requiem in E Flat Major, Op. 84 - II. Kyrie
Rheinberger: Requiem in E Flat Major, Op. 84 - III. Tractus
Rheinberger: Requiem in E Flat Major, Op. 84 - IV. Offertorium
Rheinberger: Requiem in E Flat Major, Op. 84 - V. Sanctus
Rheinberger: Requiem in E Flat Major, Op. 84 - VI. Benedictus
Rheinberger: Requiem in E Flat Major, Op. 84 - VII. Agnus Dei
Rheinberger: Requiem in E Flat Major, Op. 84 - VIII. Communio
图片

整部乐曲中,有戏剧化的「末日经」、融化般动人曲调的「悲伤之歌」,以及为四名独唱演员璀璨绚丽的「降福经」。

韦伯将这部《安魂曲》称为「天赐安魂曲」,堪与当时莫扎特的作品相媲美。无论你是否认为是「安魂曲」中的经典,它依然是一部伟大之作。

图片

每一个逝去的灵魂都值得用音乐去怀念,其实欣赏任何古典音乐都是需要“厚度”的,想要对古典乐拥有一定的认知和谈资,田老师的《十分钟读懂名曲密码》将会让你对古今中外的150首世界经典名曲有深入的品鉴和了解,同时了解每首经典背后的故事和传颂理由。

图片

这套古典乐鉴赏课程,是由青年作曲家,古典音乐教授,韩红、李健等众多明星公认的古典乐评论家田艺苗亲自发声, 共150节音频课程每节约10分钟。

田老师将站在听众的角度去品鉴,不会过多强调音乐技法和理论,而是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大量相关知识,通过自身专业角度耐心教授,生动地通过150节课,带你欣赏150首世界经典名曲,一步一步将你领进“古典音乐”的门来。

 

韩红、李健、汪涵、郎朗

都推荐的古典乐启蒙老师是何许人?

图片

也许你对田艺苗这个名字还不是特别熟悉,但在国内音乐圈,特别是古典音乐圈里,几乎就没有不认识她的。

她已经和音乐打交道20多年了。既是音乐创作家(古典音乐教授),又是音乐评论家(《上海壹周》、《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青年周刊》等专栏音乐作家)。

她曾获文化部“文化奖”优秀音乐作品奖以及“人音社杯”高校音乐书评最高奖;

出版过《时间与静默的歌》、《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温柔的战曲》等等经典音乐启蒙书籍

图片

她还在《我是歌手》节目中担任特邀评委

图片

尽管教授着“古典乐”这样看似冷门、距离感强烈的课程,田艺苗还是凭着魅力,吸引了好大一帮明星成为自己的小粉丝儿——包括音乐人李健、韩红、谭盾,也有汪涵、吴晓波、姚晨、欧阳娜娜这样的文化名人。

图片

▲ 李健参加田艺苗的音乐节目

图片

▲ 田艺苗在《我是歌手》与众多音乐人合影

图片

▲ 田艺苗在《声入人心》担任特邀评委

但抛开这一切头衔和名誉,田老师最想做的却是,充当古典音乐的传教士,致力于把古典音乐带入“凡间”。

 

我只是一个喜欢听音乐的人

田老师一直被年轻学生们拥戴为“古典音乐教母”,但获得这个尊称的路上,她经历了不少挫折和怀疑。

她为高校学生普及古典音乐知识的讲座“穿T恤听古典音乐”,已经开展了7个年头。但一开始,听众的反应其实并不热烈。

图片

有一天她讲完课后,问听众“有没有问题”,竟换来全场鸦雀无声。这让她一度怀疑自己,甚至不太愿意讲课,待在家中反省。

但偶然的一件小事,让她想通了:

有一次,我在网上瞎逛,看到一个热播视频就点进去看看。

一个一岁的娃娃,她的妈妈去世了。保姆哄她的时候,唱起她妈妈常常给她唱的一首歌。保姆唱得坑坑洼洼的,这歌的曲调也模糊,可是那娃娃听着听着,居然开始流眼泪。她没有哭,她还太小,还不会做出悲伤的表情,可是她的眼泪大颗大颗的,从蓝色大眼睛里面涌出来。

我关上电脑,哭起来。

“无论婴儿老人,无论饮食男女,我们每一个人都曾被音乐感动过。但我们学院派音乐家听得太理性,分析得太机械,有时候忘记了听音乐的初衷。”

在这之后,田老师决定换一个教学频道:试着站在听众的视角里去思考“讲什么”、“怎么讲”。

图片

所以,田艺苗不再一个劲儿强调音乐技法和理论,不再扔出一大段生涩难懂的音乐发展史让你一头雾水。

而是用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曲作为案例通俗化讲解,引发你对它们的喜欢,然后再慢慢一步一步把你领进门来。

 

欣赏古典音乐,没那么难

对于古典乐,很多人不是不想听,而是苦于听不懂,就像看抽象画,欣赏不来不如不看。

而在《十分钟读懂名曲密码》的课程中,田艺苗会精选一些接地气又不失格调的古典音乐作为案例,跟大家讲解何为古典音乐,以及如何鉴赏。

因此,在“挑歌”这门学问上,田老师下了大量功夫:要经典、要好听、要有里程碑意义,还要循序渐进,照顾听众的品味。最后选出这150首精华,一点一点品给你听。

在“讲解”方面,田老师也试图将知识性、趣味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

图片

比如《卡农》,它为什么好听?

如果你网上搜索答案,你只会了解到掺杂一两个鸡汤的假故事。而田老师及其背后的智囊团队,做了大量的信息把关、化繁为简的工作,为你还原最真实的故事和最贴切的解读。

图片

不过,田老师的教学中,最精彩的部分还不止这些。在田老师的描述里,你甚至能听到“音乐大师”的心跳。

图片

她讲的肖邦,不是180年前巴黎的那位才子,而是一个瘦削单薄、体质敏感、有轻度妄想症的脆弱的孤独的男孩;

当她讲到贝多芬,也不再是1804年那位扼住命运咽喉的“英雄”,而是一位脾气暴躁、生性多疑、还会耍点小聪明,搬了25趟家的搬家癖患者。

图片

在田老师口中,他们不是一个个黑白相框,反而像你的左邻右里,他们的声音、脾气,能透过门缝,呈现在你眼前,而这就是她独特的教学方法。

♪ 每天仅需10分钟即可高效入门

购买后音频可反复收听

这套课程采用线上音频授课形式,每节课约10分钟,共150节课(每节课只要0.44元),可以反复收听、欣赏150首世界名曲解析。

这样就可以不只是到音乐厅才能听到古典乐;也有最专业的人带你一起品鉴,真正做到“听得懂”

✔  用碎片化的时间里,深入品鉴经典名曲 

通过老师精挑细选的150首知名度高、流传较广的音乐作品,最高效学习古典乐的精华。

  透过“古典音乐”了解一个时代 

从欧洲历史,讲到作曲家的小故事,穿插电影与个人感悟,娓娓道来。古典音乐不再是高高在上标榜身份的奢侈品,真正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解剖经典名曲经久不衰的秘密 

为什么是这些名曲能够长久流传?田艺苗老师讲分析特别的音乐技巧,与大家探讨那些年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音乐。

  收到给心灵以慰藉的温暖音乐 

经典的古典音乐,就像陪伴你成长的大山大海,振奋人心的力量和静默绵长的抚慰将会流进你的灵魂深处,陪伴你一生。

田艺苗:十分钟读懂名曲密码

现已开放微信服务号订阅

♫ 田老师的节目,在微信就可以直接听哦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