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洛伊战争的两个城邦:斯巴达与特洛伊

 笑说故事 2022-04-05

公元前九世纪,古希腊盲人作家荷马创作了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其中,《伊利亚特》的背景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在出访希腊的时候,诱拐了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也即希腊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逃亡到特洛伊。为此,墨涅拉俄斯与他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召集军队进行复仇,率领希腊大军渡海攻打特洛伊,而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则奋力保家卫国,坚守特洛伊城长达十年之久。

当然,关于帕里斯如何能够引诱到海伦那又是另一个神话故事,天后赫拉、爱与美之神维纳斯、智慧女神雅典娜为争夺象征最美女神的金苹果,纷纷贿赂仲裁者帕里斯,纳纳斯许诺把世上最美的女人——斯巴达王后海伦送给他,于是帕里斯答应了,维纳斯如愿得到金苹果后,便帮帕里斯拐走海伦,从而引发特诺伊战争。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特洛伊战争也是“一个苹果引发的血案”。 

鲁本  帕里斯的审判 

《伊利亚特》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全篇的主线,史诗中阿喀琉斯的愤怒一共有两次,而第一次阿喀琉斯之所以愤怒就是因为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夺走了他喜爱的女俘而愤然退出战争,他的退出导致希腊方面连连失败,情况危急。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罗克洛斯穿上阿喀琉斯的盔甲冲上战场,挽救了希腊军队,但被特洛伊统帅赫克托尔杀死。

当阿喀琉斯听到自己好朋友被杀死的消息,他再次愤怒,重返战场为好友报仇,最终杀死了赫克托尔。赫克托尔的父亲、特洛亚老国王普里阿摩斯找到阿喀琉斯,希望他归还儿子的尸体。阿喀琉斯被打动了,将尸体交还老国王。《伊利亚特》就在赫克托尔的盛大葬礼中结束。 

赫克托耳死后,特洛伊又相继得到了新的援军,主要有对希腊人怀有宿怨的阿马宗女人国国王彭特西勒娅和埃塞俄比亚国王门农的部队,这两位国王都是神的后裔,他们的到来也的确给希腊人以很大杀伤,但并没有根本挽救战局,反倒相继被阿喀琉斯所杀。最后还是帕里斯借助被阿喀琉斯激怒的阿波罗的力量,一射中阿喀琉斯的脚踵,使阿喀琉斯箭毒发作而死。 

  特洛伊木马 

此时,希腊军中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终于想出一条妙计,造了一只巨大的木马,内藏伏兵,然后全军撤退。特洛伊人果然中计,将木马拖入城内,结果半夜木马内伏兵悄悄杀出,与城外希腊军队里应外合。公元前1184424日,特洛伊城沦陷。老国王和大多数男人被杀死,妇女和儿童则沦为奴隶。希腊军队还纵火焚烧了整座城市,海伦则被带回希腊,持续十年之久的战争终于结束。

迈锡尼文明与斯巴达公社

斯巴达与特洛伊这两个城邦对很多人而言,有点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实际上,这两个城邦一个位于欧洲(希腊境内)、一个位于亚洲(土耳其境内),两者陆地距离约800英里(1200公里),目测下直线距离约也有近800公里左右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是一场远征来着。

特洛伊战争100多年后,中国大陆上也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争:牧野之战,“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爱占卜、敬鬼神的商朝被重祖先、制礼乐的周王朝所代替,双方封地也就相距500600公里。 

  从斯巴达遗址到特洛伊伊址

斯巴达,也被称为拉塞代蒙,是一个古希腊城邦,主要位于今天的希腊南部地区,被称之为战士社会。特洛伊战争的主帅阿伽门农是迈锡尼国王,迈锡尼文明是在希腊半岛南端建立了一个新的文明,它是继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化之后繁荣起来的,它从东方或者克里特学会了冶铁技术,农业和手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根据神话传说,迈锡尼文明时的斯巴达人是神话人物珀尔修斯的后代,而他们随后被北方的多利亚人毁灭,而多利亚人则是神话人物赫拉克勒斯的后代。多利亚人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建立了第一军事强权斯巴达城邦。 

迈锡尼狮子门 

在迈锡尼时代,希腊人已经开始崇拜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诸神了。奥林匹斯山是希腊北部的一座高山,传说中的奥林匹斯神族就是居住在这座高山上的神祇。与爱琴海克里特文明的女神崇拜不同,迈锡尼时代人们崇拜的神祇以男神为主,如宙斯、波塞冬、阿波罗等,他们推崇的也不再是神的生殖能力,而是他们的征服能力。在迈锡尼时代就已经占主流地位的奥林匹斯神祇,一直传承到后来的希腊城邦时代和希腊化时代,甚至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他们的传说。

在希腊城邦时代,这些不同的神话体系相融合,最终形成两种不同的神,一种是上流社会崇拜的奥林匹斯诸神,如宙斯、赫拉、雅典娜等;另一种则是普通百姓崇拜的主管劳动生产的神,如农神大潘、匠神赫淮斯托斯、酒神狄奥尼索斯等。中国的神话信仰体系好像也存在这样的体系,士大夫信仰与民间百姓所信奉的对象不尽相同。

斯巴达的社会制度曾经被柏拉图当作《理想国》中最“理想”的社会制度,他们的社会主要由三种群体组成:第一类是斯巴达人或斯巴达人,他们是正式公民;第二类人是“Helots”,称之为希洛人,主要指农奴或奴隶,斯巴达人在征服其它地区后,强迫被征服者为自己劳作;第三类人是“Perioeci”,意思是“居民”,他们既不是奴隶也不是公民,作为工匠和贸易商工作,并为斯巴达人制造武器。

斯巴达人发展出平均化,军事化的集体生活模式,公民接受严格体能军事与音乐训练,全体男女分性别过集体生活,夫妻定期见面但不能生活在一起,所有公民在公共食堂就餐,吃同样的份饭,主菜多年都是同一道“黑肉汤”,女性特别注意锻炼以期生出健康的孩子,不健康的孩子会被抛尸野外,七岁时男童就加入儿童团进行艰苦训练,成年后进入军营,直到六十岁才解甲归田

但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希洛人的数量甚至开始超过斯巴达人,他们不断进行反抗,就这样,不断加剧的贫富分化和民族矛盾使斯巴达社会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些矛盾,缓解贵族和平民的紧张关系,国家给予公民更多权力,并为所有公民提供了被占领地区的等量大小土地,由希洛人耕种,从此斯巴达人自称“平等人”,自称他们的国家是“平等人公社”,但实际上这种平等只是贵族之间的平等,或者说是斯巴达公民之间的平等。

特洛伊文明与吕底亚金币

考古研究表明,特洛伊城是土耳其西北海岸线的一座真实古城,如今这个地方叫做希萨利克。据历史记载,波斯王薛西斯在攻占希腊时,在特洛伊停下来表示敬意。尤其是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4世纪时也参拜了特洛伊,表明了特洛伊在他的帝国中的特殊地位。在罗马人统治时期,特洛伊仍然具有特殊地位。罗马人认为特洛伊战争中的勇士埃涅阿斯是罗马传奇创始人罗穆卢斯神和雷穆斯神的祖先。

在公元前6世纪,特洛伊城曾经是吕底亚王国的领地,当时的吕底亚国王克罗伊斯曾经被称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这主要归功于吕底亚人铸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批铸币。吕底亚地处东西方交通要塞,商业贸易繁荣,繁荣的贸易和商业活动衍生出对交易媒介的需求,由是吕底亚人将从河里挖掘出来的原生金块直接切割成相应的形状,打上吕底亚国王的印记,当成货币使用。印记有两种意义:第一,印记指出硬币里含有多少贵金属。第二,印记能证明发行者的身份,进而确保铸币成分。几乎所有现在的硬币,都可以说是吕底亚铸币的后代子孙。

在克罗伊斯执政时期,吕底亚人打造的铸币被称为“狮币”,印有狮子头像,它是金和银的合金币,“狮币”本质上是一种以国家强制力为背景的法定货币,受到人们的欢迎,也为吕底亚人带来了无尽的财物和富裕的生活。所以,当梭伦游历到吕底亚时,克罗伊斯曾经向梭伦发问:“您所遇到的人中,谁是最幸福的?”结果,梭伦接连两次的回答都令克罗伊斯大失所望,梭伦认为:

人在漫长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他不喜欢看到和体验到的东西。一个人活到70岁应该不算少了,在这70年中,却没有哪两天的事情是完全相同的。如此看来,人间的事情真是无法预料啊......

在梭伦的眼里,财富并不代表着幸福,而幸福也和财富的多寡没有多大的关系。人生无法预料,只有看到幸福地结束了一生的时候,才能断定一个人是否幸福。 

克罗伊斯面前的梭伦 

许多年以后,崛起的波斯帝国国王居鲁士率领一支庞大的军队南征北战,消灭了许多王国,克罗伊斯国王倾其所有财富也无法抵挡这支强大的军队。他尽力抵抗,最终他的城市被攻陷,那富丽的王宫被烧毁,果园和花园被毁坏,金银财宝被掠夺一空,他本人成了阶下囚。

而当他被打的遍体鳞伤并要被处决的时候,他喃喃自语着“梭伦、梭伦.....”的话语被骑马经过的居鲁士大帝听到,并问询了关于梭伦的话语,居鲁士大帝被深深打动,他不知道是否有一天,他也会面临同样的境遇,所以,他认为应该给予更多的人仁慈与悲悯,也希望日后别人能善待自己,于是,克罗伊斯又重新获得了生命与自由。

虽然铸造人类第一枚金银铸币的吕底亚王国和曾经的特洛伊一样亡国了,但他们所创造的金银货币,却被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以及后来的国家所效仿,开启了人类货币的黄金时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