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回山镇发展乡村旅游的探究与思考20,12,25

 生机饮食养生 2022-04-05

俞浩芳

  回山镇总面积98.04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3.6万多人,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回山镇积极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新机遇,全力发展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和制约,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深入探究与思考。

  一、回山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1.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回山镇位于新昌县西南部,距县城47公里,地处婺、绍、台三府交界处,省道磐新公路自南向北贯穿全境,杭绍台高速2小时车程可覆盖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长三角南翼核心城市,是全县唯一一个有两条高速道口直接连通的乡镇。优越的地理位置,带来了便利的交通,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回山是国家级生态镇,至今仍保持着“纯生态、零工业”的自然环境。回山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12米,时有云雾缭绕,自古以来有“烟山”的美称,镇域内植被良好、雨量充沛,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台地风光,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天然氧吧”。

  3.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回山耕读传家,人才辈出,“一门三武举”“十里两都堂”“好官第一”传为美谈,现有国家级传统村落回山村和省级传统村落上下宅村2个古村落,白王殿、尚书第等古建筑群保存完好,解放军会师纪念馆、新昌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世人瞻仰。此外,回山民间民俗文化别具特色、农耕文明体验丰富多彩,有糯米糖、熜白术、弹花(棉被制作)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民间技艺。

  4.产业发展特色鲜明。回山是典型的农业特色镇,茶叶种植面积4万亩,茭白种植面积4500亩,高山果蔬种植面积1.4万亩,以茶叶、茭白、西瓜、白术等为代表的高山农特产品闻名遐迩,“回山茭白”连续三次荣获省农博会金奖,有“南术北参”美誉的回山白术和甘甜多汁的回山高山西瓜更是广受城市消费者的青睐。特色鲜明的产业,高品质的农特产品,为农旅融合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做法

  1.以项目建设激发乡村旅游原动力。坚持“项目为王”总体思路,每年年初对各村项目进行综合调配,对景区村、精品村进行重点谋划和倾斜,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精品村项目建设。通过不断提高项目规划建设发展水平,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施工,突出项目建设的整体性,解决好协调性,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020年,共实施停车场、游客中心、道路建设、旅游公厕、观景平台等乡村旅游配套项目10个,投入资金210万元。同时,通过项目建设打造农旅商圈,投入4500万元建设集“参观、品尝、购买”等功能为一体的高山农特产品展示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实现“基地+农户+展销中心”多元一体化发展。

  2.以新业态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在统筹布局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特色,差异发展”的原则,努力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着力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精品园区、田园综合体等,探索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业态。结合自然资源优势,发展露营基地、写生基地、自然体验项目等。结合闲置农房激活,着力开发建设乡村民宿、养老、陈列馆等项目。结合旅游招商,依托门溪水库、官塘山等自然资源,积极招引投资商。今年以来,共成功招引乡村旅游项目3个,积极打造乡旅新业态7个,着力实现观光体验向深度体验延伸。

  3.以节会活动提高乡村旅游推广力。近年来,回山镇以音乐水稻基地、高山果蔬基地为依托,利用特色果蔬生长期,顺应节假日调整,整合资源,打造一批极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节会活动。以“寻遍千山 不如回山”为主题,每年举办“西瓜节”和“丰收节”系列节会,开展山水音乐节、“百家菜 回山味”特色菜品鉴会等特色节会3次,吸引游客达1万余人次。为乡村旅游发展营造了氛围,打造了品牌,吸引了客源,聚集了人气。同时“线上+线上”立体式铺开招商宣传面,更新做好旅游招商手册,及时推广回山特色优势,依托乡贤和招商人员提供的资源来现场踏看并对有意向的企业进行对接沟通,积极促成项目、资金投入回山。

  三、当前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制约因素

  1.整体规划不足。从回山镇乡村旅游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基本上都是自发组织,乡村旅游景点主要由各村或者外来投资者建设,多为单打独斗,欠缺整体规划和思考。比如一些农业项目,多在原先农业活动基础上就开始接待游客,没有很好地具备观光及互动参与的要求,更没有较好地与地方文化结合,带动周边资源共同开发,内容单一,缺乏市场吸引力。

  2.运营水平不高。目前全镇许多景点由个人或村委会管理,乡村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以本地及周边村民为主,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整体素质偏低,经营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不高。多数乡村旅游业的经营属于自发的、分散的、粗放的个体小农经营方式,许多经营者对于乡村旅游这一概念没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专业化、产业化的乡村旅游开发运营主体较少,产业发展在低层次徘徊,总体规模较小,运营效率不高。

  3.产品设施单一。回山镇乡村旅游各景点分散在各村,数量较多,但乡村旅游产业形态基本停留在“山上走一趟、村庄逛一圈、农家乐吃一顿”的状况,“拳头”旅游产品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景点较少,且投资比重偏小,许多乡村旅游点还没有意识到把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进行配套,尚未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和配套的旅游功能,产品整体处于低水平开发状态,缺乏耀眼的亮点和特别的吸引力,缺乏特色鲜明的核心区域和旅游品牌。

  四、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建设的对策建议

  1.高起点谋划乡村旅游品牌项目。在浙东唐诗之路主题游线中,回山村敬胜堂、上下宅村入选“天姥清风红色之旅”,顶山村、门溪水库、后王村入选“翰墨山水采风之旅”,回山村、上下宅村入选“江南古村乡愁之旅”。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每一个村庄所特有的自然、生态、文化、产业特色,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旅游发展规划,形成“一村一品”的乡村特色旅游格局。重点打造回山村、上下宅村两个乡村旅游精品村,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持续扩大“浙东西柏坡”影响力,不断提升敬胜堂内部“软硬件”设施建设及周边基础配套建设;充分挖掘上下宅村历史文化古村落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古村落历史文化旅游线路;同时,集中力量打造高湾村、新天村、荷塘村等若干个“叫得出口、拿得出手”的乡村旅游品牌村,以点带面逐步提升全镇乡村旅游竞争力。

  2.高效益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全力践行“两山”理念,将碎片化的乡村资源集中收储、提升,再以自然资源资产包形式整体输出,让生态资源变成百姓红利。在保证农民受益的前提下,引导村民采取土地流转、房屋资产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稳定脱贫。以高湾村“以房入股”打造特色民宿为样板,在回山村深化“以房入股”,打造红色古村落旅游基地,在新天等村尝试“土地入股”,打造田园综合体。另外,引导各类农业综合体把旅游元素融入农业产业发展中,加快“文创+旅游+康养”的深度融合,使旅游成为农业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

  3.高质量推动乡村旅游规范管理。以美丽乡村建设入手,创建高品质的A级景区村,重点做好乡村旅游道路、旅游厕所、游客中心等设施的建设,挖掘乡村文化、风土人情等特色,全面提升乡村旅游聚集区的配套设施水平。探索实施整村运营模式,在回山村、上下宅村两个精品村率先试行,进一步盘活村庄闲置资源,促进管理规范化。同时,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职业道德、民俗文化、旅游接待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技能和水平;其次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途径促进乡村旅游的科学化经营、规范化服务方面发展。

  4.高品质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坚持“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以打造“农业强镇、文旅小镇、红色古镇”为目标,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好官故里、音乐水稻基地、高山果蔬基地、中国美院写生基地以及烟山居、山里居等项目为依托,深入挖掘特色农业、自然风光、传统历史、红色文化等资源,开发休闲农业、田园采摘、农事体验、养生度假、乡村民宿等生态休闲产业。同时,进一步发展“美丽经济”,积极对接游客消费需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商品,引导、支持将回山农产品、传统手工制品、特色小吃转化为旅游产品,发展展会经济,在旅游聚集地、主要交通干道、游客集散点等设立乡村特色商品销售展台。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同时,提升产品竞争力,提升游客旅游体验,为乡村旅游打下坚实的基础。

  5.高频率助力乡村旅游品牌推广。积极拓展线上线下的旅游宣传渠道,利用电视、网络、报纸、两微一端等媒体媒介以及旅交会、博览会等各种宣传平台,大力推广“寻遍千山,不如回山”旅游口号和“七彩回山”旅游品牌,打响“回味回山”农特产区域公共品牌,制作“七彩回山”特色伴手礼,不断提升回山的对外旅游形象以及特色乡村的知名度。同时,深入挖掘回山的乡贤力量,吸引一批乡贤达人返乡创业,充分发挥乡贤作用,将其与乡村旅游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推行“乡贤会+旅游推广”模式。通过推介宣传,加大招商力度,吸引外来投资商,以点带面,利用第三方资金和管理技术,盘活旅游资源,拓展旅游市场,快速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村民致富。

  (作者系回山镇党委书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